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重生1983,从开饭店做起 > 第59章 预充值凑钱

第59章 预充值凑钱

煤炉里的煤饼燃得正旺,炖着的腌笃鲜飘出阵阵香味,可赵桂英却没心思尝。

她把铁皮饼干盒里的钱倒在八仙桌上,毛票、分币、还有几张皱巴巴的十元大团结,在灯光下摊成一小堆。

林国强蹲在旁边,手里的烟卷烧到了滤嘴都没察觉,只盯着桌上的钱叹气:“砌灶台得三十五,刷墙二十,买四张散桌加八张凳子,最少六十,再备点瓷砖和木料……满打满算,一百五十块跑不了。”

林建军也皱着眉,手指拨弄着钱:“家里现钱只有八十七块,粮票倒有不少,可装修师傅只收现金。”

小胖坐在门坎上,手里攥着刚擦好的保温桶,小声说:“建军哥,要不我下了班去废品站再扛几天活?一天能赚三四块呢。”

赵桂英赶紧摆手:“不行,你这孩子刚学会切菜,店里离不得人。”

林国强也摇头:“咱不能靠卖力气凑钱,得想个稳当法子。”

一时间,天井里只剩煤炉“噼啪”的声响,连炖肉的香味都透着股焦虑。

林建军盯着桌上的帐本,突然眼睛亮了。

之前百货店、理发店的订单都是月结,老主顾也常说“想多存点钱在你这,省得天天带粮票”。

这不就是后世预充值那一套能搞嘛!

自己那时头毛都没几根,去趟理发店都被忽悠充了一万块钱,说是烫发优惠,能用三十年。

现在想想自己确实跟傻子一样。

“有了!咱搞预充值!老主顾充钱给优惠,粮票现金都算,既能筹钱,还能把客源锁牢!”

赵桂英愣了愣:“预充值?人家能愿意吗?”

林国强也凑过来:“咋优惠?不能太亏了。”

林建军拿起铅笔在纸上算:“充五十块送五块,充一百块送十五块,粮票按市价折算,比如十斤全国粮票抵五块,这样街坊觉得划算,咱也能快速凑钱。”

第二天一早,林建军就把写好的“预充值通知”贴在弄堂口的老槐树上。

红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建军饭店预存福利:充 50元(或 100斤全国粮票)送 5元,充 100元(或 200斤全国粮票)送 15元,粮票现金皆可,预存款长期有效,可抵饭钱、订工作餐。”

旁边还摆了张八仙桌,桌上放着油印的“预存凭证”,红章印着“建军饭店”,还有个锁着的铁皮钱箱,钥匙挂在林建军腰上。

“建军,这预存真送钱啊?”

王阿婆拎着菜篮第一个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指着通知上的字问。

林建军赶紧点头:“阿婆,您充五十,以后来吃饭能抵五十五,胡大哥天天来搭伙,算下来能省不少。”

王阿婆没尤豫,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五十块钱。

有两张十元大团结,剩下的全是五块、一块的毛票:“我充五十!以后全家的饭都在你家吃,省得我天天烧火。”

林建军接过钱,数了两遍,给王阿婆递上预存凭证,上面手写着“王阿婆,预存 50元,赠 5元,合计 55元”,盖了红章递过去。

王阿婆攥着凭证,笑得合不拢嘴:“还是你这孩子实在,比国营饭店的‘会员’靠谱多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半天就传遍了弄堂。

李大爷拄着拐杖来,掏出三十块现金加四十斤地方粮票:“建军,我这粮票是上个月厂里发的,按你说的抵二十块,凑五十,送五块,对吧?”

林建军赶紧换算:“对!您这算五十,合计五十五,以后想吃阳春面随时来。”

正忙着,百货大楼的张会计带着三个同事来了,手里拎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厚厚的钱和粮票:“建军,我们店十五个姑娘小伙,天天订你家工作餐,每人充五十,一共七百五十块,你给按充五十送五算,以后工作餐就从预存款里扣,省得我们天天对帐。”

林建军眼睛都亮了,十五个人充五十,光这一笔就三百七十五块,还不算赠送的!

他赶紧让赵桂英帮忙登记,一张张预存凭证写得手酸,铁皮钱箱里的钱很快就满了,毛票和大团结堆得鼓鼓囊囊,粮票也用油纸包了好几包,赵桂英边数边笑:“这才一上午,就收了快五百块,比咱一个月赚的还多!”

最让人意外的是张翠兰,她之前总嫌林家小馆“不正规”,今天竟揣着个布包来了,尤豫半天开口:“建军,我……我充五十,给我儿子留着吃鳝糊,他天天吵着要,我懒得烧。”

林建军笑着递过凭证:“您放心,以后您儿子来,我让张师傅多放鳝丝。”

张翠兰攥着凭证,脸上有点红,转身时小声说:“上次你家修烟囱,确实没呛着我家……”

三天下来,林建军和赵桂英每天忙到半夜,收工后就把钱倒在八仙桌上清点。

第一天收了五百二十六块五毛,第二天三百八十七块,第三天两百四十块,加之粮票折算的一百二十块,总共一千两百五十三块五毛!

赵桂英把钱摞成几叠,手指都在抖:“我的老天爷,这比咱预想的多了十倍还不止!改造费够了,还能多备点食材,买个新排风扇!再添个冰箱也够了!”

林国强蹲在灶台边,看着满桌的钱,烟卷都忘了点:“咱儿子这脑子,真是比国营饭店的经理还灵!以前我在红旗饭店,哪想过还能这么筹钱?这不仅凑够了改造费,还把街坊和商户都锁牢了,以后咱这生意,稳了!”

小胖凑过来,看着油印的预存凭证,兴奋地说:“建军哥,今天送百货店的饭,张会计还说,以后她们店的亲戚来吃,都让走预存,说划算!”

这预存不仅解决了资金缺口,也证明了自家的口碑,街坊信他,商户认他,这比什么都重要。

油印的预存凭证边缘还沾着油墨,有的地方没印清楚,林建军就用红笔补写。

街坊们充钱时,递来的毛票都叠成方块,有的还带着汗渍,粮票更是新旧不一,有 1978年的地方粮票,也有 1983年的全国粮票。

铁皮钱箱的锁是旧的,钥匙挂在林建军腰上,每天收工后,他都要把钱箱抱进里屋,放在床底下,夜里还得起来看两回,怕出岔子。

第四天一早,林建军揣着钱,带着林国强去建材铺。

老板见他一下子买三十五块钱的瓷砖、二十块的木料,还有十五块的水泥,笑着说:“小伙子,这是要开什么店啊?这么大手笔!”

林建军点头:“是啊,在弄堂口租了个铺,想弄个明厨,让街坊吃得放心。”

老板更热情了:“明厨好!现在个体户都藏着掖着,你这实在!我给你多送两袋水泥,以后缺啥再来找我!”

回到弄堂,林建军把瓷砖和木料卸在修鞋铺门口,街坊们都围过来看:“建军,这是要动工了?”

王阿婆凑过来:“明厨可得砌得亮堂点,以后我来吃饭,就能看见你爸炒菜了!”

李大爷也说:“我家有把旧羊角锤,明天给你拿来,帮着递递钉子!”

赵桂英也没闲着,翻出缝纴机,开始缝新的围裙。

蓝布底,上面用白线绣着“建军饭店”五个字,针脚细密,是她连夜赶出来的:“以后你爸掌勺,小胖送餐,都得穿得整齐点,象个正经馆子的样子。”

林国强则蹲在铺子里,用粉笔在地上画灶台的位置:“这灶膛得留大点,能炖两锅腌笃鲜,明厨的玻璃要靠街,让路过的人都能看见里面干净。”

“爸,明厨的灶台砌成 l型吧,一边炖菜一边炒菜,互不眈误。”

林建军蹲下来,在粉笔在线加了几笔,“再留个位置放排风扇,油烟往外面排,跟家里的烟囱一样,不呛人。”

林国强点头:“成!听你的,咱这明厨,要做咱东海市个体户里最亮堂的!”

夕阳西下时,修鞋铺门口的瓷砖和木料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林建军把预存凭证按姓名分类,用夹子夹好放进铁皮饼干盒。

这盒子里不仅装着凭证,还装着健康证、场地证明、租约,还有一家人的好日子。

赵桂英端来刚炖好的红烧肉,林国强夹了一块给林建军:“吃,补补力气,明天就动工,咱的正经馆子,快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