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人在北美罗马,反攻君士坦丁堡 > 第五十七章 凯旋回归

第五十七章 凯旋回归

近三个月的航行过后,巴西尔乘坐着他的旗舰亚顿之矛号,率领着出征爱尔兰的部分的船队,终于在时隔一年左右再次回到了罗马的新的家园埃律西昂。

当舰队缓缓驶入首都埃律西亚城的港口时,迎接他们的是一阵热情的欢呼。

码头上,人山人海,帝国双头鹰的旗帜在港口的每一处能看见的地方飘扬。人们高呼着胜利的庆祝之词,庆祝着帝国在旧大陆取得的胜利。

欢呼声形成一片海洋,让在此的人沉浸在这久违的获胜的喜悦之中。

出征的士兵们挺直了胸膛,一年来的离开家乡在异地作战,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上的荣耀。

农民和市民们自发地组成了一个个的队伍,站在街道两侧欢迎着英雄的归来。孩子们睁大了眼睛,看着那些身着崭新军服的士兵,眼神里充满了崇拜。

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人群的边缘,看着这些得胜归来的士兵,在他们的记忆中,他们的父辈或者祖辈在他们小时候经常讲述帝国曾经在欧罗巴已经数百年没打过什么真正的胜利了,帝国总是一败再败,而他们在新大陆的经历也缺少大胜,最多前几天战胜了几个土着部落。

“凯旋式……是凯旋式啊……”一位老人喃喃自语,声音颤斗,“我以为这辈子都看不到了……”

自罗马人从君士坦丁堡离开,已经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无论是那座故都最后的挣扎,还是在新大陆筚路蓝缕的百年开拓,罗马人再也没有品尝过一场值得用凯旋式来庆贺的胜利。

他们之前已经习惯了失败,习惯了退让。他们在新大陆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清剿几个蒙昧的土着村落,或是镇压那些反抗的原住民,那些算不上真正的战争。

而今天,不一样了。

他们在欧洲,在那个让旧大陆,用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插上了一面属于罗马的旗帜,罗马在一百多年后终于有了一个旧大陆的领地。

这值得一场真正的凯旋式。

巴西尔骑在一匹马上,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穿着一身特制的皇子礼服。他能感受到成千上万道目光汇集在自己身上,那里面有狂热,有崇敬,有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一次,他的内心却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荡。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曾在无数史书中读到过古代罗马的凯旋盛景。科尔索大道,万神殿,那些冰冷的名字和图画,在这一刻仿佛活了过来,与眼前埃律西亚城的街道重叠。

队伍穿过一个埃律西亚最高大的城门,沿着城市的主干道缓缓行进,最终抵达了皇宫前的大广场。

凯旋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也在这里落下了帷幕。没有繁琐的祭祀,没有冗长的演讲。士兵们在军官的口令下,向皇宫的方向行礼,随后便在民众的簇拥下,返回各自的营地。

喧嚣散去,巴西尔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侍从,独自一人走进了皇宫。

皇宫大厅内,光线从高窗投下。他的祖父,皇帝君士坦丁十二世,端坐在主位的宝座上。他看上去比一年前更加苍老,原本挺直的腰板微微佝偻,说话间不时发出一两声压抑的咳嗽。但是苍老的容颜仍然遮盖不了他的帝王气质。

他的父亲,共治皇帝阿莱克修斯五世,则站在宝座之侧,身姿沉稳,面容一如既往的平静,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绪。

“我的孙子,你回来了。”

君士坦丁十二世的声音有些缓慢,却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欣慰。

“一年了。你带回了胜利,带回了罗马一个世纪以来,最值得骄傲的胜利。好,很好。”

巴西尔走到大厅中央,行了一个标准的宫廷礼。

“向您致敬,我的祖父皇帝,我的父亲。”

他抬起头,声音清淅而有力。

“托上帝的庇佑,以及帝国将士的英勇,爱尔兰的战事已经结束。英格兰人被彻底驱逐,他们的军队撤离,他们的女王放弃了对爱尔兰的所有宣称。从法理到现实,那片土地,已经归于罗马治下。”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用精致的羊皮纸卷,由侍从呈递上去。

“这是与英格兰人签订的和平条约。”

阿莱克修斯接过木盒,打开,仔细地审阅着上面的条款和签名。

君士坦丁十二世则迫不及待地追问:“后续的安排呢?你打算如何治理那片新土地?”

“我已经设立了‘阿尔比恩总督区’,用以管辖整个爱尔兰岛。”巴西尔站起身,不疾不徐地汇报着自己的计划,“总督府的结构,我暂时使用双总督制。一位总督由我们罗马人担任,确保总督区对帝国的绝对忠诚。临时人选,我任命了老将狄奥多尔。”

“另一位副总督,则由当地的爱尔兰人担任,以安抚人心,减少统治阻力。我选择了在战争中最早归顺我们的康纳尔骑士。”

“一个人负责执行我们罗马的指示,另外一人负责安抚爱尔兰人,以及具体的行政事务。”巴西尔停顿了一下,想了一会儿又,补充了一句。

“我建议总督任期为五年,最多连任一届,以防地方权力过大。具体的总督府结构和正式的任命文书,还请祖父和父亲尽快定夺。”

“至于总督区的首府,”他顿了顿,掷地有声地说道,“我选择了南部的港口城市科克,并将其更名为‘新塞萨洛尼基’。”

新塞萨洛尼基!这个名字也让两位皇帝有些微微的震惊。

塞萨洛尼基,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故土,仅次于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大城市,早已陷落百年。如今,巴西尔用这个名字,纪念帝国在欧洲的第一片新的土地。

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标志着罗马重新参与欧洲事务的宣言。

“好……好啊!”君士坦丁十二世激动地连说到,剧烈的咳嗽让他不得不停下来,用手帕捂住嘴。

他缓过气,摆了摆手。

“就按你说的办!总督府的人选,就这么定了!任命文书,我马上让书记官去拟!”

老皇帝的眼中,是纯粹的喜悦。

然而,一旁的阿莱克修斯却在这时开口了,他的声音冷静。

“爱尔兰的远征,从舰队准备到战争结束,国库支出了多少金币,消耗了多少粮食和物资,你看过没有?”

大厅里的热烈气氛瞬间变得冰冷。

巴西尔坦然地迎上父亲的目光。

“我看过。耗费巨大。”

“巨大?”阿莱克修斯冷哼一声,“那是巨大吗?国库中的粮食、货币被你抽调了大半,只有去年的税收收上来后,财政才略有改善。如果今年新大陆的收成稍有闪失,帝国就会面临大面积的饥荒!你看到了胜利的荣光,我看到的是国库里触目惊心的巨大消耗!”

“父亲教训的是。”巴西尔没有辩解,只是平静地垂下头,“一场远征,确实已经让帝国用力稍微有点猛。频繁用兵,只会拖垮财政,动摇国本。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巴西尔也在心里默默的想着:“穷兵黩武向来是一个国家衰亡的标志,西班牙帝国的黄金时代破产让他们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更有甚者,接连出动百万大军打击东北的某个小国还没有获胜的某个东方帝王,他的帝国瞬间崩塌。这些例子在前,我是明白的。”

看到儿子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能冷静地认识到问题所在,阿莱克修斯紧绷的面容终于缓和了一些。

“你能这么想,很好。看来这一年的历练,让你长大了。不再是一味好大喜功的年轻人了。”

“罗马经不起折腾了。接下来的几年,我们需要休养生息。”

“我明白。”巴西尔抬起头说道,“父亲,祖父。爱尔兰这个支点已经创建,我的下一步计划,并非继续用兵。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内政,是所有战争的基石。接下来,我们应当以外交手段稳住欧洲的局势,同时,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帝国的内部发展上来。”

他转向君士坦丁十二世,补充了一句:“而且,距离我设立皇家科学院和炮兵学院,已经过去一年了。我带回了胜利,现在,我也想去看看,我当初为帝国种下的种子,究竟长得怎么样了。”

阿莱克修斯满意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儿子的规划。

这次简短的会面就此结束。

巴西尔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书房。

房间里一尘不染,显然每天都有人精心打扫,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典籍。这里是他的私人空间,更是他思考看书的场所。

他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脑海中,一幅宏大的蓝图正在缓缓展开。

爱尔兰,这个欧洲的跳板,已经握在手中。

约翰尼斯率领的东方探索船队,也已经出发多时,如果一切顺利,此刻或许已经抵达了那个传说中的东方帝国。

帝国的经济建设,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他想起了穿越前的那个世界,同样是在这片北美东海岸的土地上,崛起了一个震撼世界的工业强国。如今,新生的罗马帝国也在这里扎下了根。

虽然现在还是16世纪,距离工业革命的曙光还有很远,但这片埃律西昂大陆远离欧洲的纷争,资源丰富,简直就是天赐的后方基地。

而爱尔兰,就是连接这个基地与广阔世界市场的桥梁。

东方船队用金银换来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需要通过爱尔兰这个中心,连接到欧洲大陆,换回更多的金银。

而罗马在新大陆创建的手工业工场、商品化农场,所生产的朗姆酒、蔗糖、烟草等货物,甚至以后可能是棉布,也需要通过爱尔兰开拓销路。

一个大胆而清淅的战略在他的脑海中成型。

巴西尔铺开一张崭新的雪白纸张,拿起鹅毛笔,蘸了醮墨水,在纸上写下了遒劲有力的一段希腊文本:“前店后厂”。

这几个字,就是在他的内心中罗马未来经济发展的内核。

以埃律西昂为“厂”,利用其广袤的土地和资源,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作为帝国的大后方。

以爱尔兰为“店”,利用其靠近欧洲大陆的地理位置,作为帝国在欧洲的贸易港、情报站和桥头堡。

一瞬间,无数的念头在他脑中翻涌。

要在爱尔兰创建一个复盖全欧的商业网络,需要多少商船?改如何去形成这样一个贸易网络?如果有贸易封锁又该如何?

要在埃律西昂创建成规模的工场,需要多少熟练工匠?如何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如何将原住民更有效地组织起来,投入生产?

还有,约翰尼斯的船队……他们在大明,会遇到什么?那个古老而庞大的帝国,会如何看待他们这些来自“新世界”的罗马人?是友善,还是警剔?

一个个问题,如繁星般在他脑海中闪铄。

夜色渐深,巴西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吹熄了蜡烛,躺在自己那张柔软而熟悉的大床上。

身体虽然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爱尔兰的战火,也不是巴黎宫廷的虚与委蛇,而是一片崭新的场景。

是皇家科学院里,学者们争辩着世界组成的奥秘。

是炮兵学院的靶场上,一门门新铸的火炮发出怒吼,将远处的靶子炸得粉碎。

这次的胜利,是靠着大英还没有海外殖民,还没有当海盗攒够第一桶金的历史机遇完成的。

但下一次呢?

当罗马遇到了现在真正如日中天的奥斯曼时,有将用什么战术战胜这个强敌呢?

答案,就在那两个学院里。

“一年了……”

巴西尔在黑暗中轻声自语。

“也该去看看,我亲手种下的种子,究竟结出了什么样的果实。”

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他终于沉沉睡去。希望明天能够看到这一年来两个学院有哪怕一点点的进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