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探索矿脉
大公会议的第一项议程终于结束。
教堂内,教士们仍在为那套简洁而精妙的“大公历”置闰法而低声赞叹,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回味看那“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巧妙构思。
巴西尔没有给他们太多回味的时间。
他站在讲坛上,平静的注视着台下,直到所有人的议论声都渐渐平息。
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将所有人的思绪从历法的精妙计算,拉回到另外一个更为严肃认真的话题。
“诸位,欧罗巴大陆的宗教改革愈演愈烈。”巴西尔的开场白直接而有力,“那些在欧洲大陆的信仰战争中失败的人,那些有可能在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的新教小众派别,他们会去哪里?”
他没有等待回答,而是继续说出他自己的答案。
“他们会象我们一百多年前的先祖一样,背井离乡,驾驶着船只,朝着未知的海外进发,查找一片属于他们的,能够自由呼吸的乐土吗?”
他的手指在空中划过一个巨大的弧线,这道弧线是罗马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弧线,通过这条弧线罗马人仿佛看见了一百多年前的那个伟大的奥德赛冒险。
“我们脚下这片广的土地,仍有无数的地方等待着开拓。这里,很可能就是他们走投无路时的最后目的地。”
巴西尔停顿了一下。这句话的分量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罗马人会在走投无路时找寻一片新的乐土,那么一些走投无路的新教小派别会不会?
“因此,虽然这场风暴的中心,是在那片被日耳曼蛮子窃据了神圣罗马之名的那片既不神圣,又不罗马,更非帝国的土地上,但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这便是本次大公会议的第二个议程。”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
“在接下来的数年,乃至十几年里,教会需要召开一系列会议,明确我们对这些异端的态度。他们是迷途的羔羊,还是豺狼?我们是该伸出援手,还是该拔出利剑?”
“更重要的是,”巴西尔加重了语气,“我们要研究这场异端思想爆发的根源,审视我们埃律西昂正教会自身的制度,看看我们是否存在同样会导致分裂的隐患。”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巴西尔用了一句简洁的话总结。
“我们的教会,必须适应这个新的时代,但又绝不能抛弃我们的根!”
他看向台下,特别是坐在前排,面色凝重的埃律西亚大牧首。
“我希望在休会之后,诸位回到各自的教区,能主动去了解海洋对面那些新教徒的主张和行为。他们为何反对教廷?他们的教义是什么?他们如何组织?他们靠什么吸引信徒?”
“你们可以借鉴旧大陆的公教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正在进行,也已接近尾声的特利腾大公会议,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最终,提出我们自己的方案。”
巴西尔将一个宏大而艰巨的任务,直接抛给了整个教会。
这是一个漫长的、涉及神学、乃至社会制度的庞大工程,足以让在场的所有神学家们在未来的十年里都不得清闲。
巴西尔对此并不想全程参与。
他只关心最终的结果,不关心神学家们争辩的过程。
他最后补充道:“接下来的会议,将由埃律西亚的大牧首阁下主持。这是一个神学问题,我就不参与讨论了。每年的讨论结果,整理成册,上报给巴西琉斯。我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
说完,巴西尔微微躬身,随即转身走下讲坛,没有丝毫留恋。
在数百名教士的注视下,他走出了新雅典大教堂。
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却仿佛已经将教会的事务,连同那些关于信仰的争辩,全都抛在了身后那片阴影里。
他的马车早已等侯在外。
他没有在新雅典多做停留,直接下令返回首都埃律西亚城。
马车缓缓驶离,教堂内的神学家们还未从刚才巴西尔的讲话中回过神来。
而巴西尔的思绪,已经从宗教事务转向了埃律西昂这片土地的发展。
神学家们可以花十年时间去讨论一个词语的精确含义,但帝国还需要经济的发展。
问题是经济!
1日回到埃律西亚城,巴西尔回到了自己的书房。
巴西尔拿出来自帝国各个行省的报告、人口统计数据、税收帐目、物产信息,以及一些由探险家绘制的地图。
他知道,埃律西昂是一片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改造过的土地,资源非常的丰富。
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帝国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相当初级的阶段。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露天煤矿已经被发现并开采,但主要用途,仅仅是作为一种比木材更耐烧的冬季取暖燃料,供给埃律西亚城和新雅典等大城市。
帝国的炼铁产业,则更加原始。
零星的铁匠作坊散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麓,使用木炭作为燃料,冶炼着从附近小型铁矿采集到的铁矿石。这就导致帝国现在铁的产量虽然看起来不少,但是铁的价格还是比较高,质量也参差不齐。
巴西尔在从爱尔兰归来后,就一直在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
他将一份份报告摊开,数据在他脑中迅速集成、分析。
他拿起一份军需官提交的报告,上面用工整的希腊文写着,帝国的铁制武器需要将采购来的铁快继续反复锻打才能制作一个真正合格的武器。
他又翻开一份来自内政部门的农业报告,上面提到,大部分农庄使用的犁,依旧是硬木所制,只是在犁头最前端包上了一层薄薄的铁皮,损耗极快,严重影响了开垦新土地的效率。
巴西尔的手指在一份份文档中划过,最后,停在了一张由探险家绘制的北方地图上。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越过帝国熟悉的疆域,最终停在了那五个巨大的湖泊之上。
这里,是他记忆中地球上最庞大的铁矿带之一,也是后世最大的工业化城市群。
一个宏伟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淅。
从这两项产业入手一一炼铁和炼钢,将罗马渐渐带入近代化之路。
这是最能发挥埃律西昂大陆资源优势的切入点,尤其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和五大湖的铁。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找到铁矿。
他要在这片荒野上,创建起全新的城市,将帝国所有优秀的铁匠、炼铁手工业者集中于此。
他要让皇家科学院,在他的指导下,攻克用煤炭炼铁、甚至炼钢的技术。并且在生产中完善技术提高技术。
五大湖和周围密布的河网,将成为天然的运输动脉。
铁矿石从北方的矿山沿河运输,煤炭从南方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通过河流北上,两者在湖畔的溶炉中交汇,喷涌出帝国未来的力量之源一一钢铁。
计划在脑中成型,巴西尔立刻行动起来。
他铺开一张崭新的纸张,笔尖在纸上飞速划过,一份请求调拨人手,组建探险队前往五大湖地区勘探铁矿的文书一气呵成。
写完文书,他没有丝毫耽搁,直接掌看它走向了皇宫深处的书房。
书房内,他的祖父,巴西琉斯君士坦丁十二世,和他的父亲,共治皇帝阿莱克修斯五世,正在处理政务。
巴西尔将文书呈上。
阿莱克修斯接过文书,仔细阅读起来。
他的眉头慢慢皱起。“去北方边境勘探铁矿?”
阿莱克修斯放下文书,脸上写满了不解。
“巴西尔,你确定那里真的有铁矿?那地方冬天异常寒冷,如果没有足够的木材或者煤炭,人都会冻死。况且,帝国现在的铁产量,虽然不多,但也够用了。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查找可能不存在的东西吗?”
父亲的质疑在巴西尔的意料之中。
他平静地回应。
“父亲,‘够用”是一个危险的词。”
“我们现在的铁产量,仅仅是“够用”于维持现状。这限制了我们的一切。铁器应该是帝国发展的利器,现在的阶段应该不择手段提高钢与铁的产量,用钢与铁撑起一个强国的基础。”
巴西尔走到墙边的地图前,手指点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那片广阔的平原上。
“这里,有无数可以开垦的肥沃土地。但没有足够的铁质农具,没有足够的铁来制造马车、斧头和钉子,我们的人民就无法向西扩张。铁的产量,在我看来,直接决定了一个帝国的上限。”
他转过身,看着自己的父亲和祖父。
“有了更多的铁,我们才能打造更多的兵器,武装更庞大的军队。有了更多的铁,我们才能制造更多的农具,养活更多的人口。我们才能真正地征服这片大陆,而不是象现在这样,仅仅龟缩在东海岸。所以我认为,探索储量更丰富的铁矿,革新帝国的炼铁产业,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阿莱克修斯被儿子的这番话触动,但他仍有疑虑。
“那你为什么不选择在阿巴拉契亚山脉,或者帝国南方的土地上查找?那里的气候更温和,后勤也更方便。非要去那寒冷的北方?”
“因为运输。”
巴西尔回答得斩钉截铁。
“山区的矿产,开采出来也难以运送。而北方,有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
他的手再次指向地图上的五大湖。
“这些大湖,以及连接它们的河流,构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水运网络。而且,根据皇家科学院的报告,帝国希腊火的原料,那种黑色的油,也来自于北方。我猜想这里也伴随着其他丰富的矿产。这虽然是一个推测,但不是盲目的赌博。”
一直沉默不语,仿佛在打吨的老皇帝君士坦丁十二世,此时缓缓抬起头。
他看着自己充满朝气和野心的孙子,眼底闪过一丝光芒。
阿莱克修斯还在尤豫,老皇帝却开口了。
“让他去试。”简单的四个字,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阿莱克修斯看向自己的父亲,见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反对。
他重新看向巴西尔,神情复杂。
“好。我允许你派遣探险队前往北方的边境探索。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你所说的资源,那么,那里的开发,就由你来主导。”
这句话既是许可,也是一道考验。
“感谢父亲的支持。”巴西尔躬身行礼。
几天后,一支由十名精锐人员组成的探险队在皇宫前集结。
巴西尔在一间偏厅里接见了他们。
为首的队长名叫约翰,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大半辈子都在边境地区与土着打交道,是野外生存的专家。
队伍中,还有一个名叫米海尔的铁匠。他皮肤默黑,身材粗壮,一双手臂布满了老茧和烫伤的疤痕。
他的家族世代以炼铁为生,对查找矿脉有着猎犬般的直觉。
另一位关键人物是扬尼斯,一位年轻学者,他对地理和制图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负责记录沿途的地形地貌,并绘制精确的地图。
他背着一个装满了各种仪器工具的皮包,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其馀七人,都是从近卫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兵,他们强壮、坚韧,熟悉荒野中的一切危险,沉默寡言,但行动力极强。
巴西尔的视线从他们每一个人脸上扫过。
“我交给你们一个任务。”
他的声音平静而清淅。
“去帝国的北方边境,沿着大湖的南岸,去查找铁矿的痕迹。你们要找的,不是我们现在开采的那种零星的小矿,而是能够支撑起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帝国未来百年钢和铁行业的巨大矿脉。”
他看着米海尔。
“米海尔,你的眼睛和你的锤子一样重要。我需要你找到红色的土地,找到那种质地优良的铁矿石。”
他又转向约翰。
“约翰,你的任务是保证他们所有人都活着回来。安全是第一位的。”
最后,他看向所有人。
“这次探险,将会无比艰难。你们将面对严寒、野兽,以及可能并不友好的土着。但如果你们成功,我保证,你们每一个人,都将获得你们无法想象的财富和荣誉。”
十名队员齐声应诺,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对财富的渴望和对冒险的激情。
探险队出发的那天,已是夏末秋初。
巴西尔亲自骑马出城,为这支小小的队伍送行。
他的侍从带来了几瓶葡萄酒和十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
在埃律西亚城外的罗马大道旁,他让侍从为每个人都倒满了一杯深红色的酒液。
他举起自己的杯子。
“愿上帝保佑你们一起顺利,为帝国找到真正的大铁矿!”
十名队员举杯回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巴西尔看着他们,这十个人,背着行囊,带着武器,即将消失在茫茫的北方树林或者荒野之中。
“我在埃律西亚,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约翰向他行了一个礼,然后带着队伍,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向北的道路。
他们的身影很快被道路尽头的树林所吞没,消失不见。
巴西尔在原地驻足良久,直到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踪迹。
就在这支小小的探险队,带着巴西尔的希望前往五大湖地区找寻铁矿之时。
万里之外,遥远的东方。
大明王朝的京师,紫禁城。大殿内,香烟缭绕,金石之气弥漫。
已经多年不上朝,一心沉醉于修道的嘉靖皇帝,在一阵长的仪式后,他挥手让道士和宫女退下,独自坐在丹房的软榻上。
一名老太监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奏疏走了进来。
嘉靖皇帝虽然不上朝,但天下的政事,依然通过这些奏疏,汇集到他手中。
他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本,慢慢展开。
奏疏来自东南,署名是浙江巡抚赵炳然。
一个古老帝国的京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即将迎来与另一个来自新世界的古老帝国的第一次碰撞。
两个帝国的命运,在这一刻,被一封奏疏和一支探险队,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连接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