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宗门:从一座道观开始 > 第211章 八方齐聚

第211章 八方齐聚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

一辆简陋的马车不疾不徐地行驶在官道上。

看似平缓,但若凝神细观,便会发现周遭山色林木正如流水般自车旁急速淌过,仿佛空间自身在为其悄然让路。

赶车者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面容却红润如玉,不见岁月侵蚀。

正随着车身起伏,目光投向天际尽头的山峦轮廓。

车厢内,一名身着火红劲装的少年正襟危坐,一柄云纹长刀横于膝上。

手持软皮,细心擦拭着刀鞘与刀镡,眉眼间神采飞扬,顾盼自若。

“少爷,过了前方安阳县,便是清河县地界,距那玉华山便不远了。”

少年头也未抬,语气带着些许无奈,

“九爷爷,我都说了,出门在外,别叫我少爷,唤我逸尘便好。”

“哈哈,”

老者闻言一笑, “是老朽疏忽了。”

口中说着疏忽,却并未因此便改口。

陈逸尘“铮”地一声归刀入鞘,抬头望向玉华山方向,眼中闪铄着好奇,

“九爷爷,你说我们这趟,不会白跑一趟吧?那太一观若只是徒有虚名,观中无人能接下我的‘惊鸿’,岂非无趣?”

陈九目光依旧平视前方,语气却带上了几分郑重,

“少爷,山外有山,那陈行远能以此名震一方,必有其过人之处。

你虽天赋异禀,却也万万不可小觑了天下修士,此去,当以‘问刀’磨砺自身为主,切记莫要过分张扬……”

话未说完,便被陈逸尘瘪着嘴打断,

“好啦好啦,九爷爷,我晓得轻重……”

………

清河县地处安南三县之末,其格局数十年来始终如一!

三家筑基势力分庭抗礼,在长明宫的刻意维系下,多年来未曾有过分毫变动。

全县境内,除太一、李家、鬼面人,三家所占的二阶灵脉外,尚孕育着二十馀条一阶灵脉,

多集中于李家所在的县西局域,历来便是李家的附庸。

而太一观自崛起以来,已继承原张家在县东全境、吴家部分县北的势力范围,统辖灵脉八条。

其中临水泽等三条邻近玉华山的灵脉,已被太一观开辟为灵田自用。

清河县馀下的五条灵脉,多年来由各方小势力分别占据,当年的赵家便是其中之一。

昔时赵家曾租种临水泽,后因寒玉矿脉现世,依令迁往他处安置。

数十载春秋轮转,赵家老爷子赵谷仓已道消身殒,其子赵禾生——当年那个赤足拘谨的田间汉子继承家业,

如今也已须发斑白,步履蹒跚。

但,难得的是,赵家始终感念太一观旧恩,岁岁纳贡,从未间断,成为五家中唯一坚定依附的势力。

同样,这份忠诚也换来丰厚回报,昔日仅有父子二人的微末小家,如今已养育出五位修士,

若再延续数代,未尝不能成长为真正的修仙世家。

反观其馀四家,虽同处太一观势力范围,却始终若即若离,未曾真心归附。

陈行远以往听之任之,未加理会。

而今异族大劫将至,这四家合计七八十名炼气修士,若能收归麾下,稍加整训,未尝不是一股可用的力量。

故此番道脉大会,除彰显实力外,摄服这四家、将其真正纳入太一道体系,亦是题中应有之义。

玉华山前山,迎宾苑内。

清河县东境五家修仙势力的代表,此刻正齐聚在一处偏厅内。

明日便是太一观首次举办的道脉大典,他们不敢怠慢,皆提前一日便抵达山上准备。

此刻厅内五人,心情却是各异。

赵家家主赵禾生安然坐在上首,慢悠悠品着灵茶,神色从容。

以他炼气七层的修为在五人中并非最高,此刻却俨然成了内核。

无他,只因赵家是这数十年来,唯一始终坚持“抱紧太一观这条大腿”的家族,方有今日这般被礼遇的底气。

钱家家主钱广进,一个身形微胖、炼气八层的中年修士,最先凑了过来!

“赵兄,还是您有远见,早早便与太一观亲近,看看这独栋的院落,这般待遇,旁的人家可没有啊!”

也确实如此,他们四家被安排在一处,每家只按人数分配了房间,

哪象赵家这般,明明只来了两人,却独享一整个院落。

说着,钱广进娴熟地将储物袋推至赵禾生手边,压低声音,

“听说您与董殿主都能说得上话?待会儿若有机会,还请赵兄务必为我们美言几句啊!”

话音未落,旁边的孙家家主孙永年立刻接口,

“赵兄,一点家乡特产,不成敬意。如今这形势,我们几家往后还得仰仗您多多牵头。”

李家主事李芸娘也赶紧附上自己的礼物。

而最后开口的则是五家中实力最强的周家周成安!

周家立族数百年,按传承比之太一观也悠久许多,如今全族近四十口人,占据一条一阶上品灵脉,势力不俗。

“没错,赵老弟,一点心意,务必收下,我们几家同在县东,可谓唇齿相依,

还望赵老弟能代为引荐,让我等也能为太一观、为玉华山,略尽绵力。”

若放在其他地方,似周家这般已摸到世家边缘的家族,对赵家这种泥腿子,绝对看都懒得看一眼,

如今不仅客客气气的,甚至还得带礼上门。

这种待遇,让赵禾生极为受用。

但受用归受用,以他这个年纪自然知晓其中利害,也不敢托大,

“诸位,稍安勿躁,掌教真人与几位殿主,皆是明理之人,非是气量狭小之辈。

以往之事,既然观中未曾追究,想必也不会在今日旧事重提。”

说着,压低了些声音,

“不过,如今局势不同,观中既然广发请柬,召我等前来,必有其深意。”

“依我看来,这或许正是我等的机会,至于具体如何……且看明日大典吧。

届时,我会见机行事,尽量为诸位美言,但成与不成,终究还要看诸位自身,以及观中的考量。”

四人闻言,神色各异,但都纷纷拱手,

“多谢赵兄!”

“多谢赵家主!”

“全赖赵兄周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