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乱世珍宝 > 第121章 又见李教授

第121章 又见李教授

“我总觉得这个人有点儿怪。”莫小年又道,“这个三千的价格好象精心设计过一样,他到底是懂还是不懂?”

“不用管那么多,我们有契约,东西又在咱们手里,又能值一千大洋,也不怕他跑了。”桂生不以为意。

“掌柜的不在,咱俩多加小心为好。”

“这倒是,有事商量着来。”

结果,就在第二天,就有人看上这一套十二花神杯了。

而且是一个认识的人。

李教授。

曾经来帮着大便桢乡鉴定的李教授。

李教授上次买了一件羊首壶,桂生给了个底价,他也算捡了便宜,这次又来了。

桂生之所以给他底价,是因为他暗示能看出龙泉窑梅瓶不到宋,但是却没当着大便桢乡的面儿明说。

莫小年对此其实并不全信,但来买东西总不能不欢迎。

这一次,李教授把一只只杯子看过之后,微微皱眉,“年份有点儿浅了。”

“年份,工艺,行情,您自己判断,这是代卖的东西。我们就不多说话了。”莫小年笑道。

“原来如此。什么价儿?”

莫小年看了看桂生,“多少来着?我没看契约。”

这是让桂生出价。

上次他给李教授出过一回价,这次还让他来为好,莫小年也不掺乎了。

“三千五。”桂生笑道。

一般来说,代卖的东西都有一成到两成这个范围的抽成,快进快出为好,多是直接报定好的价格,说代卖一口价。

但加价卖也正常,只要你有这个本事,自然是卖得越多越好。

桂生加了五百,也不多。

万一顾客压价,也能让,就说把抽成让给买家即可。

他又说半截话,上次莫小年见他就喜欢说半截话。不过,这一次的情况和上次肯定不一样。

莫小年和桂生对视一眼,都没有接话。这东西,讨论别的没意义,除了价钱。

李教授见两人不作声,便小心拿起了八月桂花杯,一边端详,一边吟道:“未殖银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这一首唐诗,本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八月桂花杯上,题了两句,李教授现在吟了四句。

“李教授好雅兴。”桂生竖起大拇指。

李教授笑了笑,“这是唐人李峤的诗,说起来还是我的本家。”

莫小年和桂生都跟着微笑,没有继续说话。

别看桂生表面夸赞,心下已有几分不耐烦,这做买卖呢,谁有空陪你附庸风雅?

上次的羊首壶,给了你底价,人情已经还了。

这次就是正常做买卖了。

李教授此时轻咳两声,“两位,这一套杯子,我单买这只八月桂花”行不行?”

“这肯定不行。”桂生道,“这是人家整套代卖的。”

“除非用一套的价格买一只。”莫小年跟了一句。

李教授想了想,“我诚心要,整套的价钱再让一让吧。”

莫小年说道,“不行把抽成让了吧,李教授也算熟人了。再凑个整数,三千给李教授!”

“但要是掌柜的回来,不太好交待。”桂生继续维持为难的样子。

“掌柜的也不能不要老主顾吧?”莫小年抬高声音。

“好吧,那就三千给李教授了!”桂生接着便看向李教授:“李教授,三千最低了,可是一分不能降了。”

李教授应道,“看出来了,三千是底价。另外,你们这手兄弟杵,玩得也挺好。”

莫小年接口,“没您想的那么复杂,代卖的东西就这样。”

李教授拿着这只八月桂花杯,“说实话,我只看上了这一只,这一只和其他的杯子不一样99

莫小年听他这一说,也不由再起兴趣,同时回想自己之前难道看漏了什么?

“噢?李教授,可否让我再看看?”

“你怕是未必能看出妙处。”李教授微微一笑,将杯子放到了柜台上。

莫小年拿起,又细细看了一遍。

这只杯子的工艺,相比其他杯子,确实更好一些,画工也更精到一些,就连底款,笔画也有些不同。

但是,胎土、釉料、青花钻料以及彩料,依然和其他杯子没什么区别,肯定是一窑所出。

所以,这算不得什么妙处,不过是加工这只杯子时,更为细致而已。

对于莫小年这样的高手来说,这样的差异,不影响整体的本质。

“我确实看不出什么妙处,不过就算看出来了,这只杯子也不能单独卖。”莫小年随后应道。

“太可惜了。”李教授连连摇头,忽而又道,“我出两千,就买这一只杯子,可以了吧?毕竟一套才三千!”

“李教授,都说了是代卖的东西,只能一套出。”

桂生应了一句,却也对这只八月桂花杯起了兴趣,在莫小年放下之后,又拿了起来。

看过之后,桂生摇头,“李教授,这只杯子的妙处,我也看不出来。”

“罢了,这算是第三次打交道了,第一次我看出龙泉窑梅瓶并非到宋,但是没有揭穿”

“哎?李教授,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莫小年立即说道:“到不到南宋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断代,全凭大便先生自愿判定和购买。

但是用揭穿”这个词儿,那就是您的不对了!什么是揭穿?骗局才是揭穿!”

确实,上次大家都没明说,你后头来了,含糊其辞,算是受你人情,底价卖给你一只东晋羊首壶。

这次又提,提不要紧,但不能随便贴标签!

换句话说,这件事儿,都摆在台面上,丝毫不可能受你要挟。

“口误,口误。”李教授笑着摆摆手,“第三次打交道了,既然杯子只能一整套卖,底价也定了,而且你们都没看出,那我就说说吧。”

莫小年和桂生对这个“妙处”,都是有点儿好奇的。

但是好奇的原因不同。

桂生是觉得自己有可能看不太透,想听听李教授能说出啥特别的来。

而莫小年,自忖已经看透了,是好奇他到底有什么“谬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