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将老店的活安排给父亲林国强和小胖后,林建军就准备去修鞋铺那边。
今天就准备开干了,昨晚找了两个瓦匠,林建军所以早点过去,怕人家师傅到了自己门还没开。
尽管林建军已经提前去了,到了修鞋铺门口的时候,两个瓦匠已经扛着工具到了。
一个是附近有名的老瓦匠周师傅,算是手艺响当当的一个人,只见他手里攥着把木柄裂了缝的羊角锤,另一位小徒弟背着半袋水泥,桶沿还沾着上周砌墙的灰,笔直的站在老周身后。
“周师傅,这么早啊?吃了吗?”林建军急忙掏出铜钥匙,打开了店门。
“吃过了,早上小谢和我在家吃的。”说着,将手里的家伙事拎进门放了下来。
“林老板,这旧修鞋台真拆啊?”老周蹲在铺子里,指尖敲了敲满是钉眼的木台,台面上还留着鞋钉、皮锤,角落里堆着几卷发硬的粗线,“这木头还结实,料不错,拆了可惜。”
林建军弯腰捡起台边的旧皮锤,木柄上的包浆磨得发亮。
顿了顿,还是递还给老周:“拆了吧,留着占地方。咱砌灶台,得亮堂。”
说着从帆布包里掏出张草图,上面用铅笔标着灶台的位置。
紧挨着铺子的木框玻璃墙,左右各留两尺宽,“就按这个来,灶台贴白瓷砖,从外面能看见里面炒菜。”
老周眯眼瞅着图,突然笑了:“你这是要搞‘明厨’?咱东海市的馆子我跑遍了,国营饭店的后厨门都焊着铁栏,个体户更是把灶台藏在里屋,你倒好,全露给街坊看,不怕人学手艺?”
“咱做的是街坊生意,越透明越放心。”林建军说着,从铺子里拖出旧修鞋台的抽屉,里面掉出几枚生锈的鞋钉,“开始拆吧,中午管饭,我亲自下厨。”
“哈哈,倒是先让我和小谢一饱口福了,早就听说林老板的手艺不一般。”
老周也没继续废话,抡起羊角锤往木台接缝处砸,“哐当”一声,木屑溅了一地。
徒弟小谢赶紧用水泥桶接着,怕碎木渣扎脚。
刚拆了一半,弄堂里的街坊就围过来了。
王阿婆拎着菜篮路过,看见铺子里的动静,赶紧凑到玻璃墙外:“建军,这个铺子太敞亮了,这是要砌新灶台啊?咋挨着玻璃墙砌?”
“阿婆,这叫明厨,以后您站在外面,就能看见我爸炒菜,干净不干净一眼瞅见。”林建军笑着解释,伸手擦了擦玻璃上的灰。
“明厨?”围观的人多了起来,李大爷拄着竹凳挤到前面,“以前去红旗饭店,想瞅眼后厨,服务员直接把我轰出来,说‘国营馆子规矩多’。你这倒好,全亮出来了。”
“怕不是中看不中用吧?”张翠兰也来了,站在人群外,“白瓷砖看着干净,炒两回菜就油乎乎的,擦都擦不掉。”
林建军没急着反驳,从帆布包里掏出两箱东海牌白瓷砖,包装上印着“优等品”三个红字,他拆开一箱,拿出一块递给李大爷:“您摸摸,这瓷砖釉面厚,油一擦就掉,比水泥墙好打理。”
李大爷接过瓷砖,指尖蹭了蹭,确实光滑,忍不住点头:“这砖是好料,得不少钱吧?”
“都是大家帮衬,预充值帮了我一把,正好用在这,不然小子我可没钱这么弄。”林建军说着,老周已经开始和水泥,灰扑扑的水泥糊在砖缝里,小徒弟递砖的手都在抖,生怕把白瓷砖碰坏。
赵桂英这时拎着个铁桶过来,里面装着温水和抹布:“我来帮着擦瓷砖,等会儿砌好一块擦一块,省得水泥干了不好弄。”
“妈,你怎么过来了,那边菜都择完了?”林建军刚才来的时候就跟赵桂英打过招呼,这边自己一个人盯着就够了。
“都弄完了,你爸说中午就把饭点忙完也来帮忙。”她蹲在灶台边,刚擦了两块瓷砖,指尖就沾了灰,额角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滴。
林建军想接过抹布,却被她推开:“你去盯着尺寸,别砌歪了,这点活我能干。”
林建军笑着摇了摇头。
果不其然,忙了才一会儿,弄堂口传来自行车铃响,林国强带着小胖来了。
其实也就两百来米,走过来也要不了几分钟,看来这两人是心急。
这才哪到哪?
“爸,您咋来了?”林建军迎上去。
“听说砌明厨,我来学学。”林国强蹲在老周旁边,看着灶台的砖缝,“这灶膛得留大点,能炖两锅汤,不然忙起来不够用。”
老周抬头瞅他:“你懂砌灶?”
“以前在红旗饭店,看瓦匠砌过几回。”林国强说着,伸手帮老周扶了扶砖,“灶膛深点,火苗旺,还省煤。”
老周眼睛一亮:“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我之前砌的灶膛浅,确实费煤。”
小胖也没闲着,扛起墙角的水泥袋往桶里倒,水泥灰扬得他直咳嗽,却没停下。
“小胖,歇会儿喝口水。”王阿婆递过个搪瓷缸,里面晾着凉白开。
小胖接过缸子,咕咚咕咚喝了半缸,抹了把嘴又去搬砖:“没事阿婆,我有力气!”
街坊们越聚越多,有的帮着递工具,有的站在玻璃墙外看进度,连之前唱反调的张翠兰,也忍不住凑到跟前,看着白瓷砖一块块砌起来,灶台慢慢有了模样:“这瓷砖擦干净了,还真亮堂。”
“不仅亮堂,还卫生。”林建军说着,从包里掏出几张健康证,是他和父母、老张、小胖的,“等会儿我在灶台边钉块木板,把这些证粘贴去,街坊吃饭也放心。”
“好主意!”李大爷拍着手,“上次去国营饭店,问他们要健康证,服务员说‘国营的还能不卫生’,净糊弄人。你这贴出来,咱吃得踏实。”
中午时分,灶台的主体差不多砌好了,老周开始装灶台上方的二手排风扇。
这是林建军从废品站淘的,金属外壳有点锈,擦干净后转起来“嗡嗡”响,风还挺足。
“这排风扇一装,油烟全往外面排,玻璃墙也不会脏得快。”林建军试了试风扇,风从明厨往巷外吹,站在外面闻不到一点油烟味。
赵桂英把最后一块瓷砖擦干净,直起腰时手都麻了,却盯着灶台笑:“这灶台比家里的亮堂十倍,以后你爸炒菜,街坊都能看见,再也不怕人说咱不卫生。”
林国强走到灶台边,比划着名炖锅的大小:“明天我来试炖一锅腌笃鲜,看看灶膛火力咋样。”
小胖则绕着灶台跑了一圈,兴奋地说:“建军哥,以后我送餐回来,能在明厨帮着切菜不?外面能看见,我切菜也认真!”
街坊们还没散,有的说“开业那天一定来捧场”,有的说“要带同事来尝尝明厨炒的菜”。
张翠兰也松了口:“我儿子总吵着要吃你家鳝糊,开业那天我来订两份,让他也看看这亮堂灶台。”
中午林建军回天井简单炒了两个菜带了点米饭回到新店,周师傅和小谢两人狼吞虎咽的吃完便接着干,林建军让他们休息一下老周直接拒绝了,“我这可不敢耽搁林老板功夫,我这边弄完你们也能赶紧接下来的工作。”
老周不愧是老师傅,一天时间就将名厨给砌起来了,瓷砖也贴的亮堂。
老周和小徒弟收了工具,林建军给他们结了工钱,还多塞了两斤粮票:“谢谢两位师傅,砌得真好。”
老周接过粮票,指着灶台说:“这明厨要是火了,以后说不定有更多个体户学你,咱东海市的馆子也能敞亮起来。”
林建军站在铺子里,看着崭新的明厨,还是有些激动,全然忘记自己也一天没吃了,赵桂英走过来,递给他一块刚烙的饼:“吃点垫垫,今天累坏了吧。”
林建军咬了口饼,“妈,你明天找个木匠,把后面用石膏板隔一个包间出来,然后咱把堂前也布置起来。”
“哎。”
照这个进度,新店要不了多久就能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