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府衙内,朱棣看着案上的降兵名册,眉头微蹙。
名册上密密麻麻记着近二十万南军降卒的名字。
朱棣是想要全都收编的,但是,徐牧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徐牧提出的意见是“愿留者赏地、愿走者给路费”的策略,让他始终有些顾虑,二十万张嘴,放走大半,万一这些人回去后被朱允炆重新征召,岂不是给自己留下隐患?
“徐牧,你这策略怕是不妥。”
朱棣手指点着名册,语气带着几分担忧:“这些降卒多是江南子弟,若放他们回去,朱允炆再把他们编进军队,回头还是要跟咱们打仗。不如把他们都留在北平,哪怕充作民夫,也比放虎归山强。”
徐牧早已料到朱棣的顾虑,上前一步,递上一份早已备好的条陈:“殿下,放走降卒看似冒险,实则有三重好处,远胜于强行留用。
他指着条陈,逐条解释:“第一,可彰显殿下仁德之名。如今天下百姓虽不满朱允炆的苛政,却仍视殿下为藩王叛乱,若咱们善待降卒,给愿走者路费、愿留者土地,消息传出去,天下人会说殿下不嗜杀、重民生,与朱允炆逼兵死战形成对比——日后咱们南下,百姓定会争相归附,这是千金难买的民心。”
朱棣微微皱眉,感觉这一条说不动自己。
徐牧继续道:“第二,降卒回去后,会成为咱们的活宣传。这些人在真定饿过肚子,见过咱们燕军分发粮食、不扰百姓,也知道朱允炆连自己的士兵都养不活。他们回到江南,定会把这些事说给邻里乡亲听,哪怕朱允炆再想征召他们,百姓也会心生抵触,这跟着朝廷打仗饿肚子,跟着燕王有饭吃,这话传得越广,朱允炆的兵就越难征,咱们的阻力就越小。”
朱棣沉思:“你接着说!”
“第三,可避免北平养不起的困境。殿下您看,北平如今常住人口不过数十万,突然多了二十万降卒,每日需粮数万石,府库的存粮撑不了三个月。强行留用,不仅会让北平百姓负担加重,还可能引发民怨;不如放走老弱、留下精锐,既减轻后勤压力,又能让留下的士兵因被选中而更尽心效力,咱们要的是能打仗的劲旅,不是凑数的民夫。”
“第四,留下来这些民夫,如何确定这些民夫不会在关键的时候背刺?如何不会跟朱允炆的南方军里应外合,关键时候,如何能信任他们?反倒是主动留下来的这些!”
朱棣沉默着听着,虽然还是倾向于不放回去,但是,又徐牧的话句句在理。
他看向了姚广孝,问道:“道衍,放走近二十万人,终究是个不小的数目。
这时,一直静立一旁的姚广孝上前合十道:“殿下,彭城伯所言极是。老衲曾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善待降卒正是‘得民心’的第一步。朱允炆靠苛政强征士兵,殿下靠仁德收拢人心,此消彼长,不出半年,天下人心自会向殿下倾斜。至于那些回去的降卒,即便被朱允炆征召,也早已没了战心,不过是一群厌战之兵,不足为惧。”
朱棣看了看徐牧又看了看姚广孝。
自己手底下的两大谋士都是这么一个思路。
姚广孝继续道:“殿下,他们本是无辜百姓,不过是被朝廷强征来打仗,若强行留用,怕是会适得其反,彭城伯所言极是,殿下是要清君侧,而非是要天下大乱!”
徐牧也跟着开口道:“殿下当年讨伐北元,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等驻牧迤都,遂挥师前进。这时适逢大雪,诸将欲待雪止再进军。殿下却认为天降大雪,敌军必然意料不到明军将至,应当乘雪速进。大军进抵迤都,与元军仅隔一沙碛,竟未被发觉。虽以重兵压境,殿下仍旧以仁政智取。派部将观童前往敌营劝降!”
“乃儿不花想乘马逃走,观童告诉他这是燕王的军队,不必害怕,邀请乃儿不花一同到明军营帐中请降,乃儿不花深受感动,便带领部落和马驼牛羊,一起归降了明军,殿下,此情此景恰如彼时彼刻!”
提到这个,朱棣终于松了口气,抬手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传孤旨意,愿留在燕军的降卒,每人赏良田五亩、白银三两,编入各营由老将统领;愿回家的,每人给路费五贯、粮食两石,派骑兵护送他们出河北地界,不许沿途官员叼难。”
徐牧点头道:“殿下仁德!”
随后,徐牧就下去做事儿了。
倒是一边的姚广孝摸着胡子,眼神当中却是闪铄着异样的神采。
朱棣看着姚广孝:“道衍,你觉得这也做真的好么?”
姚广孝看向朱棣:“殿下,降卒不杀,朱允炆要如何看待这些降卒?”
朱棣一愣。
姚广孝笑的好似一条毒蛇:“这个难题不是我们的,是朱允炆的!”
旨意下达后,真定城内的降卒们炸开了锅。
大部分老弱士兵听闻能回家,还能拿到路费和粮食,纷纷跪地谢恩;少数年轻力壮、家中无牵的士兵,则被“赏地”的条件吸引,选择留在燕军。
三日后,统计结果出来——愿意留下的降卒,竟不足三万人。
副将拿着名册,有些担忧地对朱棣道:“殿下,只留下三万人,会不会太少了?咱们接下来还要南下,兵力怕是不够。”
朱棣也有些意外,看向徐牧。
徐牧却笑着摇头:“殿下,三万人足够了。这三万人都是年轻力壮、自愿留下的,咱们只需稍加训练,配上‘靖骑破阵铳’,便是一支精锐劲旅;反观那些走的,多是老弱病残、思乡心切的,就算留下,也难成战力。更重要的是,北平如今的粮库,正好能养活这八万大军,再多一人,咱们的后勤就要出问题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这三万人是仁政的活证明,他们会告诉身边的人,跟着殿下有田有粮;那些走的人,也会在江南宣传殿下的仁德。用十多万无用之卒换天下民心,这笔买卖,咱们赚了。”
朱棣看着徐牧胸有成竹的模样,终于露出笑容:“好一个‘赚了’!”
其实,他也没底儿。
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么干没错。
随后,他继续道:“孤果然没看错你。接下来,就辛苦你与张玉、朱能,把这三万降卒好好训练,让他们尽快形成战力,咱们拿下真定,不过是第一步,下一步,不知道要面对谁了?”
徐牧嘀咕:“还能是谁,大明战神一代目,李景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