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人在北美罗马,反攻君士坦丁堡 > 第三十二章 伦敦的震动

第三十二章 伦敦的震动

伦敦,泰晤士河的雾气一如既往,悄无声息地漫过河岸,将这座蜷缩在岛屿上的王国首都包裹在雾气之中。

城中街巷狭窄,两侧挤满了肩并肩的木制房屋,这些房屋是多年伦敦城发展的结果,但是如今仿佛积年的病灶。

再过一个世纪,一场大火会将这里的一切付之一炬,但此刻的伦敦,空气里还没有日后工业革命呛人的煤烟,只有大西洋暖流送来的温润水汽,让这里气温变化不大、四季不是太分明。

一切都显得宁静,古老,且一成不变。

白厅宫,英格兰的心脏。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政务,她的羽毛笔在羊皮纸上快速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每一道命令的发出,都维系着这个新兴王国的运转。

平静,是女王最希望维持的状态。

但平静,从来都是一种奢侈品。

一名信使被侍卫走进了宫殿,他脸上混杂着疲惫与惊惶。

他带来了两份来自不同方向,却同样紧急到足以让心脏停跳的报告。

第一份,来自都柏林。

“女王陛下……科克……科克港陷落了!”信使交集的有些卡顿。

伊丽莎白手中飞速移动的鹅毛笔猛然一顿,尖锐的笔锋划破了纸张,一滴墨水随之滴落,晕开一个刺眼的黑点,如同一道不祥的疤痕。

“说清楚。”她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是也有些惊讶。

“一支军队……一支悬挂着紫色双头鹰旗帜的军队,在科克登陆!”信使终于喘匀了一口气,语速极快地喊道,“他们的人数……报告上说,超过一万!他们已经完全占领了港口,正在构筑工事,看样子根本不打算走了!”

紫色双头鹰!

这个徽记象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宫殿内每个人的心口上。

在场的所有贵族和侍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那个在百年前被奥斯曼人赶出欧洲,被所有人认为已经灭亡,只能流亡到大西洋彼岸苟延残喘的罗马帝国!

他们回来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不是在新大陆有着广阔殖民地的伊比利亚国家,不是与他们有仇怨的奥斯曼人,而是此前很少有交集的英格兰!

不等伊丽莎白从这则消息的剧烈冲击中回过神来,第二份报告被侍从颤斗着手呈了上来。

这份报告来自海峡对岸,由英格兰安插在勒阿弗尔,用以援助法兰西胡格诺派的指挥官发出。

报告的内容,比第一份更加令人心胆俱裂。

一艘同样悬挂着紫色双头鹰旗的快船,就在不久前,完全无视了英格兰与胡格诺派联合舰队的海上封锁,以一种蛮横的姿态强行冲入了塞纳河口,并在一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径直驶向了巴黎。

他们的目的不言而喻——与法兰西的天主教王室接触。

两份报告,被并排放在了伊丽莎白女王的面前。

如果说第一份报告是一记出其不意的重拳,狠狠打在了英格兰柔软的腹部。

那么第二份报告,就是一把淬了剧毒的匕首,悄无声息地抵在了英格兰的咽喉之上。

罗马与法兰西,这两个国家,竟然要勾结在一起!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伊丽莎白的脊背升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她的脑海里,闪过了两年前的一幕。

那个名叫巴西尔的罗马皇子,受邀参加法兰西国王查理九世的加冕礼。

当时,整个英格兰宫廷都把这当成一次无聊的政治作秀,一个没落帝国最后的虚张声势,甚至在私下里当成笑话来谈论。

现在看来,那哪里是什么作秀!

那根本就是为了今天这场行动,所做的漫长铺垫!

那个年轻人,从一开始就算计好了一切!

他将登陆单击在了英格兰统治最薄弱、最混乱的爱尔兰,那片绿色的泥潭里遍地都是对英格兰充满刻骨仇恨的爱尔兰人。罗马人只要振臂一呼,撒下一些金币,就能轻易拉起一支庞大仆从军。

同时,他又精准地抓住了法兰西宗教战争最胶着、王室最虚弱的时刻,向那个凯瑟琳太后伸出了橄榄枝。

一个共同的敌人——英格兰。

这个诱饵,凯瑟琳那个来自佛罗伦萨的女人,根本不可能拒绝!

“立刻召开枢密院会议!”

伊丽莎白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带着一丝再也无法压抑的怒火,在宫殿中回荡。

“所有大臣,现在,立刻到白厅宫来!”

英格兰的重臣们齐聚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不安。

他们围着一张巨大的地图,地图上,代表着罗马军队的紫色标记,被画在爱尔兰的南端。

那标记象一根刚刚扎进肉里的毒刺,鲜活而狰狞。

“诸位,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

伊丽莎白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响,冰冷而决绝。

“一个幽灵,从大西洋的另一端回来了。而且,他一上岸,就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她的话语里没有丝毫的迷茫,只有被冒犯的怒火和冷静的杀意。

“现在,我需要知道,我们该怎么办。”

他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就象一柄出鞘的、没有温度的细剑。

“女王陛下,罗马人选择的时机和地点,都极其恶毒。”

塞西尔的手指重重地戳在了地图上的科克港。

“爱尔兰南部,天高国王远,我们的控制力微乎其微。那里有的是对我们恨之入骨的爱尔兰人。罗马人只要撒下一些金币,许诺一些好处,就能轻易地招募成千上万的炮灰。时间拖得越久,这支军队的规模就会象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我们再也无法控制!”

他的手指又划过英吉利海峡,点在了法兰西的勒阿弗尔。

“更致命的是他们与法兰西的接触。我们之所以能从容地在大陆上支持孔代亲王,与法兰西王室周旋,是因为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现在,我们的后院起火了!”

“我们绝不能,也绝不允许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一边是在爱尔兰步步为营的罗马军团,一边是在法兰西大陆上看不到尽头的宗教战争。我们王国的国力,支撑不起这样恐怖的消耗!”

塞西尔抬起头,迎向女王的视线,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所以,我的建议是,收手。”

“收手?”一名血气方刚的年轻贵族忍不住出声,“您的意思是……放弃孔代亲王?我们可是签了《汉普顿协议》的!我们在勒阿弗尔还有六千名英格兰的士兵!这是对盟友的背叛!”

“协议?”塞西尔发出一声冷笑,那笑声里充满了不屑,“年轻人,当敌人的刀已经架在我们脖子上的时候,你觉得一张写在羊皮纸上的协议,能拯救英格兰吗?协议不就是用来撕毁的吗?”

“我们必须将在勒阿弗尔的六千人立刻撤回来!用所有力量将罗马势力驱除出爱尔兰!”

“首先,集中所有力量,稳固我们在岛上的统治!然后,动用我们最强大的武器——英格兰的海军,对爱尔兰进行彻底的、无情的封锁!断绝罗马人的补给,断绝他们与新大陆的一切联系!把那一万多罗马人,变成一支彻头彻尾的孤军,把他们活活困死在爱尔兰那座绿色的牢笼里!”

“只要他们的舰队无法靠近,爱尔兰岛上的敌人,不过是一群瓮中之鳖!迟早会被我们一口一口地吃掉!”

塞西尔的计划清淅、果断,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冷酷,每一个字都透着血腥味。

伊丽莎白一世没有立刻表态。

放弃在欧洲大陆的利益,放弃盟友,这会让英格兰在欧洲大陆为数不多的盟友更加少。

但塞西尔说得对。

与王国的生死存亡相比,大陆上的那点利益,甚至所谓的盟友信誉,都无足轻重,英格兰有英吉利海峡天堑,没有盟友也无所谓。

“那么,就这么办。”伊丽莎白站了起来说道,“立即暂停与孔代亲王的协议!派船去勒阿弗尔,把我们的六千名士兵,一个不少地给我接回来!”

“同时,向各郡下达征兵令!我需要两万名民兵,集结我们的部队,我们需要给罗马人最狠的一击!”

“命令海军,所有能出海的船只,全部做好战斗准备!我要让那片海域,连一只海鸥都飞不进爱尔兰!”

女王的命令被迅速地传达下去。

紧接着,伊丽莎白召集议会,申请一笔特别战争税。

当那些平日里为了一点税金争得面红耳赤的贵族和乡绅们听说,这次的敌人不是在遥远的欧洲大陆,而是在一水之隔的爱尔兰,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时,议会的效率出奇地高。

几乎没有任何争论,加税的决议就获得了通过。

征兵的命令传遍了每一个郡,尘封的武器库大门被轰然打开。

一捆捆保养良好的长弓,一袋袋锋利的鹅翎箭,被分发到那些世代相传的弓箭手手中。

对英格兰人而言,长弓依旧是他们最信赖的武器。

火绳枪的装备才刚刚起步,数量稀少,甚至还有一些老旧的火门枪被重新从仓库里拿了出来。

整支新征召的部队里,使用火器的士兵,基本只有最低的两成标准。

但这支混杂着古老与新生的军队,承载着整个王国的意志,开始向着集结点汇聚。

……

法兰西,勒阿弗尔港。

当英格兰的船队抵达港口,并带来女王的撤兵命令时,胡格诺派的领袖,孔代亲王,正在他的指挥部里,对着地图谋划着名下一次的攻势。

英格兰指挥官带来了女王的亲笔信。

孔代亲王看完信,脸色先是涨红,然后变得铁青,最后化为一片惨白。

“撤兵?”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声音都在发颤。

“因为爱尔兰出现了一支罗马军队?这是什么荒唐到可笑的借口!”

他猛地将手中的信纸揉成一团,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砸在地上。

“在这个关键时刻撤兵?在我即将对法兰西王国的军队发起总攻的时候撤兵?”

孔代亲王眼前阵阵发黑。

他的胡格诺派军队,在法兰西王室的强大压力下,一直苦苦支撑。那六千名精锐的英格兰士兵,以及英格兰源源不断的海上补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现在,伊丽莎白要亲手斩断这条生命线!

“背信弃义的英国佬!一群只看重利益的卑鄙无耻的小人!”

孔代亲王在房间里暴躁地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咒骂着,用尽了他所知道的一切恶毒词汇。

前来传令的英格兰指挥官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低着头,一言不发。

骂归骂,孔代亲王没有任何办法阻止英格兰人离开。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英格兰士兵,从营地中开拔,登上码头的船只,自始至终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风帆升起,船队缓缓驶离港口,带走了胡格诺派最后的希望。

孔代亲王站在城头,看着远去的船影,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属于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英格兰人的大缺大德,我们胡格诺派真是无以为报啊!”

他对着无垠的海面,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一声充满悲愤和讥讽的怒吼,声音嘶哑,如同杜鹃泣血。

与此同时,完成了使命的罗马使节,也登上了来时的快船,踏上了返航的旅途。

船只顺着塞纳河而下,当他们再次接近那个曾经让他们心惊胆战的河口时,船上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握紧了武器,做好了再次冲锋的准备。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宽阔的河面上,风平浪静。

来时那些气势汹汹的叛军战船,以及那面格外刺眼的英格兰圣乔治十字旗,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好象,那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从未发生过一样。

“奇怪……”

使节站在船头,望着空荡荡的河口,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敌人撤走了。

他们为什么会撤走?

一种敏锐的政治直觉告诉他,在他们待在巴黎的这段时间里,这个世界一定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情。

而这件事,足以让傲慢的英国人,不惜撕毁盟约,也要从法兰西的泥潭里狼狈地抽身而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