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386章 做大做强

第386章 做大做强

尖东半岛中心,中国城夜总会一瓶人头马x0畅饮过半,摆在桌子上,散射着光晕。

“坤坤!”

赵二少眼睛明亮,借着三分酒气,一副肆意恣睢之态,“我这辈子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和你合作。没说的,九龙塘那套房子,小叔叔我送你了。”

《黑色通辑令》的海外票房目前已经陆续结算完毕,大头自然是来自北美,票房6300万美元,

这只是票房而已,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有线电视和录像带销售及出租带来的收益。根据哈维的经验,大凡这种黑色幽默外加血腥的独立电影在录像带市场一向很受欢迎,尤其票房还出色,知名度打出去了,预计未来一年这两项收益的分成不会少于200万美元。

欧洲那边,包括乔戈里峰、北欧和英国本土加起来的总收益超过500万美元。

再加之香港本埠的票房收益以及湾湾、日韩、东南亚等版权收入,合计总额超过2000万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赵老大继承的兴隆集团,作为上市公司,一年的净利润也不过才这个数。

赵老大作为长房嫡子,是继承了家族的产业,而赵二少的兴隆电影那是自己实实在在闯出来的。

这一刻,赵二少颇有一种——,扬眉吐气。

一种压抑许久的二房庶子的扬眉吐气。

赵坤拿着酒杯,嘴角含笑,眯着细长的眼眸,先是瞟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郭晓鹏。去年冬天去了老毛子那里,经历了老毛子解体后的混乱时局之后,终于回来了。

今天就是为老舅接风洗尘。

虽说这一次他少挣,还在电话里叫嚣“风浪越大鱼越贵”,但比起《黑色通辑令》的收益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此时的他丝毫没有任何羡慕和妒忌的神情,满满的都是欣慰,只是听到九龙塘的房子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显然他已经听说这套房子一开始赵坤就打算给盖丽买的。

对于盖丽,郭晓鹏不太了解,但家里已经认准了陈虹就是未来的儿媳妇,结果这货居然在香港金屋藏娇。

这种事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难免有心理负担,

只是此时听到赵二少居然开口就要送房子,异的同时,又有些不屑。异的是赵二少出手够大方。不屑的是这不是公然鼓励赵坤养小蜜嘛,到底是资本社会,果然是腐朽的。

郭晓鹏到底是长在红旗下,自己可以浪,但公然鼓励自己亲人,尤其是晚辈浪,这有违他的价值观。

于是一抬头,刚好碰到赵坤看过来的眼神,郭晓鹏难免有些忧虑道:“坤坤,你可想好了,可千万别让小陈知道。”

“”

赵坤总不能说她俩是闺蜜,这种事是瞒不住的。其实他早就有打算,一碗水端平,只不过这次的收益远超预期,买一栋楼和买两栋楼好象没多大区别,权当储蓄咯!

上辈子他就是一个纯粹的电影人,只知道拍电影,其他事务都交由经纪人处理。也正是有了这份专注,使得他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圈脱颖而出,成为新生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对于那些所谓的理财一窍不通,只知道房价要涨,以及长达二十年的3000点保卫战。当然97和08两年的金融危机,以及07和15两年的大牛市还是知道的。

如今内地的房地产市场还未起飞,想要投资房产,最靠谱的地方还得是香港。

还是那句话,总比躺在银行里要合算多了。

“小叔叔,渣甸山那栋楼我也感觉不错,我打算一起买了。送就别送了,到辰光装修帮帮忙。

“小叔叔我,讲话算数,讲送就是送,装修侬也放心,保证帮侬弄好!”

赵二少胸膛拍得砰砰响,他想的很清爽,自己之所以能挣大钱,说白了,就是赵坤带着他赚的。

可如今赵坤要钱有钱,要人脉有人脉,当初自己的那点优势早就不存在了。如何让赵坤再带着他,除了亲情,更需要人情。

接着他又道:“不过,渣甸山那套房子依要想清爽,这可不是一钿两钿的事体!”

他和盖丽相中的那套九龙塘的小别墅,两百多平三百平不到一点,售价大概在1500万左右。至于说周闫发去年在九龙塘买的那套差不多大的,价格高达2000万的火车房,总感觉有炒作的成分。

至于渣甸山的那套,不仅面积和花园都要比九龙塘的小别墅大的多,而且毕竟还位于港岛的富人区,价格更是高达近3000万港币,几乎翻了一倍。

“没事,一起买下来,那套房子就写我和陈虹两个人的名字。”赵坤一脸轻松道,

三十年后,同样地段的这样一套别墅售价据说高达6亿港币。

其实香港的土地和房价一直在往上涨。往后再推三十年,举个最明显的例子,霍老先生在六十年代买下沙宣道的霍家大宅不过才花了14几万;还有李黄瓜同样在60年代初买下深水湾79号的地皮也就花了62万。

所以,出名要趁早,买房也要趁早。

赵二少之所以有这么一说,还是源自于现在的香港人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他们这些内地的移民,49年已经经历过一次,97如今这心里真的是没底。

殊不知,随着大陆的经济腾飞,大批内地的有钱人涌入香港,直接就把这边的房价抬到了一个不可思议高度。

赵坤此言一出,赵二少还未声,就听郭晓鹏道:“哎,这才对嘛!这么说你和小陈成家后打算定居在这边咯?”

“没有,一方面是总得有个象样的落脚地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投资。对了,老舅,如果你有闲钱的话,我建议你也在这边买套房子,总比放在银行要强。”

别看郭晓鹏是个国际倒爷,这两年和兴隆集团合作后,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如今少说也有千万身家。

之前说过兴隆集团的主营业务是成衣,80的产量用于出口,面向欧美市场,高中低档都有。

服装企业大家都知道,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挤压,一旦过了流行季就根本卖不出去,加之面向的是欧美市场,尺码都偏大,本土压根就没法消化。

于是郭晓鹏就把这些挤压的产品贩卖到老毛子那地界,到如今不但将兴隆集团挤压的产品销售一空,如今甚至都已经开始下订单了。

可谓是双赢!

对于赵坤的提议,郭晓鹏先是若有所思,但马上摇摇头道:“算了,我还想跟着赵大哥做大做强呢。”

一问才知道,原来佛山那边不光地价便宜,劳动力成本也低得令人发指。这么说吧,在香港招收一名普通工人的成本是佛山那边的二十倍。

尝到甜头的赵老大决定做大做强,打算再投资一间工厂,因为合作的关系,郭晓鹏打算入股,

真正做到产销一体,到时候他就不是国际倒爷了,而是如今叫法时髦的“企业家”。

对此,赵坤无可否非。

他给老舅的唯一建议就是挣到卢布赶紧换成美元或者港币,至于那种金融手段和那些高精尖的东西之类,一方面他不太懂,另一方面还是源自于他谨慎的性格。

毕竟那是高端局,真正的“风浪越大,鱼越贵”!

在那场资本盛宴中,老美和老欧洲那帮人才是真正主角。至于那些高精尖,咱们还是别给国家添乱了。

安全第一!

至于赵二少那边,从赵二少执意要送房子,赵坤清楚他的用意,经过一番纠缠还是答应收下,

算是给这位小堂叔吃一颗定心丸。

其实他从未想过要甩开赵二少单干,总想着钱一个人挣是走不远的,上辈子在电影圈打滚的赵坤特别深谱这个道理。

那些大卖的电影,往往片头出品方跟着一大溜,说白了就是利益共享,尽最大可能消除竞争对手。

众人拾柴火焰高。

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出品方才会让你的电影。要不然全网满是黑子,你就算电影拍的再好看也白搭。

观众都是盲从的。

再夸张点,你甚至都不能上映。

而在香港,除了那一层血缘为纽带的亲情之外,更重要的是赵坤需要赵家的庇护。离了赵家,

你想站稳脚跟,还得要找人合作,换汤不换药。

要是遇人不淑,说不定就会被人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所以,除了亲情,信任更是基础。

如今梦工厂和兴隆电影的六四分成,赵坤能够接受,也愿意接受。

“对了,坤坤,老纪那家伙想拉我一起投资院线,你觉得这事靠谱吗?”

说着,赵二少从包里拿出来几页纸,全英文的,好在赵坤能看懂。

赵二少口中的那个老纪就是那个犹太佬纪爱华,之前说过最早在香港做牛奶生意,后来看到香港电影市场火爆,就在沙田开了第一家美式迷你多厅影院,如今已经发展到沙田、尖东、荃湾和湾仔四家影院,拥有二十几块银幕。

之前赵坤的几部电影上映,对方都鼎力相助。

赵坤知道未来纪爱华的这家ua院线,将发展成香港第一大院线,只不过后来随着香港电影市场的逐渐萎缩,加之疫情的因素,最后无奈倒闭。

但现在确实是投资最好的时候,毕竟当下无论是嘉乐、金公主、新宝等大院线,包括蒋二少的安乐院线还是沿袭了那种老式戏院的模式。

未来美式迷你多厅影院那是主流,也是ua能做大做强最主要的因素。

赵二少拿出来的那几页纸,满篇都是对未来看好,总结下来就八个字一一诚心相邀,共谋大事!

赵坤看完后并没有急着建议,而是征询道:“小叔叔,你怎么看?”

赵二少相当年好岁也是帝国理工的高材生,看着一脸微笑鼓励和眼神茫然的郭晓鹏,酒劲上头的他决定一展所学:“如今从世界范围来看—

“先分析分析香港就可以了!”郭晓鹏毫不客气地打断道。

赵二少不服气道:“这是潮流啊,你不懂就别插嘴。现在北美为什么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除了经济发展水平高和好莱坞的元素之外,和这个美式迷你多厅影院的模式是分不开的。这意味着观众有更多的选择,对于影院来说在丰富放映的同时,也极大地节约了场地成本"

赵二少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其中最准确的一点,就是以香港目前每年近三百部电影的产量,

足够能够撑起迷你多厅影院的运营。

要不然一个影院明明有六个影厅,而同期上映的只有四五部电影,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香港目前的银幕数量本就供不应求,很多电影都没办法上映,只能直接走录像带发行的路子。

当然,迷你多厅也意味着一开始投入的成本比较大,也难怪纪爱华看到赵二少挣钱了,就跑来拉他入伙。

“如今香港、湾湾、东南亚经济快速发展,观众对娱乐的追求肯定在不断地加强,未来有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而选择性更多的迷你多厅模式的影院肯定是主流———”

赵二少谈及湾湾和东南亚,却没有提及大陆,一方面是大陆目前的经济确实落后,另一方面也是源自于当下大陆的电影市场正在急剧萎缩,而且各大制片厂的产量和质量都不行。

说到底就是没钱,所以不看好。

赵坤不由击掌叫好道:“小叔叔目光如炬,说的太好了。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你这么看好,

为什么还要问我呢?”

赵二少略微有点不好意思道:“毕竟这是几千万的大生意,心里厢总归有点不托底。侬眼光好,又是业内人士,所以我想问问侬,依要是也看好,我就投了!”

大概是跟老舅混的时间长了,平时操着一口上海普通话的赵二少居然也能说出不托底这种东北话。

一旁的郭晓鹏听了半天终于插一嘴道:“照你这么说,那迷你多厅影院在香港应该很有前景,

对吧?”

“没错,这个产业未来可期!”

赵坤替赵二少回了一句,接着道:“我赞成小叔叔你入股,回头你问问老纪,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想参一股。”

两套房子外加装修,顶多也就五千万,再出去给姜闻投资的那一百万美元,帐上还有几千万趴着呢,倒不如一起投资。

迷你多厅影院是主流,在内地大概要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逐渐流行。

只不过那时正是vcd和dvd产业高速发展时期,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外加朝廷的税收,依旧盗版横行。

最佳的切入点是07、08年这个时间段,因为不久之后随着dvd产业逐渐没落,国家开始大力整治电影盗版,到时候电影市场会迎来井喷,而院线也会迎来一波空前的红利。

现在香港积累经验,趁着香港电影市场的繁荣先挣上一波,等过了2000年,香港电影市场慢慢开始走下坡路时,用六七的时间在大陆的大城市里慢慢布点。用香港挣的钱反哺内地,最后迎来未来长达十年的最大一波红利,真正做大做强。

(不分章了,勉强算二合一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