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荆州的总结与展望
秋去冬来,江陵城头已见薄霜。
关平站在城楼最高处,俯瞰着这座日益繁荣的城市。城内炊烟袅袅,市集人声鼎沸;城外军营整齐,操练声震天动地;远处田野虽已收割完毕,但沟渠纵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半年了”关平轻声自语。
从穿越之初的生死危机,到如今荆州初定,这半年来的经历比他前世二十多年都要波澜壮阔。他不再是那个只能依靠先知先觉规避危险的穿越者,而是真正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方诸候,手握重兵,治下百万民生。
“都督,各部官员已到齐,正在议事厅等侯。”亲兵上前禀报。
关平点头,最后望了一眼这座他倾注心血的城市,转身走下城楼
都督府议事厅内,荆州文武重臣齐聚一堂。左侧以潘浚为首,是文官系统:殷观、樊胄、以及新近提拔的一批年轻官吏;右侧以赵云为首,是武将系统:廖化、周仓、赵累、于禁,全琮、沙摩柯等人。就连远在长沙的马忠和上庸的张南,也派了副将前来参会。
这是荆州易主后的第一次全面总结会议。
关平步入厅内,众人齐声行礼。他走到主位,却没有立即坐下,而是环视在场众人,目光锐利而沉稳。
“今日召集诸位,是要总结这半年来的得失,规划未来方向。”关平开门见山,“承明,你先说说内政方面。”
潘浚起身,手持简册:“禀都督,半年来,荆州九郡已完全掌控。户籍重新编订,现有户二十八万七千,口约百万。府库存粮四百三十万石,钱帛充足。新式农具推广已达四成,预计明年春耕可达六成。与交州士燮的贸易信道已稳定,南方物资源源不断。”
一个个具体数字从潘浚口中报出,厅内不时响起惊叹声。就连一向严肃的赵云,眼中也闪过赞许之色。
关平点头:“民生如何?”
“赋税减免三成后,百姓负担大减,各地流民陆续回归,开垦荒地。”潘浚继续汇报,“江陵讲武堂已有学员两期毕业,荆州书院有士子五百人。医疗所系统初步创建,主要城镇皆有医官驻守,疫病防治能力大增。”
“好!”关平难得地露出笑容,“承明治政有方,当记首功!”
潘浚谦虚道:“此乃都督制定的方略,浚只是执行而已。”
关平示意他坐下,转向赵云:“子龙将军,军备情况如何?”
赵云起身,身姿挺拔如松:“荆州现有常备军六万,其中水师两万,步卒四万。另有各郡县守备军约三万。上庸张南部一万,长沙马忠部八千。全军装备焕然一新,元戎弩已配备三成,新式铠甲正在加紧打造。”
冯习补充道:“水师新式楼船已建成二十艘,训练精熟,可纵横长江。”
沙摩柯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道:“俺的五溪蛮兵也训练好了,山地作战,绝不输人!”
厅内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关平满意地点头,却话锋一转:“然而,诸位可知,我荆州如今已是危机四伏?”
笑声戛然而止,众人神色凝重起来。
关平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点向北方:“曹仁在樊城不断增兵,已达五万之众。徐晃从宛城带来的援军也已到位。据细作回报,曹丕已下令,开春后必攻荆州。”
他又指向东方:“东吴虽暂取守势,但陆逊在濡须坞训练水师,建造战船,显然是在积蓄力量。孙权绝不会坐视我荆州壮大。”
最后,他指向西边:“成都消息,大王将于明年开春正式称帝,继承汉祚。此举必招致魏吴强烈反应,我荆州首当其冲。”
厅内一片寂静,方才的喜悦气氛荡然无存。
关平目光扫过众人:“故而,今日之会,不仅是总结,更是备战!”
他回到主位,声音铿锵有力:“我有三策,需立即实施。”
所有人都摒息凝神,等待关平的下文。
“第一,军事改革。”关平道,“我决定将荆州军重新整编为‘荆州军团’,下设水师、步兵、骑兵、特种四个兵种。设立总参谋部,由赵云将军任总参谋长,统筹全军训练与作战计划。”
赵云肃然领命:“云必竭尽全力!”
“第二,情报网络扩张。”关平继续道,“除现有的细作系统外,设立‘军情司’,由廖化将军负责,专门收集分析敌国军事情报。同时设立‘商贸情报网’,利用商队掩护,渗透魏吴各地。”
廖化起身:“化定不辱命!”
“第三,战略物资储备加速。”关平看向潘浚,“承明,我要你在三个月内,将战略粮仓增至十处,分散于荆州各要害位置。同时,加大与西南各族的贸易,特别是战马和铜铁的输入。”
潘浚郑重记下:“浚明白。”
关平站起身,走到大厅中央:“我知道,这些措施会加大百姓负担,增加官府开支。但诸位须知,乱世之中,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求出来的!唯有实力,才能保境安民!”
他停顿片刻,让每个人消化这些话,然后继续说道:“明年开春,大王称帝之日,便是我荆州军团亮相之时!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汉室未衰,荆州不可犯!”
这番话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热血。就连文官系统的潘浚等人,也感到胸中豪情涌动。
“愿随都督,兴复汉室!”赵云率先单膝跪地。
“愿随都督,兴复汉室!”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关平与众人详细讨论了各项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解决了无数细节问题。他的“洞察学习”能力在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能够迅速理解各方提出的问题,并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当夜幕降临时,会议才告一段落。众人陆续离去,厅内只剩下关平和赵云。
“平儿,你长大了。”赵云看着关平,眼中满是欣慰,“云长若见你今日之姿,必定欣慰。”
关平谦虚道:“全赖子龙叔与众将士用命,平只是尽本分而已。”
赵云摇头:“非也。这半年来,荆州变化天翻地复,皆因你之谋略。只是”他欲言又止。
“子龙叔但说无妨。”
赵云神色凝重:“你之才略,已远超寻常将领。然大王即将称帝,世子已定你需谨记臣子本分。”
关平一愣,随即明白赵云是在提醒他功高震主的风险。他诚恳道:“子龙叔放心,平一心只为兴复汉室,别无他念。待天下平定,自当解甲归田,安享太平。”
赵云点头:“如此便好。走吧,去看看夜训。”
二人走出都督府,来到江陵大营。夜幕下,军营依然灯火通明,士兵们在军官指挥下进行夜间训练。箭矢破空声、兵刃交击声、口号声此起彼伏。
关平巡视军营,不时停下来指导训练。他的“武技摹仿”能力使他能够精准地看出士兵们动作中的遐疵,并提出改进意见。
走到水军营地时,全琮正在指挥夜航训练。新式楼船在江面上纵横弛骋,船上的元戎弩在火光映照下闪着寒光。
“都督,赵将军!”冯习,全琮见到二人,急忙上前行礼。
“子璜辛苦。”关平嘉许道,“水师夜战能力如何?”
冯习,全琮道:“已不逊于江东精锐!”
关平观察片刻,指着一条正在转向的楼船:“夜间信号传递仍有迟滞。可设计不同颜色的灯笼,以灯语指挥,比旗号更易辨认。”
全琮眼前一亮:“都督妙计!”
离开水寨,关平和赵云登上江陵城头。寒风凛冽,但二人浑然不觉。
“子龙叔,你说我们真能成功吗?”关平忽然问道。
赵云目光坚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只要方向正确,努力不懈,终有成功之日。”
关平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那里是中原,是两京,是汉室辉煌的过去,也是他誓言要光复的未来。
“明年开春,将是新的开始。”他轻声道。
赵云侧目看他:“你已有计划?”
关平嘴角微扬:“曹丕以为称帝就能断绝汉祚,孙权以为偏安就能保全基业。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曹丕称帝,刘备称帝继承大汉,刘备军可称蜀汉了)
寒风中,年轻都督的目光如星辰般璀灿。
荆州已经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本书主写关平的东路军,所以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在本书只能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