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我连襟是朱棣 > 第10章 大才!

第10章 大才!

暮色渐浓时,燕王府的偏厅里燃着暖炉,朱棣身着常服坐在案前,手中翻看着北平府近期的民生报表,朱高炽则侍立在侧,手中捧着一卷刚整理好的粮税册子。

自徐牧上任北平府同知已过月馀,府衙的政务渐渐有了新模样,朱棣今日召朱高炽来,便是想听听他对徐牧这段时日政务的看法。

“近来府衙递上来的报表,倒比先前清淅了不少。”

朱棣放下手中的纸页,抬眼看向朱高炽:“你常去府衙协助处理些文书,徐牧办事如何,你且说说。”

朱高炽躬身应道:“回父亲,徐世叔在政务上的能耐,儿臣着实佩服。”

朱棣微微的抬起了眼眸:“哦?”

朱高炽继续道:“北平府此前因常年侧重军务,民政上积弊不少,尤其是户籍、赋税与吏员管理这三块,混乱得很。徐世叔到任后,没急着推翻旧制,而是一点点优化,如今已见成效。”

他上前一步,将粮税册子递到朱棣面前,指着其中一页道:“就说户籍与赋税吧。从前府衙的户籍册,都是一次性造好便常年不动,流民、隐户混在其中,连土地兼并都查不出来。”

朱棣微微的皱眉:“然后呢?”

朱高炽继续道:“徐世叔提出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类建台帐,每户的土地亩数、种的庄稼,甚至家里人会什么手艺,都记得清清楚楚。上月兴修潮白河支渠时,便是按台帐调了二十户有筑堤经验的民户,既省了找人的功夫,又做得又快又好。”

“他还让州县每季度报一次户籍变动表,谁家添了人、谁家有人故去、土地卖给了谁,都得写明白。起初底下吏员觉得麻烦,可这两个月下来,赋税漏收的少了,徭役也没再派错过人。儿臣听府衙的老吏说,这般精细的法子,从前从未有过。”

朱棣闻言,眼中露出几分赞许:“倒真是个会办事的。看不出来,你这个世叔还有这个本事!”

朱高炽笑着开口道:“孩儿也没有想到!”

朱棣继续问道:“那吏员管理呢?先前府衙里,文书丢了、案件拖了是常事,徐牧可有对策?”

“自然是有的。”朱高炽点头道,“徐世叔给府衙的大小事务都定了流程清单。就说文书传递,谁接的、谁批的、谁去办、啥时候得反馈,每一步都要签字画押,再也没出现过公文石沉大海的情况。”

“此外,还有案件登记,报案时间、当事人是谁、案情咋回事、办得怎么样了,都记在案件台帐上,不管是知府大人还是徐世叔,随时都能翻着看,就算判错了,也能查到是谁的责任。”

“张昺知府起初还对徐世叔有些戒备,可这两个月府衙效率提上来了,他私下里也跟人夸过,说徐世叔定的这些规矩,让府衙省心不少。”

朱棣也是有些意外了。

徐牧的能力是不是有点过于强大了?

朱高炽也是滔滔不绝:“此外便是民生。北平冬季冷,贫民过冬向来是难题,他知道北平冬天冷,秋收刚结束,就让里正统计贫民的数量,从府库调了旧棉衣和粮食,提前给发下去了。往年总有些贫民挨不过冬天,今年到现在,还没听说有冻饿出事的。”

“还有府城军民杂处,常因些小事闹纠纷,之前动不动就闹到府衙。徐世叔在城南、城西设了两个便民调解点,请了些熟悉本地情况的老吏和乡绅坐镇,邻里吵架、军民争地,先去调解点说和。这两个月,府衙的民事案子少了近三成,百姓都念着他的好。”

“哦?”

朱棣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他在北平府也是呆惯了的,知道北平府的诸多问题,只是想不到徐牧的能力竟然这么强。

朱高炽继续道:“此外便是兴修水利、推广农桑这些事,北平的庄稼,年年都得看天吃饭,今年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永定河的旧渠淤塞多年,之前几次修,要么没清淤就筑堤,要么筑了堤没多久就冲垮了。”

“徐世叔来了之后定了‘先清淤、再修渠、后筑堤’的法子,先组织人把旧渠里的泥挖干净,再顺着农田修支渠,最后只在河堤的弯道和窄处加固。上个月下了场大雨,加固的河堤一点事都没有,周边的农田还灌上了水。”

“他还用黏土混着稻草筑堤,说这是《考工记》里‘草木固土’的法子,儿臣去看过,那堤比纯黏土筑的结实多了。还有农桑,他从山东调了些早熟的粟种,在官田试种,比本地的粟种早成熟十几天,还能避开秋季的霜冻,产量也高了一成多。现在不少农民都来府衙问,明年能不能也种这种粟。”

“耕作上,他教农民把犁铧磨得更锋利,还在犁柄上加了横杆,深耕土地时省了不少力。又让大家种粟之后种豆子,说豆子能养地,明年再种粟,收成会更好。桑蚕方面,他教蚕农剪桑枝,把老枝、病枝剪掉,新枝长得又快又壮;还让大家把蚕室的墙用稻草和泥加厚,冬天烧点炭火保温,今年的养蚕期比去年多了一个月,蚕丝也多收了不少。”

朱棣静静听着,眼睛都是忍不住睁大了

他原以为徐牧只是个稳妥无野心的文臣,却没想到他在民政与农桑上竟有这般能耐。

这个家伙若是用来治国……

治国还是有点远了。

但是,如果能来协助治理北平府,如果等到自己将来打仗,他是不是能够给自己制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这家伙,既得了民心,又没惹出麻烦,这般人才,正是他日后起兵、乃至登基后所需要的。

“看来,孤倒是没看错人。”朱棣拿起案上的茶盏,浅啜一口:“徐牧这才上任才三月有馀,便把北平府的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后若有重用,想必也能担起重任。”

朱高炽躬身道:“父亲英明。徐世叔不仅有能耐,还懂分寸,从不越权,张昺知府对他已少了不少戒备。儿臣觉得,若日后府衙有大事,徐世叔定能成为父亲的得力帮手。”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已有了盘算。徐牧的才干,他已看在眼里;徐牧的立场,也在渐渐向他倾斜。

假以时日,这人或许真能成为他麾下不可或缺的民政能臣,为他稳固北平后方,甚至在日后的大业中,撑起一片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