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敢跟陈汤打官腔?【求月票】
右谷蠡王的王帐,就设在河套地区的入口、沃野县附近的一座丘陵上,这里水草丰茂,气候宜人,同时还是河套地区进入北地郡的咽喉所在。
身为呼韩邪的亲弟弟,右谷蠡王很懂得享受,帐篷比一般人的大很多,也醒目得多,这倒是方便汉军斥候进行侦查了河套地区随便找个人一问,就能知道右谷蠡王的营帐在哪。
斥候们很懂陈汤的心思,没有提前动手,而是打着奉命丈量土地的旗号,大摇大摆的在附近驻扎了下来,颇有后世上门查水表的意味。
现在,陈汤率领大军赶到,丈量土地也进入了实施阶段,但用的不是尺子,而是匈奴人的脑袋。
当陈汤下令连王帐里的蚯蚓也不放过时,羽林骑就直接发动了突袭。
他们以战队的方式靠近王帐,甩动绳索套紧围栏,接着用马匹的力量将围栏拽翻,其馀将士纵马从缺口处冲进去。
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动了王帐中的右谷蠡王,他曾在长安当过几年质子,汉话说得很标准:
“大汉的贵客,你们因何闯入我的家中?若是肚子饿了,我帐篷里有好酒好肉招待诸位,若是来抓我的,还请拿出朝廷诏令。”
陈汤骑马过来,笑吟吟的说道:
“在长安进修过就是不一样哈,居然还懂得跟老子打官腔,那今天,本将也跟你打一次官腔这是你的家吗?帐篷里的人是你的家人吗?”
右谷蠡王躬敬的行了一礼:
“启禀将军,这里是我的家,帐篷中也是我的家人。”
陈汤低头看着他,居高临下的问道:
“何以证明?”
把现代人都能搞头懵的“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你爸是你爸”的难题,对于古代人来说,更是百口莫辩。
这时候,附近的匈奴人已经开始集结,准备前来营救右谷蠡王,但王章率领骑兵一个反冲锋,就将这些匈奴人全部拿下。
右谷蠡王的态度依然很躬敬:
“我和我的族人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汉地休养生息,一直遵从大汉律法,从不敢越矩,若将军肯放在下一马,我的妻妾,任您享用。”
陈汤没说话,而是冲侧面的羽林骑挥了挥手,几个羽林骑当即换上火箭,点燃后射到了右谷蠡王的帐篷上,将坟包一样的帐篷给点燃了。
右谷蠡王这下没心思玩忍辱负重的戏码了,赶紧说道:
“还请将军放我家人一马,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您的宽恕和原谅。”
陈汤没理他,而是打了个手势,一群羽林骑立马将燃烧着的帐篷围起来,一旦有人往外冲,就直接往腿上射箭。
这些人全部是右谷蠡王的妻妾和未成年的孩子,在火光中发出凄惨的叫声,听得右谷蠡王喉头发紧。
他向陈汤跪下来邦邦邦的磕头,眼泪鼻涕全下来了,哀求能高抬贵手。
陈汤骑在马上,低头审视着这个狗一样的东西:
“再问你一遍,真没违反过大汉律法?”
右谷蠡王这下不敢嘴硬了,跪着向前爬了两步说道:
“小人曾帮右贤王抓了河套的汉人卖给各部落当奴仆,我错了,求将军给我留一条血脉,小人来世做牛做马报答将军大恩。”
陈汤慢悠悠的问道:
“右贤王的王帐在何处?”
“在河套最北端的临河县附近,他抓了汉人耕种粮食,占据了最好的地势。”
右谷蠡王继续磕头,希望陈汤能饶过他儿子,但一直到帐篷烧得只剩架子、里面的惨叫声逐渐停息,陈汤都一言不发。
直到火场中间连呻吟声都听不到了,陈汤这才说道:
“现在,知道汉人失去家园的滋味儿了吧?”
没等右谷蠡王回答,陈汤就控制着胯下的白马,一个转身后蹬,将这位年过五十的匈奴贵族给活活踢死了。
马背上的民族死于马蹄之下,这算是对草原人最大的羞辱了。
处死右谷蠡王之后,陈汤拿起对讲机下达了作战命令:
“五百人为一队,将附近的匈奴人驱赶过来,如有抵抗,格杀勿论羽林尉,率领三千骑兵,前往河套最北端的临河县,活捉右贤王!”
羽林尉领命后,率领三千骑兵离开,剩下的人则就地散开,冲向了附近的匈奴营地。
接着,陈汤将一台中继台接好户外电源,架上八木天线,让附近三百公里的对讲机可以实现无缝联接。
做完这些,陈汤急匆匆来到混元宫,赶上了这边的晚饭,但他没时间吃,随便装了两张大饼,就带着郭荣给的武器着急忙慌的走了。
羽林骑人数有限,想要将匈奴人押解到大汉当奴仆,就得将河套地区的汉人发动起来这些人打仗不太行,但换上铠甲武器,成立个押解俘虏的保安团还是没问题的。
俘获的匈奴人,会先送到北地郡修路,重体力活对匈奴人来说是个考验,可以在干活中淘汰掉一些身体不行和偷奸耍滑之辈。
等路修好,匈奴人也磨炼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垦田种地。
贺兰山东麓的西套平原还有大片良田需要开垦,这些匈奴人正好可以用来垦田,再从长安调一些书生,教育他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毁掉匈奴的历史。
三代人之后,匈奴人就会彻底洗掉身上的羊膻味,变成忠君爱国、耕读为主的汉人。
混元宫内,李清照捧着大饼咬了一口:
“若是匈奴人全跑了,那子公将军不是白忙活了吗?”
周易说道:
“跑了正好,给大汉腾出来土地,各地的流民调过去垦田,推行新的耕种方式,将粮食产量提上来。”
西汉末年,经过王莽篡汉、赤眉、绿林轮番起义后,再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北方的人口锐减趁着现在还有挽回的可能,得提前下手,免得重蹈复辙。
李清照问道:
“要是那些匈奴人联合北匈奴再打回来该怎么办?”
武媚娘笑道:
“他们只会抢夺那些水草丰茂地区,不可能联合的,南北匈奴的仇恨根本无法化解,否则东汉时期,匈奴也不会一直内斗到汉末了。”
南匈奴本就是打不过北匈奴才依附大汉的,现在回去也是当受气包的命,所以大部分南匈奴人根本不会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给汉人当奴仆。
只要不直接杀他们,他们都会死皮赖脸的继续留在汉地。
可以说,汉宣帝对匈奴人太优待,导致西汉末年匈奴人的反复和尾大不掉,周易觉得这个事儿还是要清算的,尤其是将匈奴位列诸候王之上以及用四郡赋税养南匈奴的骚操作,跟司马光退还西夏土地有一拼。
饭后,周易回到房间,将萧望之、赵充国等人的名字写下来,回头交给王嫱,让刘向安排人开始在朝堂上扇风,开始清算对异族怀柔的大儒。
匡衡认为陈汤挂人头的操作是对帝王的羞辱,萧望之坚持将匈奴当成与大汉平等的国家西汉末年这些大儒,多少都有些大病。
现在,是时候重新统一思想了,对异族抱有好感的人,一律赶出朝堂,禁止教程生,禁止做学问,免得一个教出十个,十个教出一百个。
汉人中那些逢夷必跪的软骨头,就是被上一代的软骨头培养出来的生生不息,一跪到底。
另一边,西汉武帝世界。
未央宫内,刘彻正在陪卫子夫和刘据吃晚饭,张汤进来禀报说:
“陛下,博士狄山连续三日上奏表,言称我大汉对匈奴妄动刀兵,国祚必不长久,下官可以将他拿入大狱吗?”
要是评选华夏十大酷吏,张汤绝对名列前茅,这家伙不光喜欢盯着群臣挑刺,甚至还搞过钓鱼执法虽然名声不好,但他对于大汉的崛起,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没有汉武帝这一代的付出,大汉不可能成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和符号。
刘彻赏给张汤一张羊肉饼子说道:
“别人说句话就下大狱,我大汉可不能乱搞文本狱,明日早朝,若狄山还执意反对出击匈奴,朕亲自安排他的去处。”
听到这话,张汤双手捧着羊肉饼子,告退离开。
等他走后,刘据问道:
“父亲,狄博士说的对吗?我大汉是否应该对匈奴用兵?”
从之前的质疑父亲,到现在主动请教,刘据这段时间改了不少,不再对夫子言听计从了当然,这也跟刘彻给他换了一批老师有关。
刘彻端着碗,亲自盛了一碗汤羹递给卫子夫,笑着对儿子说道:
“若匈奴一直与我大汉和平共处,我自然不会妄动刀兵,也会继续和亲。但他们一再侵犯大汉边关,那就只能彰显大汉的雷霆怒火了,只有让他们知道大汉惹不起,他们才会重新变得温顺起来。”
第二天大朝会上,刘彻刚坐稳,博士狄山就出列奏表,希望大汉能收拢刀兵,马放南山,结束战争。
朝中的几位主战派刚要起身反驳,刘彻就开口了:
“狄山,若让你管理一郡之地,你能让匈奴不侵犯吗?”
狄山摇头说道:
“自是不能的,匈奴乃蛮夷,我大汉需教化、引导他们,而非进攻。”
刘彻接着问道:
“给你一个县,你能让匈奴不侵犯吗?”
狄山感觉到了什么,再次摇头,不过言语间已经开始服软了。
但刘彻不为所动,第三次问道:
“若给你一个坞堡,你能让匈奴不侵犯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