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皇宫的西暖阁
朱允炆整个人的精神都不太好。
他的手里攥着一份北方塘报,眉头拧成了疙瘩——塘报上写着燕军已在济南整军,看样子用不了多久,就要沿运河南下了。
虽然说,南方军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但是,想要一口气消灭朱棣,是不可能的了
此战之后,北方就完全属于朱棣了。
整编三十万正规军。
朱棣有试错的成本,他可以输一次,两次,三次了。
最要命的是,朱棣压根就没打算经营北方,而是表明了态度,就是要南下—干你——清君侧!
占据北方,那叫割据。
拿下南方,这叫一统!
朱棣打的是奉天靖难的旗号,不是割据一方的。
而且,趁你病,要你命!
朱棣也不会让你朱允炆从容地在拉一支军队出来跟我对着干,只要我这边稳定了,立刻南下。
“陛下!”
徐辉祖轻步走进来。
朱允炆一抬头看到了徐辉祖,惨笑一声:“魏国公,你来了?”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憔瘁的模样,心中一沉,躬身行礼后,便直截了当地开口:“陛下,可好?”
朱允炆抬头看着徐辉祖,道:“安好!魏国公来找朕,有什么事情?”
徐辉祖一咬牙,随后道:“臣今日来,是想劝陛下颁一道罪己诏。”
“罪己诏?”
朱允炆猛地抬头,眼中满是凶狠:“朕乃大明正统,颁罪己诏,岂不是向朱棣示弱?”
徐辉祖膝行两步,跪在朱允炆面前,语气恳切又沉痛:“陛下,臣岂会让您向逆贼示弱?可如今的局势,早已不是示弱不示弱的问题了,还请陛下想想,自靖难之役起,陛下错了多少步?”
朱允炆抬头看着徐辉祖,眼神开始变的凶狠起来:“你是说?朕,错了?”
感受到朱允炆那凶狠的目光,徐辉祖也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难道无错吗?削藩时操之过急,逼得湘王自焚,宗室寒心;用李景隆为主帅,五十万大军一朝尽丧,德州、济南接连失守,午门斩将,那些将领本是忠勇之人,只因没能拦住建保献城,便落得身首异处,京营士兵私下里都在说陛下心狠,不如燕王仁义……”
“够了!”朱允炆发出了愤怒的声音:“徐辉祖,你这是看朕的笑话吗?”
“陛下!”
徐辉祖的声音哽咽了:“陛下,臣去京营巡查,看到一个小兵在偷偷哭,问了才知道,他父亲是北方卫所的士兵,如今在燕军控制区,听说燕王不仅不杀俘虏,还给粮食让他们回家,他的父亲就在北方,但是,他害怕,他不敢让父亲归来,因为,陛下,陛下……会杀了他父亲的,不是他们不忠,是陛下这些日子的做法,让他们寒了心啊!”
朱允炆咬牙切齿:“你这个意思,朕,难道是暴君了吗?”
徐辉祖硬着头皮道:“陛下不是暴君,陛下只是太年轻,陛下,还请陛下下罪己诏,还请陛下给这些被俘虏的士兵一个归来的机会,莫要让燕贼在煽动人心了!”
这话说的诚恳。
朱允炆也沉默了,许久他才开口道:“朕,真的错了吗?”
徐辉祖看到朱允炆这个态度,也是松了一口气道:“陛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可……可罪己诏是认自己的错,朕认错了,天下人会怎么看朕?”朱允炆的声音带着几分尤豫。
“天下人会觉得陛下是仁德之君!”徐辉祖连忙说道,“陛下想想,太祖皇帝当年打天下,也犯过错,可他敢承认、敢改正,所以百姓才服他。”
顿了顿,他继续道:“如今陛下颁罪己诏,承认‘削藩过急’‘用人失察’‘枉杀将臣’,不是丢面子,是向天下表明‘陛下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将士’!那些动摇的勋贵会觉得陛下有担当,愿意再信陛下一次!京营的士兵会觉得陛下知错能改,愿意为陛下死战;就连南方的百姓,也会感念陛下的诚意,支持朝廷对抗燕军!”
他顿了顿,又加重语气:“陛下,罪己诏不是示弱,是收民心啊!如今朱棣收了五十万大军,兵强马壮,可他最缺的就是‘正统之名’。陛下若颁下罪己诏,既能挽回民心,又能让朱棣‘清君侧’的借口不攻自破——他说陛下被奸佞蒙蔽,陛下如今自己认错、改错,他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叛乱?”
这一番话,才是真正的打动了朱允炆。
他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告诉他,你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你的好四叔可就要来了。
朱允炆就会觉得自己还是错了,自己还是操之过急了。
“朕……朕若颁了罪己诏,能有用吗?”朱允炆的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还有几分期待。
“有用!”徐辉祖眼中燃起希望:“!下有诚意,只要这道诏旨颁行天下,不出十日,京营的军心定会稳住,勋贵们也会重新聚拢在陛下身边。到时候,咱们守住长江天险,再联合南方的兵力,未必不能打败朱棣!”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坚定的眼神,心中的尤豫渐渐消散。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徐爱卿,就按你说的办,朕即刻起草罪己诏,务必让天下人看到朕的决心!”
徐辉祖大喜过望,连忙起身:“陛下圣明!”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走到案前,铺开宣纸。
他拿起笔,却迟迟没有落下——他知道,这道罪己诏一旦写下,便是他帝王生涯中一次前所未有的低头,可他更知道,若不这么做,大明的江山,或许真的要保不住了。
刚要落笔,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急匆匆闯入,衣衫微乱,显然是听闻了消息。
“陛下!万万不可!”
齐泰一进门便跪伏在地,声音带着急切:“那罪己诏绝不能颁行!此诏一出,非但不能安抚人心,反而会动摇国本啊!”
徐辉祖气炸了:“你们三个老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