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我连襟是朱棣 > 第1章 我的连襟是朱棣?

第1章 我的连襟是朱棣?

“陛下,周王橚与燕王棣同母弟,削周则燕势孤,此为先易后难之策,当从周王始!”

尖锐的声音刺破殿内的沉寂,徐牧猛地睁开眼,后脑的钝痛还未消散,眼前却是一片陌生的明黄。

他有些茫然……

还记得昨天晚上996,骂着黑心老板。

没想到,这一觉醒来,自己居然穿越了?

雕梁画栋的穹顶下,龙椅上坐着个面色尚带青涩的年轻天子,一身赭黄常服,眉宇间满是初掌大权的审慎与焦虑。

这不自己的办公室,这里是宫殿?

眼前这位是?

徐牧的脑海冒出来了三个字——黄子澄。

黄子澄的话音刚落,另一位留着山羊胡的官员立刻上前一步,拱手反驳:“黄主事此言差矣!燕王久镇北平,手握重兵,麾下燕军皆是百战之师,实乃诸藩之首患。若先削周、齐等弱藩,恐打草惊蛇,令燕王早作防备。依臣之见,当趁其不备,先削燕王,其馀藩王自会望风归附!”

徐牧也认出了这个家伙,齐泰。

“齐大人何其鲁莽!”

又一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儒雅的官员摇头:“燕王乃太祖高皇帝第四子,陛下亲叔,若未寻得确凿反迹便贸然削之,恐失天下宗室之心。且北平乃北方屏障,一旦动兵,蒙古部落若趁机南下,后果不堪设想。臣以为,当先查诸王不法之事,以律法削之,循序渐进,方为稳妥。”

徐牧看着眼前这个家伙,认出了这个家伙。

齐泰,黄子澄,都说话了,那么这位大概就是方孝孺了?

被诛了十族的方孝孺?

他下意识地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穿着一件石青色圆领袍,胸前补子绣着锦鸡——这是正五品官的服饰,而他的双手,骨节分明,掌心带着薄茧,绝不是他那双敲了十年键盘的手。

“徐牧。”

龙椅上的年轻天子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殿内的争论瞬间停住。

所有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徐牧,他心头一紧,本能地拱手:“臣在。”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住了,这声音沉稳,带着几分官腔,根本不是他原本的嗓音。

朱允炆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几分期许:“方才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诸卿各抒己见,或言先削周王,或言先除燕王,或言循序渐进。你久在京中,又出身勋贵,对诸藩情形亦有了解,且说说你的看法。”

徐牧脑子“嗡”的一声,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朱允炆?

无数的记忆涌来。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改元建文,而他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

他这是穿越了?

穿到了明朝,还正好赶上建文朝议削藩的关键节点?

殿内的几位文臣也看向他,眼神各异。

齐泰眉头微蹙,似乎觉得一个勋贵子弟未必能有什么高见;黄子澄则带着几分审视,象是在判断他会站在哪一边;方孝孺面色平和,倒象是真的在期待他的意见。

这是一个小型的会议。

叫自己来干嘛?

我还是勋贵?

我叫徐牧,难道我跟徐达有关系?

徐牧感觉脑子有些乱。

建文朝的削藩,就是因为这群文臣争论来争论去,先削了周、齐、湘、代、岷五王,却迟迟不敢动实力最强的朱棣,最后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朱允炆自焚,建文朝复灭。

他看着眼前争论不休的文臣,再看看龙椅上尤豫不决的朱允炆,徐牧感觉有些无语。

这帮傻逼,但凡是你们有一个有用的,还能让朱棣造反成功?

你朱允炆但凡是做对了一件事儿,也不至于让朱棣成功。

而现在,徐牧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如果自己说:“朱棣会谋反,必须先削他”这种话,朱允炆会答应么?

而且……

这个朱允炆很明显不太象是会支持勋贵的样子,他靠的是文臣。

就在这个时候,徐牧后脑的钝痛突然加剧,无数陌生的记忆碎片像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洪武十七年,父徐威随中山王徐达北征蒙古,战死于捕鱼儿海……”

“洪武二十三年,袭父爵为彭城伯,入锦衣卫任同知,后因不喜刑狱,转任吏部文选司郎中……”

“洪武三十一年,由中山王长子徐辉祖作媒,娶徐达次女徐妙锦为妻……”

“燕王朱棣,娶中山王长女徐仪华为妃,故,徐牧与朱棣为连襟……”

徐牧倒吸一口凉气,他的父亲徐威是开国将领,随徐达战死,他承袭了伯爵爵位,现在还是个正五品的吏部郎中。

严格来说,自己跟徐达老祖宗可能是一个。

仔细的算了算,他娶了徐达的女儿徐妙锦,而朱棣娶的是徐妙锦的姐姐徐妙云——也就是说,他和朱棣是姐夫和妹夫的关系,是实打实的连襟!

这身份,不投靠朱棣简直说不过去。

那么,问题来了,朱允炆叫自己干什么?

“彭城伯!?”朱允炆见他许久不说话,又唤了一声,语气里多了几分疑惑。

徐牧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诸卿所言皆有道理。只是削藩之事,关乎社稷安危,需兼顾法理与实力。先削弱藩,可显朝廷威严,令诸王知惧;然亦需暗中加强北平防务,密切关注燕王动向,防其生变。至于具体次序,还需陛下与诸卿再作详议。”

他这话看似说了,又象什么都没说,既没得罪齐泰、黄子澄,也没否定方孝孺的谨慎。

反正,皇上圣明,你自己看着办!

谁也不得罪,最好还是能去北平,最好还是能赶紧直接投靠朱棣。

朱允炆点了点头,似乎也认可了他的“稳妥”,道:“徐卿所言甚是。削藩之事,不可操之过急,朕叫你来此处,却是要吩咐你做一件事情!”

徐牧躬身:“臣万死不辞!”

朱允炆道:“你也说了,需暗中加强北平防务,密切关注燕王动向,防其生变,朕打算让你去北平,任北平府同知!”

“我,我吗?”徐牧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