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吉日!
天高云淡,太一观内外却是一片人声鼎沸。
自山门起,两侧幡幢如林,绘着太极、星斗、云箓的各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而前山通往主峰的青石阶上,人流如织,不止有清河本地的信众,更有从周边郡县远道而来的修士与各方道友。
如松云观!
明真便在弟子云溪、云岚的搀扶下,身着与太一观形制相同的道袍,步履艰难却坚定地登山。
望着眼前远超从前的恢弘气象,云岚难掩激动,
“师兄,咱们太一法脉今日当真气派!”
云溪眼中同样光彩连连,上次松云观遇险,他曾来过玉华山求助,那时此地远不如今日这般威仪,不由心神荡漾,
“清微师祖真乃神人!或许有朝一日,真能实现那‘太一归真,万法归宗’的宏愿。”
明真年近大限,此次是强撑病体赶来,爬了几步山已是气喘吁吁,仍肃然嘱咐弟子,
“你们俩…稍后入观,定要…谨言慎行,不可坠了法脉威仪…”
正说话间,一队太一观弟子快步迎来,为首的正是杨婉清,
“可是明真师兄?师妹明岚,奉石师叔之命,特来接引!”
…………
主峰广场,三层法坛巍然矗立。
最高处的“都坛”设于三清殿前,黄土垒砌,暗合周天之数。
坛中央八角丹陛上悬三清圣象,香案陈列十供,二十八面星宿旗依方位环绕。
都坛两侧搭建台阁,略低于都坛, 设灵木座椅、茶几,提供灵茶、灵果。
有太一弟子侍立一旁,随时应答。
如李家,李仙清,赵家、松云观等十七家道观均落座在观礼台,其他一些势力,则没有这些待遇了!
中层“分坛”分列东西,供奉玉玑祖师及太一英灵,前山则设“众坛”供信众焚香。
辰时正,钟鸣九响,声震四野。
都坛四周,数百修士肃立,当陈行远身着紫袍周天道袍,
率领董虎、谢南乔、石铁牛、周元等内核弟子登坛时,全场寂然。
六十馀载风雨在心头掠过,陈行远目光缓缓扫过下方济济人群,一时间心潮翻涌,难以自持。
当年那仅有寥寥数人的破落道观,谁能想到竟能有今日这般气象鼎盛的场面?
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心绪压下,面容恢复平静,唯有眼神愈发深邃坚定。
上前一步,肃立于香案之前,
“福生无量天尊!”
这一声道号,如同定场之音,让原本喧嚣的广场彻底落针可闻。
所有目光,包括主观礼台上的宾客,都聚焦于他一身。
“今,启太一大醮,昭告天地,禀明祖师:
一愿我道途昌明,法脉绵长,承先启后;
二愿我门人精进,灾劫不侵,道心永固;
三愿诸邪退避,玄门永昌,光耀乾坤。
仰赖祖师垂慈,护佑山门,使我太一法统,传承不绝,光耀千秋!”
言罢,他神情肃穆,捻起三炷清香,对三清圣象遥拜,插入炉中。
青烟袅袅,笔直而上,直冲九霄。
待青烟渐散,陈行远退后一步。
石铁牛立刻手持金册玉轴上前,声若洪钟,开始宣念祷文祝词,这便是“进表”科仪,
将此次大醮之愿与太一观之志向,以庄严章表的形式,正式禀告三清祖师。
紧接着,董虎、谢南乔分别率领部分内外门弟子,于东西分坛前,齐声诵念《太一静心咒》。
此咒乃是太一观入门根基,也是所有太一道的必修课,此刻由百人齐诵,道音恢弘,
初时如涓涓溪流,继而汇成江河,笼罩整个广场。
而观礼局域中,以松云观弟子为首的诸多分观门人,受此感召,亦不由自主地添加诵念之中。
声音层层叠加,愈发宏大庄严。
主观礼台上,李仙清作为李家代表,亦是此次大会唯一受邀的外部势力贵宾,此刻难掩脸上震惊之色。
在他原本的意识里,太一观 骤然崛起,不过是靠着陈行远与谢南乔等少数强者撑门面,
说实话内心深处,从未将整个太一观放在眼中。
今日亲眼得见,方知大谬不然!
这哪里是什么暴发户?
眼前这法统严明、传承有序、门人弟子令行禁止、科仪悠长的气象,分明是底蕴深厚的大宗风范!
此时此刻,所有太一弟子,都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正统性与仪式感!
他甚至觉得,连那长明宫也未必能及!
只是,他还算好的,虽然震撼,但毕竟李家传承千年,自有自己的仪度!
剩下的其他几家就不同了。
如周、钱、李等几家代表,无不额头冷汗涔涔,后背发凉。
他们互相对视的眼神中,充满了惊骇与不可思议!
这是来自文化和实力的双重碾压!
这些年太一观一直低调发展,不显山不露水,直到今日,他们才窥见其冰山一角!
陈行远、谢南乔、董虎、石铁牛、苏砚、周元……明面上已有六位筑基修士!
其门下能调动的修士,按齐声诵经的人数来算,岂不是有了数百之众?
………
诵经声馀韵未绝,石铁牛阔步上前,肃然高唱,
“天开黄道,地发祥烟,感通祖师,福泽绵延!”
“今值吉日良辰,太一观第三代仙脉真传——周元,道号‘明渊’,
秉承玉玑祖师法旨,感天心而开法坛,收录门徒,传道授业,续我仙门道统!”
“恭请三清道祖、历代祖师,法眼垂照,洞鉴精诚!加持坛庭,护佑弟子!”
随着他的唱喏,全场目光再次聚焦都坛之上。
如今太一观三代弟子中,周元、包运等人已相继筑基,而新入门的弟子尚是六七岁的孩童,
与年近五旬的包运等人年龄差距悬殊。
为明确传承序齿,厘清辈分,陈行远打算在此次大会,正式启用“玄”字辈。
而这“玄”字辈的嫡传首徒,其意义对于一个宗门而言,绝非寻常,像征着法脉的延续与未来的希望。
而且,要知道上次传度仪式,可是受到三清垂注的,此次陈行远内心深处也未尝没有期盼。
故而,这“玄”字辈的开山大弟子,便被特意安排在此次传度仪典的首位。
石铁牛的声音再度响起,
“有请传度师明渊真人,登临法坛,受弟子礼!”
传度大礼,以师为尊,此刻,即便是陈行远、谢南乔等长辈,亦需将法坛中央的主位让予他。
周元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与一丝紧张,先是转身,对着端坐于侧的师尊陈行远郑重行了一嵇首礼。
这才步履沉稳地走向法坛主位,肃然端坐。
虽面容尚显年轻,但筑基修士的气度,已然有了几分威严。
石铁牛面向坛下,声音高昂,
“新晋弟子陈墨!既立宏愿,欲踏仙途,问道长生,当明根本,潜心向道!面向祖师圣象,行三跪九叩大礼!”
话音落下,只见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少年,一身青衣道袍,小脸紧绷,眼神却清澈坚定,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一步步登上法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