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桂眼睛一亮,急忙招呼几人。
“象这样吃,更好吃!”
“小秋,你快试试看。”
其他人之前吃过糖拌西红柿,但宋小秋还是第一次看见西红柿。
她尤豫了一下,还是照她娘说的做了。
等到一筷子面条下去,她忙点头:“恩,真好吃!”
说完又低头吸溜了一大口面条。
剩下的时间没人说话,都低头大口大口吸溜起来。
手擀面爽滑,与西红柿汁,鸡蛋块融合在一起,是对胃肠最大的慰借。
宋小秋觉得心里好象不那么迷茫与难受了。
回想在吴家三年没吃饱过,那才叫难受。
吃饱了饭,陆明桂才说话:“一会儿娘去镇子上一趟。”
宋小冬便问:“娘,要我一起去吗?”
陆明桂摇头:“不用了,娘等会去找你舅舅卖野菜去。”
“有他们在,不用你跑一趟了。”
“你待会去地里拔草,若是有什么野菜,都挖回来。”
“小秋,你要是想出门就出门,不想出门就在家陪你嫂子。”
宋小秋正好不想出门,她不想面对别人探究的眼神。
“娘,我就在家陪二嫂吧。”
沉菊叶笑道:“好啊,正好我这几日在给娃娃做小衣服呢!”
她拆了一件旧衣服,给肚子里的娃做衣衫。
昨天裁剪了,今日正好开始缝。
宋小秋立马答应了。
陆明桂便一个人去了镇子上。
照旧是搭了王大的牛车。
王大如今见她,便觉得是见了送财的善人,忙将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了她。
牛车上很快坐满了人。
多数是婆子媳妇,挎着竹篮,或是背着包裹。
陆明桂想起来了,今儿个是每月十五的大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去镇子上。
“哎,你们昨天听见小王庄的事了吗?”
“我娘家就是小王庄的!”
“快说说,快说说!”
陆明桂闭着眼睛,听着周围人叽叽喳喳,微不可察弯了一下嘴角。
很好,这些人说的都是吴家有多恶,还有那小寡妇和大伯哥的风流韵事。
对于宋小秋,皆是可怜。
不过,也有人说道:“那宋氏不能生,不休了她都算是好的了。”
陆明桂顿时睁眼看过去,见是个不认识的小媳妇。
她冷声道:“怎么就是宋氏不能生?”
小媳妇没想到有个老婆子对着自己开口,也不怕,理所当然说道:“婚后三年都没生孩子,当然是她不能生。”
陆明桂朝她脸上就啐了一口:“呸,这男人自己没本事,还要怪到女人头上。”
“偏偏还有你这样拎不清状况的女人在这里胡说八道!”
“吴家爱在外头胡说,你们这些传话的人倒是要小心点,当心烂了舌头!”
“谁不知道那个小寡妇就是怀了野种,又看准吴家的小子生不出,这才上门做局?”
“这土地再肥,种子没用怪谁?”
“在胡扯,当心老娘撕了你的嘴!”
几句话说的小媳妇脸色发白。
有人捅捅她:“别说了,这好象就是宋小秋的娘亲。”
“就看那护犊子的样儿,你惹她干啥?”
整个牛车上都安静了下来。
有目光在陆明桂身上逡巡,陆明桂也不惧,直直看过去,对方却先低下了头。
她心中暗叹,这世上之事,还真是你强他就弱,畏畏缩缩反而不如凶悍一点。
等牛车到了镇子上,果真和从前的箫条不同。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小孩子的笑闹声,扑面而来。
卖炊饼的,果子的,还有蔬菜瓜果的,针头线脑,瓷碗布匹应有尽有。
陆明桂一路看过去,想着要给家里买匹布,到时给菊叶肚子里的娃做些衣服。
也省的她拆洗旧衣服了。
一匹细棉布要七钱银子,可以做四五件大人的短衫,若是给满满做衣服,就可以做五六套了。
若是一家人都做,那一匹布可不够,至少需要两匹布。
陆明桂盘算了一下手中的银子,倒是够用,就是有点不舍得。
正在布摊前头看着,身边突然传来一阵好闻的香味。
“原来大集就是这个样子?倒是有趣。”
“小姐,前面人太多了,还是不要过去了。”
前头人多,轿夫都前行不了,只能停了下来。
可小姐还是要朝前去。
两个丫鬟听了,都怕出事,一个劲儿劝着。
那位小姐却不肯。
“再往前走走,寻寻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
轿子正停在陆明桂身后。
她回头就看见一顶二人软轿立在身后,一个妙龄小姐掀开轿帘朝外看着。
轿子外头一左一右各站着一个丫鬟,正和她说着话。
其中一个丫鬟陪着笑脸:“小姐,这小镇子上能有什么好东西?”
“咱们还是早点回客栈吧,若是遇到那等子不长眼的冲撞了您,那可怎么是好?”
轿中姑娘嘟着粉红的唇,不满说道:“还不是李玉瑶得了一面玻璃镜?”
“你们没瞧她那样,张狂什么?”
“不就是面玻璃镜?还什么佛郎机来的!”
“我就不信找不到什么好东西压她一头!”
丫鬟心中不由苦笑,自家小姐素来要强,这回被李家小姐抢了风头,正憋着一股子气呢!
这次从外祖家回京,一路上不知道眈误了多少功夫!
就为了寻个好东西,好在李家小姐面前耀武扬威。
可这里不过是一个小镇,哪里有什么好东西?
陆明桂心头狂跳,她虽不知道什么是“佛郎机”,但玻璃镜她有啊!
就在白房子里放着呢!
再去看那一行人,就连丫鬟穿的衣衫都是极好的料子,那小姐身上的衣衫就更不必说了。
至于头上手上戴的,都是些珍珠,宝石之类。
最重要的是,这位小姐虽然说话娇纵,眉眼间却没有戾气。
陆明桂鼓起勇气,凑过去对丫鬟道:“姑娘,我家里可能有你们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