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宗门:从一座道观开始 > 第210章 一荣一寂,悲欢不同

第210章 一荣一寂,悲欢不同

此时此刻

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痛失败的李时青,眼神空洞!

尤其是周元筑基成功造成的灵潮渐渐平息,也将他最后一点心气也彻底扎穿!

自我怀疑与无尽的颓丧,如同潮水,疯狂地将他淹没。

如此一幕!

看得为其为其护法的的董虎与苏砚叹气连连。

天道无常!

有人筚路蓝缕,却能步步生莲;

有人锦绣铺道,偏偏折戟沉沙。

天赋、资源、努力,或许能铺就九成道路,但那最后一步,踏不踏得过去,何时踏过去,终究还是在自身。

苏砚教导李时青炼丹多年,也算是他半个师父!

此时轻轻将一瓶温养经脉的丹药放在李时青手边,

“今日之败,你也不要气馁,若能从中悟得‘敬畏’与‘坚韧’,真正看清自己,

弥补短板……或许比之一时成败,更能决定你未来的高度。”

董虎出声宽慰,声音粗豪带着难得的温和!

“这副样子做什么,跟个娘们似的垂头丧气!不就是筑基失败?

修道之人,逆天而行!这次不行,就下次!有老子在,还能缺了你的筑基丹不成?”

两位师长的话如同惊雷,稍稍唤醒了李时青。

空洞的眼神渐渐聚焦,看着眼前关切的面容,又望向自己枯瘦如柴的双手。

那满腔的颓丧与不甘,在这一刻竟奇异地沉淀下来。

枉他自诩天才,却连心境一关都过不去,何等可笑!

一念至此!

他忽然笑了,随即,用尽全身力气,挣扎起身!

“砰!”

以头触地,重重叩首,再抬头时,额间已是一片青紫

“师尊,苏师……多谢护道之恩。”

“经过今日之事,弟子……想下山历练一番。”

董虎闻言,沉默了足足三息。

别看他平日里大大咧咧,但太一观上下这些弟子,几乎都是他看着长大,带着他们识字、读经、做早课。

下山历练,说得好听是磨砺,说得直白便是如散修那般独自闯荡修仙界,

对于李时青这种在长辈呵护下长大弟子而言,其中凶险,难以明言。

“你……可想好了?”

再开口,时声音已经低沉而紧绷!

李时青没有言语,只是再次重重叩首,用行动表明心志。

往日里的他散漫轻浮,受不得一丁点苦,此刻骨子里的执拗却展露无遗。

最终,一声长长的叹息响起。

“……罢了!”

董虎重重一挥手,声音也似乎带上了几分埋怨,“翅膀硬了,老子也拦不住你!要滚就滚!”

说着,从腰间取下一个储物袋,看也不看,直接丢给李时青。

“拿着!要是敢死在外头,老子……老子就不认你这个徒弟了!听见没有?!”

“师尊……”

话音未落,不待李时青的话出口,人已化作一道赤色流光,头也不回地离去。

一直沉默的苏砚,此刻才缓缓上前。

没有再多说什么劝慰的话,只是默默取出三只造型各异的玉瓶,轻轻放在那储物袋旁边。

“白的,内服,温养经脉,修复道基。”

“青的,外敷,生肌活血,祛除暗伤。”

“黑的,”

说到此处,尤豫起来,声音也愈发深沉,

“名‘寂灭’,非到绝境,不可轻用,可短暂激发潜能,后果……你当自知。”

“多休息几日,伤养好了再出发………”

“最后…活着回来。”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瞬间冲上李时青的鼻尖和眼框,张了张嘴,半天却再没吐出半个字,只是更加坚定的叩首!

……………

六日后,玉华山。

正值道脉大会前夕,玉华山上下一片张灯结彩,符幡招展,焕然一新。

也就在这一日,后山竹园方向,紧闭多时的静室大门,终于缓缓开启。

周元稳步走出,一身筑基期的气息圆融内敛。

“恭喜师兄大道得成,仙途可期!”

“贺师兄筑基圆满!愿师兄自此乘风万里,早登金丹大道!”

原本寂静的密室之外,早已围满了前来道贺的三代弟子,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除却忙碌的唐果、赵峰、杨婉清,连许久未露面的陈天宝、赵小燕也一并到场。

然而,赵小燕却是神色落寞的混在人群之中,露出一缕苦涩的笑容,

自始至终,她都没能象其他人那样坦然地上前道贺。

只在心底轻轻一叹,

“你……还是那般耀眼!”

往事倏忽浮现,昔日青梅竹马,追蝶逐风,后逢大变,又相依为命,再到一同拜入山门的景象恍如昨日。

然从今往后,仙路迢迢,云泥殊途,只怕再难并肩。

筑基成功的周元却意不在此,脸上并无半分骄矜之色,反比往日更显沉稳厚重。

温煦的向每一位道贺的师弟师妹郑重还礼,举止一如往常!

甚至更为谦和。

未在众人的环绕中久留,匆匆便辞别众人,穿过竹园,径直来到后山禁地的入口,方才停下脚步!

神色肃穆地整理好衣冠,随即面向那云雾缭绕的禁地,无比郑重地、深深地叩首下去。

“师尊在上,弟子周元,幸不辱命,已破关筑基,自此道途新启,弟子必恪守本心,抵砺前行,

以身承我太一道法统,万死不辞!”

这一拜,敬的是师恩似海,谢的是宗门栽培。

伏地良久,禁地之中都没有任何反应。

直至一缕温和的清风自禁地内拂来,将他轻轻托起。

周元心中了然,不再多言,再次躬身一礼,方转身离去。

作为首席大弟子,大典期间,他同样肩负着诸多职责。

他却不知,陈行远根本未在禁地之中,在他出关的同一时刻,前山。

一个身影背着小小的布包,正独自一人踏下漫长的石阶。

正是李时青。

他的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人,并刻意选在周元出的喧嚣时刻悄然动身。

然而,事到临头,他才感觉到自己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决绝,三步一回头,

目光复杂地掠过那些熟悉的殿宇与山道。

双目酸涩!

自九岁入门,他已在此修行三十馀载,除却偶尔省亲,几乎未曾长久离开过山门!

于他而言这座山,早已不是单纯的修行之地。

是家园,是摇篮,是刻入骨血的习惯与安宁!

是一草一木,皆成烙印。

此一去,前路茫茫,凶险未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来,甚至……不知能否归来。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那云雾缭绕的高处,几道身影正静默而立。

陈行远、谢南乔、石铁牛、董虎、苏砚,以及同样刚刚筑基成功的柳芸,皆在此处。

无人出声,无人阻拦。

唯有沉默的目光,穿透云霭,无声地注视着他的背影。

一去一出,一荣一寂,仙路漫漫,悲欢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