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上辈子看过的第一部武侠电影就是《卧虎藏龙》。
那会儿他还在上小学,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的盗版碟,据说还是拿了什么奥斯卡奖。只不过当时给他的感觉不好看,没有香港那种武侠片打起来精彩。唯一印象深刻大概就是章紫怡湿身的样子。
之后可能某一时段各种武侠片、武侠剧大行其道吧,有《英雄》、《天地英雄》、《决战紫禁之巅》,还有央视版的《笑傲江湖》、《射雕》、《天龙八部》等等。
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他们这一代人。
赵坤属于看过电视不过瘾又去找书看的人,当他看完后突然发现那种大侠、
美人的侠义世界,小说要远比影视剧精彩的多。
那个时候又恰好流行西方的《魔戒》三部曲,你就会发现人家的电影所展现出来的场面比小说更精彩。
两者比较,高下立判。
当然这其中可能就是制作水平和投资的差异。
所以后来当赵坤自己从事导演工作之后,一直想拍一部真正的武侠片,除了一偿儿时的梦想之外,其实也是对古典中国的神往。
希望以此来展示我们中国的古典童话,而不是西方语境下的所谓异世大陆。
可惜那时候武侠式微,没有市场也没有投资。
或者说这个市场已经被做烂了,被观众所唾弃,所以彻底断了投资,只剩下那种外表华丽,内函空洞,无病呻吟,只能吸引低幼脑残观众的古偶剧。
所谓改编,其实就是抄————呃,创作,还是那句话,毁掉原着拍部好电影,或者忠于原着拍部烂片。
电影和小说本就是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它如果是本烂小说,何必要忠于原着?
如果是本好小说,其文本里行间之妙,岂能以声影代之呢?
所以,最好的电影必是笔墨难以形容。
那么忠不忠于原着,都无所谓了。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赵坤开始“创作”剧本,既是对原着的全面推倒,也是对原版进行一些微调。
后世常常有人评价《卧虎藏龙》是一部失败的武侠电影,这种说法可能就是出自于一个偏激狭隘的影评人之口,好比后世将诺贝尔奖称作“破洋奖”的酸葡萄心理。
赵坤一直以为电影就是为市场服务的,既然你这边的市场不行,那么不好意思,这部电影压根就不是拍给你看的,或者不以这边为目标市场。
这版的精神内核可能更加西方,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西方观众。在讨好西方观众的同时,向他们展现一个中国古典的武侠世界不好吗?
赵坤觉得在未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咱们也要向西方展现一点自己的东西,哪怕仅仅是表面的也好,总比后世的那种关起门来自嗨要强吧。
其实后世官方一直倡导的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是对的,只是可惜我们创作者自己没做好,或者说实力不允许,以至于在国际上的存在感每况愈下,最后只剩下自嗨了。
“丁铃铃————”
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喂————哦,接到了————吴连生也跟着一起来了————嗯————嗯嗯,那就让他们在宾馆好好休息————什么,非要见我————呃,行吧,你就带他们过来吧。”
电话是秦奋打来的,说是已经把张国强他们接到了黄亭子路这边的宾馆安顿好了。从尔滨到京城近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本来是想让他们休息一下,等晚上再让秦奋出面给他们接风。
结果这俩家伙精力十足,非得要见一下自己。
这个赵坤倒是能理解,毕竟人生地不熟,他们的指望都在自己身上。而且一开始赵坤也没有跟张国强具体说明,就是说有一部戏让他过来试试镜。
黄亭子路这边因为毗邻北影厂和北电,除了最早的招待所之外,近两年陆续又开了几家小宾馆,常年有剧组驻扎,前期筹备和试镜啥的。
虽说张国强和吴连生之前因为配音来过这边,但当他俩在宾馆楼道里看到了几位经常在电视上露面的熟面孔,难免会带有一种敬畏感,跟着秦奋去隔壁青影厂的路上又多了几分激动。
路程不到十分钟,当秦奋敲响了一间办公室的门。
“导演,国强和连生哥来了。”
跟在后面的张国强就迫不及待地挤上前,冲着刚刚抬起头的赵坤大声道:
”
哥!”
他的神情激动且忐忑,试图用一种热情的态度来缓解内心的紧张。
“嚯,国强啊,连生老师,来来来,快请坐!”
看到赵坤热情起身,张国强明显松了一口气,甚至还带着眩耀回头看了看。
“导演,连生,吴连生,您还那么客气,这,这实在不敢当啊!”
跟在后面的吴连生则是一脸恭谨,说话都带着颤斗。
“好,连生哥,请坐。”
虽说这次吴连生不请自来,但赵坤对他的印象一直特别好。
人和人之间是讲缘分的,就跟观众看演员是讲眼缘的,换句话说也就是观众缘。赵坤上辈子第一次认识他,还是看一部叫《铁梨花》的电视剧,他在里面虽然演了个戏份不多的父亲的角色,赵坤当时就觉得这演员真不错。
虽然上辈子没有合作的机会,但三年拍摄《穆棱河畔》时大家合作的就愉快,他成功地出演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高启强。
彼此寒喧落座之后,赵坤仔细瞅了瞅这两位曾经在自己戏里的父子俩,(高启强)吴连生变化倒不大,就是发际线愈发往后了。倒是(高晓晨)张国强的变化蛮大的,拍摄《穆棱河畔》时剪去的长毛又重新留了起来,原先单薄的身材变得愈发魁悟,面相也变的更成熟,只是现在一直咧着嘴嘿嘿傻乐,透着一股子土气和憨厚。
“哥,您又要拍新电影了?”张国强忍不住问道。
“对啊,这不正在写剧本呢。”赵坤笑眯眯道。
这货顿时眼睛一亮,忙问道:“那我演什么角色?呃————有连生哥合适的角色吗?”
此话一出,就连拘谨的吴连生也是一脸期待。
赵坤笑了笑道:“我准备拍一部武侠片,你俩会功夫吗?”
“呃————”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约而同地摇摇头。
心急的张国强带着一脸问号,刚想张口,就见赵坤摆摆手,收敛笑意道:
t
是这样的,张一谋导演正在筹备一部新电影,如今正在挑选演员,我觉得机会难得,就想让国强来试试————”
说着,他看到吴连生那一脸震惊又眼巴巴的神情,又笑着补充了一句:“当然,连生哥也可以一块儿去试试。”
“张一谋导演?”
张国强早已瞪大了眼睛。
虽说赵坤得的奖项比张一谋更多更有含金量,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张一谋显然知名度更高,在广大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越高。
一方面是源自于他和巩丽的绯闻,令国人津津乐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当年斩获了中国电影第一座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令全体国人都感到振奋。
这跟咱们当年暂获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是一个道理。
“女主角是巩丽吗?”张国强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对,女主角就是巩丽。
c
听到赵坤肯定的回答,国强脸上顿时露出如痴汉般的笑容。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