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384章 不惯毛病

第384章 不惯毛病

这货在剧组学习了一个月又消失了一个月,今天终于又出现了。

“啪!”

一叠厚厚的稿子扔在赵坤办公桌上。

“坤导,新出炉的,帮着再指点指点。”

赵坤拿起来瞅了一眼,,居然还是打印的,板板正正,而且封面上名字也改了,不再是《动物凶猛》而是《阳光璨烂的日子》。

这年头人们还大部分都是手写的,包括赵坤自己也一样,主要是他不太会用打字机。京城的四通公司前几年倒是新出了一款文本处理机,已经无限接近计算机打印了,只是这玩意儿死贵,再过两年就要被计算机替代了。

至于计算机,现在还是精贵的稀罕物。

听说联想目前已经开始做计算机组装的业务了。

既然老姜这次态度很端正,赵坤也看的很认真。

应该说比上一稿进步不少,比如剧本的总体氛围给人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有就是将马小军的感情都集中在米兰的身上。

基本上已经和赵坤记忆中的剧情相吻合。

近六万字的剧本,就算浅阅读也足足花了近两个小时,姜闻也没闲着,先是翻了翻桌上几本香港出版的文学杂志。

估计是没啥看头,毕竟香港出版的那些文学杂志,论质量远远比上不上内地的《人民文学》、

《收获》、《当代》、《十月》等,甚至都比不上地方上出版的类似《花城》、《钟山》、《百花》这种的。

顶多就是尺度大一点,各种妖魔鬼怪的。

赵坤时常拿这些杂志当成睡前读物,或者是上厕所时打发时间。毕竟现在没有手机可刷。

放下杂志后,正好看到管琥之前拿过来的《头发乱了》的剧本,在征得同意后,翻看起来。

“怎么样?”

赵坤翻完后,看到这货一边看,一边脸上的表情还挺生动的。

“乍一看,好象挺象那么回事的,但我不知道老虎他为什么要写这个本子,感觉——呢,挺拧巴的。”

老姜的鉴别能力还是在线的,得出的结论和赵坤基本一致。

“我觉得他还是想表达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年轻人在时代变迁中的迷茫,或者说各种不适应吧不过他可能对那个时代理解不深,没有那种历史厚重感—”

说着,他不由一脸好奇地看着赵坤道:“说起来老虎跟你一般大吧,按理说对那个时代的认识都差不多吧,但你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和细节把控那简直了。”

很明显,姜闻说的是《霸王别姬》,他不仅看过剧本和原着小说,还在拍摄现场亲身体验过。

姜闻是63年的,而赵坤和管琥都是67年的,千万别小看这中间隔的四年,对于赵坤和管琥这个年龄段来说,对那个时代还只是懵懵懂懂,直到那个时代结束,才刚刚满十岁,压根就谈不上有什么认识,更多的是从父辈的嘴里听到对那个时代的描述,属于二手的。

但姜闻在那个时代开始时就已经记事了,正当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时,正好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就好比是《头发乱了》里的那几个主人公,亦或是《阳光璨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既有亲身经历,又有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但赵坤不想跟他讨论这个话题,摆摆手道:“我那是集体创作,都是讨论出来的结果。咱们言归正传,说说吧,今天过来什么意思?”

“这么说剧本过关了?”

“勉强还凑合。”

赵坤不想让这货太过得意。

“那还等什么?”

姜闻眼晴一亮,连忙道:“那我就要开始筹备了。”

“筹备当然没问题。”

眼瞅着赵坤一副装傻的模样,姜闻急了。

“那你答应的钱呢?没钱你让我怎么筹备?”

赵坤则是用异的眼神看着他,一言不发。

“不是,你答应的事儿,该不会变卦了吧?”

老姜瞪着牛眼看着他,两个鼻孔一扇一扇,明显非常激动。

主要是之前被人坑怕了,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自认为是靠谱的赵坤,没想到还是这个德性。

“我问你,小庆姐知道你今天过来吗?”

“知不道啊,她,她去广东了。”

姜闻一急就容易磕巴,连唐山话都冒出来了。

赵坤一听,难怪!

庆奶如今不仅出书,据说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他指了指桌上的电话机道:“那你打个电话问问小庆姐,这事有你这么干的吗?”

“不是,我干什么了我?上回你答应好好的,说只要剧本过关,你就答应投资,这话没错吧?”

“没错,是我说的。”

“现在剧本过关了没有?”

“过关了。”

“啪!”

姜闻一拍桌子,理直气壮道:“那你给钱啊?”

赵坤都被气笑了,还真是活久见了,头一回见到这种活宝。

“来来来,老姜,我跟你说道说道。”

赵坤拉着姜闻坐下来,道:“你要拍电影,我给你投资,咱们是不是得先签个合同?”

这货先是一愣,继而汕汕道:“这倒是,那咱们就签一个呗!”

“你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咱们在签合同之前,你是不是得先给我一个预算,你拍这部电影需要多少钱?投资总得有个数字吧?”

说完,赵坤就一脸期待地看着他,特别希望这货嘴里冒出来一句:“什么叫预算?”

可惜现在的姜闻还没有后世那么猖狂,只见他挠挠头皮,迟疑道:“这倒是,不过拍电影这种事不好说,我还真没想过要花的多少钱。这样,坤导,你有经验,你帮我算算大概得要多少钱?”

赵坤吃不准这家伙是真傻还是装傻,或者说想故意拿自己一把。

“这电影怎么拍,需要什么明星,需要多少人,拍多长时间,这些难道你心里一点都没数吗?

说着,赵坤甚至还给他打了比方,拍《霸王别姬》时,光张国荣一个人的片酬就要300万,这还不算给他请京剧老师,几个月住在京城饭店的开销,各种吃喝拉撒,包括来往香港的头等舱机票等等,加一块儿差不多要400万了。

“我不找明星,我就找自己认为合适的。可你说要多少人,需要多长时间,这哪说得准呀?你先给个数,以后不够再加呗。”

看着这货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赵坤终于明白了后世有位投资人对他的评价:“姜闻的创作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不太关注创作需要的代价是什么,好象和他无关。假使不是他要的那个东西,浪费多少钱都没关系。他只要他要的那个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说白了,就是有人惯着他。

但,赵坤绝不惯他这个毛病!

(还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