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三国关平续国祚兴汉室 > 第三十五章零炼成钢,军工初啼

第三十五章零炼成钢,军工初啼

第35章:百炼成钢,军工初啼

荆州军工司的院落,仿佛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却又凝聚着整个时代最焦灼的期待。空气中终日弥漫着烟火与金属的气息,汗水滴落在滚烫的坯料上,发出“刺啦”的轻响,旋即蒸发。关平几乎每日都会抽空前来,他不象督工,更象一个充满好奇的学徒,观察着每一个环节,偶尔与满身烟灰的蒲元、埋头苦思的马钧交流几句。

他的“洞察学习”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另一种应用。他虽无法瞬间掌握千锤百炼的技艺,却能敏锐地捕捉到工匠们操作中的关键细节和微妙变化,并将其与脑海中那些模糊的现代知识相互印证。他注意到蒲元在锻打时对火候的精准把握,观察到马钧调试弩机时对力矩的直觉理解,这些宝贵的经验,正潜移默化地丰富着他的认知。

这一日,气氛格外不同。那座经过数次失败、反复修改才建成的改进型高炉,迎来了又一次重要的开炉试验。炉膛内填充了精心挑选的矿石和尝试混合使用的木炭与少量寻得的石炭(煤炭),巨大的皮囊风箱由十名壮汉轮流踩踏,鼓入强劲的气流。炉火轰鸣,温度明显高于以往,连站在数丈外的关平都能感受到那股灼人的热浪。

蒲元亲自守在炉前,古铜色的脸庞被炉火映得通红,汗水如溪流般淌下,他却浑然不觉,眼睛死死盯着炉口的火焰颜色。马钧也紧张地站在一旁,双手不自觉地搓着。所有的工匠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摒息凝神地望着那座寄托了太多期望的高炉。

“温度……应该够了……”蒲元喃喃自语,声音沙哑。他根据火焰的颜色和炉体的震动,做出了判断。“准备出铁!”

随着他一声令下,工匠们用长长的铁钎捅开出铁口。刹那间,一股更加炽热、更加耀眼的亮红色洪流奔涌而出,沿着缺省的陶制流道注入下方的沙模之中!与以往暗红、粘稠的铁水不同,这次流出的铁水颜色更亮,流动性更好,甚至表面泛着一层诡异的青白色光泽!

“这……这铁水!”一名老工匠失声惊呼,他打了一辈子铁,从未见过成色如此之好的铁水!

蒲元一个箭步冲上前,不顾高温,用长柄铁勺舀起一点,仔细观看,又用铁钳夹起一小块冷却中的凝铁,用力敲击。发出的声音更加清脆,断口处的晶粒似乎也更细密。

“都督!都督!”蒲元激动得浑身颤斗,捧着那块还烫手的凝铁跑到关平面前,“您看!这铁……品质远超以往!杂质少了许多,轫性定然大增!虽然……虽然还未达到您说的‘钢’那般神异,但已是极品好铁!若能以此铁锻造兵刃,威力必增!”

关平接过那块尚有馀温的凝铁,入手沉甸甸的,感受着那不同于以往的质地,心中亦是澎湃。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距离真正的钢材还有距离,但方向对了!这证明他的思路是可行的,知识的力量跨越时空,在此刻结出了果实。

“蒲师傅辛苦了!诸位辛苦了!”关平高声对在场的所有工匠说道,“此铁一出,我荆州军械,便有了脱胎换骨之基!所有参与此次改进者,重重有赏!”

院内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连日来的疲惫和压力在这一刻化为狂喜。

“蒲师傅,”关平压下激动,对蒲元说,“有了好铁,还需好手艺。接下来,便要尝试不同的锻造之法。我听闻有‘百炼法’、‘包钢法’、‘夹钢法’,可否以此新铁,逐一尝试,比较优劣?尤其是重点尝试打造枪头、刀剑的刃口,看看哪种方法能得到最锋利、最耐用的效果?”

蒲元此刻对关平已是心悦诚服,连忙道:“都督见识广博!老朽定当竭尽全力,试验诸法!”

就在炼铁这边取得突破的同时,马钧那边的标准化弩机试制也遇到了关键节点。他带着几个徒弟,按照关平提出的标准尺寸,重新制作了模具,精心打造了一批弩臂、弩机、望山等部件。

“都……都督,请、请验看。”马钧有些紧张地捧着一把新组装好的弩和一堆备用零件。

关平接过弩,手感扎实,结构紧密。他示意一名亲兵拿来一把旧的制式弩。然后,在马钧和众人紧张的目光注视下,关平开始尝试将新弩的弩臂拆下,装到旧弩的弩身上。

“咔哒”一声轻响,严丝合缝!

接着,他又尝试更换弩机、望山……几乎所有主要部件,都能在不同弩之间顺利互换!

“成功了!”关平难掩喜色。这意味着战时弩械的维修效率将得到质的提升,后勤压力大大减轻。

马钧看到这一幕,激动得结巴更厉害了:“成、成了!真的可、可以互换!”

关平拍了拍马钧的肩膀:“马师傅大才!此乃造福全军之功!接下来,不仅要定型标准,还要想办法优化弩的结构,看看能否在不降低威力的前提下,减小重量,增加射速,或者设计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弩……”

“连、连续发射?”马钧眼睛瞪得溜圆,这个想法对他来说过于超前,但却点燃了他心中的创造之火,他盯着手中的弩,陷入了沉思。

军工司的双重突破,象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荆州高层。赵云、于禁、潘浚等人闻讯,纷纷前来观看。当赵云拿起一把用新铁锻造、经过初步“包钢”处理的长刀,轻轻一挥,便将一叠旧甲片轻易劈开时,不禁动容:“此刀锋锐坚韧,足可与我当年在公孙瓒将军麾下所见幽州精铁媲美!”

于禁则对标准化弩机更感兴趣,他仔细检查了可互换的部件,感叹道:“若曹军有此利器,当年官渡之战,后勤何至于那般艰难!此物看似小巧,实乃军国重器!”

得到这些沙场老将的肯定,关平心中更加踏实。他当即下令:军工司全力运转,优先为讲武堂毕业的军官和军中精锐换装新式兵甲;同时,将标准化弩机的制作规范下发至各郡工匠坊,逐步推广。

夜幕降临,军工司的炉火依旧未熄,反而比以往更加旺盛。叮叮当当的锻打声,仿佛荆州强军的心跳,有力而充满希望。关平离开时,回头望了一眼那片灯火通明的院落,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利器已初现锋芒。”关平握紧了拳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夜空,望向北方的中原,“曹丕,孙权……待我荆州将士手持神兵利器,身经系统训练,情报网络遍布尔等腹心之时,便是大汉旌旗,再度北指之日!”

科技的火种,已然燎原。荆州的战争机器,正在每一个细节上,发生着质的蜕变。

新书求收藏,求月票!新人求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