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赵导演,庆姐,您要是这么叫我的话,我都不敢上门了!”
看着这俩口子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赵坤心里慌得一匹,总感觉有种夜猫子进宅—
呃,不对,有种深入虎穴的感觉。
好在老姜还是真性情,操着那口标志性的低音炮,大大咧咧道:“我就说嘛,坤儿不吃这套。来来来,坤儿快请进,这天冻得邪乎!“
进门换鞋,庆奶又热情地带着他参观了一下自己和姜闻的爱巢。
八十多平米,两居室的房子。
这年头的高层都是塔楼,做不到南北通透。不过庆奶的这套房子房型不错,一个横厅,两间卧室都正朝南。
主卧是两人住的地方,收拾的挺干净的。次卧是书房,靠着阳台的窗户前摆着一张书桌,上面全是书和杂志,还有不少稿纸胡乱放着。
赵坤随意拿起一张瞅了瞅,不由笑了起来。
“姜,这就是你画的分镜啊?”
就见稿纸上画着一堆火柴人,然后旁边一排方框,方框上方还有一个圆圈。
他指着上的内容对表情有点讪讪的姜闻道:“你跟我说说,这上画的是啥?”
虽然老姜有点不好意思,感觉自己画的的火柴人在赵坤这个行家面前拿出手,但说到内容,顿时眉毛一挑,满脸透着自信道:“这上面画的是一群年轻姑娘正在跳舞,这方框是窗子,然后太阳通过窗子照进来,泛着金色,还有光环。姑娘们穿着那种紧身的芭蕾舞的服装,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这个画面是不是特别美?”
赵坤被他说的都有画面感了,而且很熟悉。
没错,后世冯晓刚拍《芳华》不就玩的这一套嘛!
哎,自己之前拍《饮食男女》时,用辅助人工打光仿真太阳光线照进室内,形成梦幻的丁达尔效应,就是借鉴了冯晓刚拍摄《芳华》时这种人工打光方式。
如今看起来,原来根子在这儿呢。
果然,姜闻继而又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在《霸王别姬》片场看到你用人工辅助打光来仿真太阳光的办法很不错,这里我稍微借鉴了一下。”
赵坤故意叹了一口气道:“我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室内光线不够,要借助太阳光。
京城天气这揍性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天上总是雾蒙蒙的,都没个大太阳,只能靠人工辅助打光。”
“所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大活人总不能被尿逼死吧。”
姜闻接了一句,继而又道:“不过,我觉得你这戏开机晚了,京城最好的季节就是秋天,八、九、十这仨月,天气好,太阳也好,尤其下午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这阳光照在建筑上泛着金光,这画面特美。”
赵坤又看了几张火柴人的分镜画稿,要是没有姜闻在一旁解说,真的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他心里基本上有底了,这些都是姜闻正在筹备的他第一部导演作品《阳光璨烂的日子》。
只是记忆中这部片子应该是九三年秋天开机,一直拍到九四年初。
上辈子他看过一篇王朔的访谈,谈到这部电影时王朔回忆说当初拍一场在高架桥底下小流氓打群架的戏时是冬天,然后大家都穿着单衣,结果拍完后居然把他给忘了,落在高架桥下,把衣着单薄的王朔冻得半死。
后来因为没钱做后期,又通过王朔的关系找到了法国制片人让路易斯皮尔帮忙,法国佬愿意帮忙,并帮他引见了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在施隆多夫的安排下,才在柏林的贝克斯伯格制片厂完成了后期制作。
说到施隆多夫,也算是赵坤的恩主,去年就是他作为第41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将最佳导演银熊奖授予了赵坤。
这要是搁以前,施隆多夫那妥妥是他的座师啊!
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姜认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
思及至此,赵坤难免为此时正在厨房里忙活的庆奶感到不值。
“这么说,你这是打算今年秋天开机?”
“——”
老姜神情一囧,迟疑了半天才摇头苦笑道:“坤儿,不怕你笑话,我这八字还没一撇呢。”
什么八字没一撇,无非就是没钱呗!
敢情是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了。
赵坤当然不会排斥这送上门的好事,毕竟《阳光璨烂的日子》这部电影在国内大卖,在国际上也卖的不错。
唯独就是老姜那种放飞自我的创作风格让他多少有点难以接受。
都说上杆子不是买卖。
就算有意,但戏必须演足,而目到时候必须要给这货套上笼头,省的这货为了所谓的艺术,捏别人的卵子不痛。
“为什么?”
赵坤一脸傻白甜。
姜闻瞅着他却是一脸的便秘,心说大家都是行内人,你就别装了。我都在画分镜脚本了,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呃——就是还没拉到投资。”
傲娇的老姜这才磕磕绊绊说出了困难。
这才对吗,大家都是做导演的,凭什么你就站着把钱挣了?
想当年姜闻的这句话,不知道伤了多少导演的自尊心。
不过赵坤显然还不满足,惊奇道:“不会吧,以你老姜的知名度,还有小庆姐,怎么会拉不到投资呢?”
拉不到就是拉不到,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没有煤老板,更没有资本,尤其国内的电影市场一片箫条,除非脑子被枪了,才会去投资电影。
当然象赵坤、张一谋这种级别的导演例外,毕竟他们的作品不但能拿奖,还经过市场考验的。
至于姜闻这种,就算名气再大,也不会有人投资一个半路出家的新人导演。
老姜其实挺鸡贼的,一听赵坤这话就知道他在装傻,索性也不装了,笑道:“这不想到你了嘛!怎么样,帮帮忙,支持老哥一把。“
嚯,这脸可真够大的。
要是赵坤不是穿越的,除非脑子有坑,要不然指定不可能答应。
赵坤惊讶地看着姜闻,别看这货表面上看起来一副轻松的样子,但是眼神中还是露出一丝紧张和期盼。
要知道这段时间他和庆奶都没闲着,找了不少听起来实力雄厚的大老板。不少听说还是很有背景的。
但京城爷们,大家都懂的,吃吃喝喝时,大家都是兄弟,各种拍胸脯。
于是乎,钱没少花,但最后都打了水漂,根本没下文。
原时空也是如此,后来还是通过庆奶的关系,兜兜转转,在香港找了个叫文隽的冤大头,投了一千万。结果过了大半年,钱都花了一半了,居然还没开机,把文隽气了个够呛,后来亲自坐镇京城,逼着姜闻开机。
也怪老姜太浪,拍到一半钱就用完了,后来各种拉投资,最后还是庆奶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才总算拍完。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