分班考试结果公布的那天,方青云早早地就来到了教程楼前的布告栏。晨雾还未散去,布告栏前已经围了不少新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分班情况。
方青云挤进人群,目光顺着名单往下扫。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三个:"方青云,英语56级a班"。
方青云笑了笑,心里却没有太多意外。凭借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前世的基础,这种考试对他来说并不算难。倒是李建国和王援朝被分到了b班,赵红旗则进了c班。
开学第一周的英语精读课上,方青云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a班的授课老师是位留英归来的教授,全程用英语教程,语速快得让不少同学直挠头。但对方青云来说,这种浸入式教程反而让他如鱼得水。
教室里一片哗然。俄语是二年级才开的二外课程,教授这个要求明显是在为难人。
方青云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流利地将那段英文翻译成了俄语,发音标准得让教授都挑了挑眉。
下课后,方青云立刻被同学们围住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方青云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除了必修的英语课程,他还偷偷溜去听法语和德语的选修课。北外图书馆的外文藏书成了他的宝藏,每天闭馆时管理员都要催好几遍他才肯离开。
五月初的一个下午,方青云正在图书馆角落啃着一本法语语法书,忽然有人敲了敲他的桌子。
抬头一看,是外语系主任周教授,身边还站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
方青云心头一跳。
就这样,方青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官方翻译工作。资料是有关冶金机械的,正好与他之前翻译过的内容相关。连续三天,他泡在外交部的机要室里,饿了就啃口馒头,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
第四天上午,王处长看完他交上的译稿,惊讶地推了推眼镜:"小方,你这水平比我们司里一些老翻译都强啊!老周,这样的苗子你们还留着上课?直接来我们司工作多好!
周教授笑而不语,目光却落在方青云身上,似乎在等他的回答。
王处长遗撼地摇摇头,临走时却塞给他一张名片:"毕业了一定要联系我!
这次翻译任务让方青云在学校小有名气。系里特批他可以免修部分基础课程,腾出时间学习其他语言。到第一学年结束时,他已经基本掌握了法语和德语的日常交流,日语也能看个大概。
暑假回家那天,四合院里炸开了锅。
方青云刚放下行李,就被邻居们围住了。易中海笑眯眯地问长问短,刘海中则拐弯抹角打听外交部的事,让方青云止不住的感叹京城大爷的消息传播能力也不弱啊!。
方铁站在人群外围,黝黑的脸上写满骄傲。才上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小子!给爹长脸!
这个暑假,方青云白天帮父亲整理车间技术资料,晚上则继续自学法语。有时何雨柱会拎着酒菜来找他,两人坐在耳房里,一个讲学校见闻,一个说厂里趣事。
方青云若有所思。在原剧情中,贾东旭是个短命鬼,现在看来,还没到那个时候。
大二开学后,方青云的学习节奏更快了。除了英语和俄语,他又选修了日语和西班牙语。每天清晨,校园的小树林里都能看见他背诵单词的身影;深夜的宿舍走廊上,他对着墙壁练习发音的样子成了宿管阿姨嘴里的"勤奋典型"。
元旦前夕,系主任周教授突然召见他。
就这样,方青云的学习清单上又多了几门课。到大三实习前,他已经掌握了八门语言的基本交流能力。实习分配时,学校特意安排他去了外交部翻译司,还是那位王处长接待的他。
实习期间,方青云参与了几次外事活动的陪同翻译,表现突出。有一次,某非洲国家代表团临时提出要参观首钢,现场却没有懂葡萄牙语的翻译。方青云自告奋勇,用略显生涩但足够交流的葡语完成了任务,赢得满堂喝彩。
方青云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轻声道:"听从组织安排。
实习结束回校那天,方青云在宿舍楼下碰到了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