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边疆老卒,御赐老婆后我越活越勇 > 第91章 谋划

第91章 谋划

京城,皇宫深处,暖阁。

地龙烧得整个宫殿温暖如春,与殿外呼啸的北风和飘扬的雪花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年仅十一岁的新帝赵恒,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正坐在书案后,有些心不在焉的看着手上的书。

他的面前,站着两名朝廷重臣。

左边一人,是御史中丞李子扬,体态清瘦、神情沉静。

右边一人,是新帝登基后,刚提拔上来的兵部尚书江泰,腰背挺直、面容刚毅。

一道珠帘之后,端坐着当今大晏朝的实际掌权者,太后。

“都说说吧。”

太后略带疲惫的声音从珠帘后传来,打破了阁内的安静。

“哀家让诸位藩王离京就藩,本意是稳固朝局,免得让他们再生事端。”

“可如今哀家却着实后悔,我虽让他们远离的权力中心,却也是放虎归山了,恐之后养虎为患啊。”

江泰立刻踏前一步,声音洪亮如钟。

“太后任心圣明!”

“诸王手握兵权,盘踞地方,迟早会成我大晏心腹大患!”

“尤其是燕王赵明哲,久在军旅,凶悍善战,在军中威望甚高。”

“若不尽早剪除,日后必成大祸!”

他眼中杀气毕露。

“臣以为,当行雷霆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削燕王!”

“燕王一倒,其馀诸王,不过是土鸡瓦狗,不足为惧!”

“不可!”

李子扬立刻出言反驳,他的声音沉稳,条理清淅。

“江尚书此言差矣!”

“正因燕王势大,才更不能先动他!”

“如今新帝初立,朝局未稳,若贸然对势力最强的燕王动手,一旦不能一击功成,必会逼得其他藩王人人自危。”

“唇亡齿寒之下,他们定会联合起来,共同起兵对抗朝廷。届时,天下大乱,朝廷动荡,还会让外部蛮夷趁机而入!”

“不可啊!”

江泰眉头紧皱:“难道就任由他们坐大不成?”

“自然不是。”

李子扬转向珠帘的方向,躬身一拜。

“太后,臣以为,削藩之事,势在必行,但需讲究章法,徐徐图之。”

“说。”太后只吐出一个字。

“周王赵景明、齐王赵承泰、湘王赵行渊,此三王在先帝在时便多有不法,品行不端,恶名在外。”

“如今就藩,更是变本加厉,在封地之内横征暴敛,怨声载道。”

“我们若先对他们动手,乃是师出有名,天下士人亦无话可说。”

李子扬的声音在暖阁中回荡。

“先剪除此等弱藩,既能震慑其馀首鼠两端的藩王,又能为朝廷充实钱粮,更能练兵于实战。”

“待弱者清除,强藩便成孤家寡人,届时若反,朝廷可以大义出兵讨伐,若依旧不反,也有诸多法子对付,皆是,则大事可成。”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此乃,先剪羽翼,再除主干之策。”

暖阁内再次陷入安静。

新帝赵恒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敢出声。

许久之后,太后那带着决断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

“就依李爱卿所言。”

“先除弱藩,再图强藩。”

一锤定音。

江泰张了张嘴,最终还是躬身领命:“臣,遵旨。”

李子扬的脸上却没有任何得色,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此事干系重大,需得寻一个万无一失的切入口,方能动手。”太后又补充道。

李子扬闻言,嘴角勾起一个难以察觉的弧度。

“回太后,关于这切入口……”

他抬起头,眼中闪动着智谋的光。

“臣,或许已经找到了。”

“哦?”

珠帘后的太后,身子微微前倾,显然是被勾起了兴趣。

“说来听听。”

李子扬不疾不徐地开口,声音里透着一股尽在掌握的自信。

“太后,诸位藩王之中,周王赵景明最为昏聩无能,偏又贪婪好色。”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赵宏信尚算稳重。”

“可次子赵宏业,却与其父如出一辙,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一直对兄长的世子之位觊觎不已。”

江泰在一旁听着,眉头微蹙,不明白李子扬说这些家长里短做什么。

李子扬没有理会他,继续说道:

“臣在藩王离京之后,因替太后仁德忧心,便在周王府安插了枚棋子。”

“此人能言善辩,最擅揣摩人心。”

“他如今已探得消息,赵宏业不满父兄,渴望得到王位继承权。”

“若是……”

李子扬说到这,故意停顿了一秒,才又开口。

“若是他在赵宏业耳边煽风点火,肯定能让他成为咱们削藩第一步的破土石。”

“那赵宏业本就是个志大才疏的草包,被连番吹捧,又被煽风点火,必定飘飘然,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父子兄弟之间的嫌隙,也会越来越大。”

“皆时,便是最好的机会。”

“臣已命人继续怂恿,告诉他,若想夺得世子之位,唯一的办法,就是来京城,向太后和陛下‘尽忠’,揭发他父亲的‘不臣之心’。只要大功告成,周王世子之位,乃至未来的周王之位,便是他的囊中之物。”

暖阁内,针落可闻。

小皇帝赵恒张大了嘴巴,他从未听过如此耸人听闻的事情,儿子竟然要告发自己的父亲。

“依臣看,不出三日,这赵宏业,便会偷偷潜来京城,向太后您‘鸣冤’。”李子扬最后总结道。

珠帘后的太后,沉默了许久。

“李爱卿,你这手段,真是……”

太后的话没有说完,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李子扬深深躬身:“为江山社稷,臣万死不辞,些许手段,何足挂齿。”

“好。”

太后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股冰冷的决断。

“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哀家要知道,事情的每一步进展。”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

“待那逆子到了京城,你即刻带来见哀家。”

“哀家要亲眼看看,这条反咬主人的狗,是什么模样!”

第93章宫中密会

三日后,夜。

一辆不起眼的青布尔玛车,悄无声息地从侧门驶入了皇城。

马车在偏僻的景仁宫外停下,车上走下一个身穿锦衣,却面色徨恐的青年,正是从开封府千里迢迢潜逃而来的周王次子,赵宏业。

在一名小太监的引领下,他穿过幽深的宫道,来到一处灯火通明的偏殿。

“殿下,请在此等侯,太后稍后便至。”

小太监将他引入殿内,便躬身退下,并关上了殿门。

赵宏业站在空旷的大殿中央,心中惴惴不安。殿内陈设华美,地龙烧得暖意融融,可他却感觉浑身发冷,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

他不知道自己此行是对是错。

但一想到兄长赵宏信那张平庸的脸,和父亲看向自己时那失望的眼神,一股怨毒和野心便重新占据了他的内心。

富贵险中求!

只要扳倒了父亲和兄长,他就是未来的周王!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一个威严的女声,忽然从殿内的一道珠帘后响起。

“你就是赵宏业?”

赵宏业一个激灵,连忙跪倒在地,冲着珠帘的方向重重磕头。

“罪臣……罪臣赵宏业,叩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罪臣?”珠帘后的声音带着一丝探寻,“你何罪之有啊?”

赵宏业身子一颤,咬了咬牙,将早已在心中排演了无数遍的说辞,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太后!罪臣此来,是为向太后和陛下尽忠,揭发……揭发我父周王赵景明的不臣之心!”

他声泪俱下,言辞恳切。

“我父自就藩开封之后,便心生怨怼,时常在府中宴饮时,非议朝政,诋毁太后与陛下!”

“他还私下招募兵勇,囤积粮草,更与江湖匪类往来,意图不轨!罪臣多次劝谏,非但不得他采纳,反而被他斥责,禁足府中!”

“罪臣……罪臣实在不忍见皇家骨肉相残,不忍见大晏江山动荡,这才冒死逃出开封,前来京城,将一切禀明太后!”

他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太后,这是罪臣偷偷记下的,我父与那些匪类往来的信件誊抄,以及他私自招募的兵勇名册!请太后明鉴!”

这本册子,自然是李子扬的“棋子”帮他准备的,里面九分假一分真,足以以假乱真。

珠帘后沉默了片刻。

一名老太监从珠帘后走出,接过册子,躬敬地呈了进去。

又过了许久。

“砰!”

一声巨响,似乎是有人重重地拍在了桌案上。

紧接着,太后那蕴含着雷霆之怒的声音,从珠帘后爆发出来。

“好一个周王!好一个赵景明!”

“哀家与陛下待他不薄,允他富贵,让他就藩,他就是这么回报我们的?”

“私招兵勇!勾结匪类!他这是要效仿前朝旧事,起兵造反吗?!”

赵宏业被这怒火吓得魂飞魄散,趴在地上,不住地发抖。

“太后息怒!太后息怒啊!”

“息怒?”

太后的声音愈发冰冷,“若不是你前来告发,哀家和陛下,岂不是要被这逆贼蒙在鼓里,直到他兵临城下之日?!”

她话锋一转,声音里带着一丝赞许。

“赵宏业,你深明大义,不为亲情所蔽,忠心可嘉。”

“你放心,只要你说的都是实情,哀家,绝不会亏待你。”

赵宏业听到这话,顿时大喜过望,连忙磕头。

“罪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愿受千刀万剐!”

“好!”

珠帘后的太后,声音恢复了威严与平静。

“你且先在宫中住下,此事,哀家自有决断。”

“在你父亲的罪名未定之前,你还不能公开露面。”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此事若有半点风声泄露出去,你知道后果!”

赵宏业被人带下去之后,偏殿之内,再次恢复了安静。

李子扬与江泰的身影,从殿侧的屏风后走了出来。

“都听见了?”

太后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声音里透着一股杀伐决断的冷意。

江泰躬身道:“回太后,都听见了。此子所言,虽有夸大之处,但周王在封地行事张扬,定有不法之举。以臣之见,可以此为由,发兵问罪!”

“李爱卿,你怎么看?”太后转向李子扬。

李子扬神色平静:“江尚书所言甚是。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我等已占尽大义。发兵,名正言顺。”

“只是,此事必须快,必须狠,不能给周王任何反应的机会,更不能让其他藩王得到消息,从中作梗。”

“恩。”

太后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可了他的说法。

她的目光扫过二人,最终落在了江泰身上。

“江尚书,此事若要功成,需派一员信得过,且有决断的宿将领兵。你兵部可有人选?”

江泰略一思索,便开口道:“徐国公信仲荣,老成持重,忠心耿耿,常年镇守京畿,深得军心。由他领兵,万无一失。”

“信仲荣……”

太后默念了一句这个名字。

信仲荣是先帝留下的老臣,对皇室忠心耿耿,让他去办这件事,确实合适。

“好,就他了。”

太后拍板决定。

“但领兵前去,总得有个由头。总不能大张旗鼓地说,是去抓捕周王的。”

李子扬闻言,微微一笑。

“太后,这由头,不是现成的吗?”

“哦?”

“前些时日,王公公不是去北营犒赏三军了吗?如今北境大胜,太后再次犒赏,嘉奖有功之臣,乃是理所应当。”

李子扬胸有成竹地说道。

“可命信仲荣,领一支人马,护送犒赏物资北上。对外宣称,是为嘉奖李万年及北营将士。开封府,正在大军北上的必经之路上。”

“大军途经开封,入城休整,合情合理。届时,信仲荣可借口拜会周王,趁其不备,一举将其拿下。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待消息传出时,周王全家,已在押解回京的路上了。”

“好计!”

江泰忍不住赞叹一声。

此计环环相扣,既有正当理由,又能掩人耳目,堪称完美。

太后听完,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她站起身,从珠帘后缓缓走出。

那张保养得宜的脸上,此刻布满了冰霜。

她走到书案前,亲自提起朱笔,在一份早已拟好的空白懿旨上,写下了雷霆万钧的命令。

写完之后,她将朱笔重重地掷在桌上。

“传哀家懿旨!”

“命徐国公信仲荣,即刻点齐三千京营锐士,以护送犒赏物资为名,北上开封。”

“凡周王府上下,无论宗亲、幕僚、护卫,一体擒拿,押解回京,听候发落!”

她将盖上凤印的懿旨递给身边的老太监。

“你亲自去一趟徐国公府,将懿旨和哀家的话,都带到。”

老太监躬身接过懿旨。

太后的目光,穿过窗户,望向了开封府的方向,眼神幽深。

“告诉信仲荣,哀家要的,不是辩解,是结果。”

“他,明白吗?”

徐国公府。

深夜,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年近六旬的徐国公信仲荣,身着便服,正对着一盘棋局凝神沉思。

“国公爷。”

管家在门外低声通报,“宫里来人了。”

信仲荣执棋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放下了棋子。

“请他进来。”

很快,一名手捧拂尘的老太监,在管家的引领下,快步走进书房。

正是太后身边的心腹,魏公公。

“咱家见过国公爷。”魏公公躬身行礼。

“魏公公深夜到访,可是宫里有什么要事?”信仲荣起身,神色严肃。

魏公公没有多言,只是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绸懿旨,双手展开。

“太后懿旨,徐国公信仲荣接旨。”

信仲荣不敢怠慢,立刻整理衣冠,跪倒在地。

“臣,信仲荣,接旨。”

魏公公用他那独特的尖细嗓音,一字一句地宣读了懿旨上的内容。

当听到“擒拿周王”、“一体押解回京”等字眼时,即便是信仲荣这样久经风浪的老将,心头也是猛地一震。

削藩!

太后终究是动手了!而且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

“……钦此。”

魏公公读完懿旨,将其合上。

信仲荣叩首道:“臣,领旨谢恩。”

他站起身,从魏公公手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懿旨,只觉得掌心发烫。

这哪里是懿旨,这分明是一道催命符,一道即将搅动天下风云的惊雷。

“国公爷,”魏公公走近一步,压低了声音,“太后让咱家给您带句话。”

“公公请讲。”

“太后说,此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周王府有任何人胆敢反抗,或是有城中守军意图作乱……”

魏公公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杀无赦。”

信仲荣心中一凛,郑重点头。

“请公公回报太后,老臣,明白。”

送走了魏公公,信仲荣立刻召来了自己的心腹副将,张威。

“国公,深夜召见,可是有紧急军务?”张威一身甲胄,显然是从军营直接赶来。

信仲荣将懿旨递给了他。

张威看完,脸色大变,倒吸一口凉气。

“国公,这……这是要对周王动手?!”

“噤声!”信仲荣低喝一声,“此事乃最高机密,不得有半句外传!”

“是!末将失言!”张威立刻挺直了身板。

“你立刻返回京营,挑选三千最精锐的将士,备足三日干粮,一个时辰后,在北城门外集合。”

信仲荣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了开封的位置上。

“对外宣称,我等是奉命护送犒赏物资,前往北营。所有将士,不得泄露真实目的,违者立斩!”

“是!”

张威领命,转身就要离去。

“等等。”信仲荣叫住了他。

张威回头,只见信仲荣的脸上满是凝重。

“张威,你要记住。我们这次去,是奉旨拿人,不是去造反。务必约束好手下士卒,入开封城后,不得扰民,不得劫掠。我们的目标,只有周王府。”

“末将明白。”

“去吧。”

张威走后,信仲荣独自站在书房,看着窗外漫天的风雪,长长叹了口气。

他知道,从他接下这道懿旨开始,大晏朝的天,就要变了。

一个时辰后。

三千京营锐士,如同一道黑色的铁流,在风雪中悄无声息地驶出京城北门,向着开封的方向,疾驰而去。

张威骑马跟在信仲荣身侧,忍不住开口问道。

“国公,王爷毕竟是天家宗室,若是……若是他拒不奉诏,甚至煽动守军反抗,我们当真要刀兵相向吗?”

风雪中,信仲荣的声音,显得格外冷硬。

“懿旨在此,它便是王法。”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他若反抗,便是坐实了谋逆之罪。”

信仲荣猛地一拉缰绳,坐下战马发出一声嘶鸣。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三千铁甲,声音穿透风雪。

“传我将令,全速前进!”

开封府,周王府。

与京城的风雪交加不同,此时的开封府,雪已停歇,银装素裹。

王府之内,灯火辉煌,歌舞升平。

周王赵景明正大摆宴席,与他的一众幕僚亲信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舞姬妖娆,乐声靡靡。

赵景明喝得满面红光,端着酒杯,大着舌头说道:“想当初……在京城,处处受那帮文官的气!还是这封地好啊!天高皇帝远,本王就是这开封府的……天!”

“王爷说的是!区区一个黄口小儿当皇帝,一个妇道人家临朝,这大晏的江山,早晚要出乱子!”一名幕僚立刻阿腴奉承道。

“就是!”赵景明重重一拍桌子,“论战功,我不如老五。可论治国安邦,我比他强多了!父皇当年,真是瞎了眼!”

坐在下首的世子赵宏信,闻言眉头一皱,起身劝道:“父王,您喝多了。此等大逆不道之言,切不可再说!”

“喝多?本王没喝多!”

赵景明一把推开他,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懂什么!你跟你那个不成器的弟弟一样,都是废物!一点魄力都没有!”

“本王告诉你,乱世,就要来了!只有手里有兵,有钱,有地盘,才能活下去!懂吗?!”

赵宏信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只能叹了口气,坐了回去。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听不进任何劝告了。

他总觉得最近心神不宁,尤其是二弟赵宏业前几日不告而别之后,他更是有种不祥的预感。

可他跟父王提过,父王却只当赵宏业是闹脾气跑出去玩了,根本不当回事。

“来!喝酒!继续喝!”

赵景明丝毫没有察觉到长子的忧虑,他高高举起酒杯,对着满堂宾客大笑道:“今晚,不醉不归!”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一时间,殿内又恢复了喧闹。

赵景明看着这满堂的阿腴奉承,看着那些千娇百媚的舞姬,心中充满了得意。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等他在开封府积攒了足够的力量,未必不能觊觎一下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就在他飘飘然之际。

“砰!”

宴会厅的大门,被人猛地撞开。

一名王府的护卫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写满了惊恐。

音乐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赵景明眉头一皱,怒斥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没看到本王在宴客吗?!”

那护卫跪在地上,声音都在发抖。

“王爷……王爷,不好了!”

“外面……外面突然来了好多兵马!装备精良,杀气腾腾,看旗号……是京营的人!”

“什么?!”

赵景明酒醒了一半,猛地站了起来。

“京营的人来我开封府做什么?!”

那护卫哭丧着脸,继续说道:“他们……他们一进城,就直奔我们王府而来!”

“现在,已经把整个王府……都给围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