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291章 人情世故

第291章 人情世故

香港那边的收尾工作处理得很快,第三天上午就从香港飞回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们一同带回来的《黑色通辑令》的胶片。

这次拍摄赵坤有点放飞自我,足足拍了600分钟的素材,按照每盘标准长度500米,时长15分钟来计算,足足四十多盘胶片,装了八个大号的行李箱,还特别沉。

为此,赵坤特意从学校借了一辆面包车前往机场迎接。

下午两点飞机降落,待取了行李出关时,已经是三点多了。

每个人都推着行李车,上面满满两个大箱子。

“辛苦!辛苦!”

赵坤连忙上前,一边打招呼,一边赶紧接过陈虹手里的小推车。

陈虹脸蛋红扑扑的,额头上还冒着汗。

“怎么感觉京城比香港还热。”

陈虹从包里拿出来餐币纸,还不忘分给其他人,抹了一把头上的汗。

“你又不是头一回来京城,去年这个时候就已经很热了。”

每年六月初,长江以北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总会出现几天三十度以上的高温,极端的时候甚至会达到三十七度以上。

不过这边干热,湿度一般不会太高,早晚的温差比较大,不象香港,气温可能不高,但湿度很大,经常会达到八九十,房子里的抽湿机是必备的,要不然东西都得发霉。

这次回来的除了陈虹,还有赵晓丁、刘红梅两口子,管琥、老刘、小陈等人。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把箱子抬上面包车。

由于箱子占据了太多的空间,人坐不下了,赵晓丁俩口子和老刘、小陈等人只能打车回去,赵坤和陈虹、管琥一起押车。

今年马上就要毕业的管琥家就在北影厂家属区,这次回来正好能赶上毕业典礼,而且据说还是优秀毕业生代表,到时候还得上台发言。

通过几次合作,赵坤对他还是非常满意的,干活认真卖力,有眼色,关键嘴巴很紧。上次被他撞破自己和盖丽亲密交互之后,赵坤自始至终没有在剧组听到任何风声。

至于盖丽,最后还是选择和梦工厂签约。因为要在《霸王别姬》中出演菊仙一角,赵坤有意让她在香港多锻炼一下,尤其是古装戏方面的。

这不李锦文出马,很快就给她接了一部叫《审死官》的古装戏。

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邵氏旗下的大都会电影制作公司。

自从85年邵氏宣布停产之后,六叔的红颜知己方逸华便成立了这家公司。

这部《审死官》是由粤剧经典曲目改编的,导演是杜琪峰,主演据说一开始定的是周闰发和梅艳芳。不知何故后来换了此时风头正劲的周星星和梅艳芳搭档。

盖丽出演女二号,出演一个身负千古奇冤的寡妇。

之前两次赵坤都用了大量的tvb的演员,这次方逸华能够同意让盖丽出演女二号明显是还人情。

当然主要原因还在于《饮食男女》在香港和东南亚都卖得不错,尤其是湾湾地区卖得特别好,名列湾湾年度票房榜的前十。

可惜这个票房和梦工厂影业没关系,当初放映版权是一次性买断。不得不说,当下湾湾的片商在购买港片方面出手都很大方。

比如类似双周一成主演的电影,动辄都是上千万港币。这等于差不多湾湾一地,就能收回电影的投资了。

也难怪如今的港片和湾湾那边联系很紧密,对于大陆往往都是可劲儿地黑。

这点不得不说程龙的电影,一直以来对内地都相对比较友好,也算是在港片中独树一帜。

扯的有点远了,言归正传。

盖丽作为《饮食男女》的女一号,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气,关键片酬便宜,仅仅才十万港币,小六方逸华自然非常欢迎。

因为周星星现在的档期很紧,这部电影要下个月才能开机。盖丽想要在香港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语言关。

想要掌握一门语言,环境很重要,顺便在公司打打杂,至于住嘛,当然是黄埔花园的房子。那边靠海,尤为潮湿,免得没人住,房子里的东西发霉。

其实赵坤刚刚说到去年也这么热时,让陈虹不由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同样很热,刚刚搬进铁二区·

如今不知不觉两人在一起已经一年了。

车里,赵坤和陈虹聊着房子的事儿。如今华侨公寓那边的房子已经晾的差不多了,剩下就是打扫,购置家具家电等软装部分。

赵坤嫌麻烦,陈虹却要事事跟他商量。

管琥坐在后排跟一透明人似的,一言不发。

说实话,此时他内心是很羡慕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导演,不但作品出色,身边还有贤内助,更有红颜知己相伴。

他虽然还未正式毕业,但工作单位已经落实了,追随父辈的脚步,落实在了北影厂。只是可惜现在的北影厂早已不是过去的北影厂。

而且就算北影厂还能延续过去的荣光,他作为新丁,想要按部就班独立执导,最起码得需要十年的磨练。

可惜,他等不及了,他也想象赵坤那样早早地拿起导筒,潇洒写意地施展自已的才华,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观众的掌声。

之前赵坤给邱里涛画大饼他都看在眼里,虽说是画大饼,但他不认为赵坤会说话不算数。这也令他看到机会了,相比在北影厂按部就班地熬资历,还不如跟着赵坤干来得痛快。

更重要的是接下去还有一部投资三千万的大制作,此时的他和王睿一样,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只是看到此时赵坤和陈虹正聊的热闹,他一时不好开口。

车子开进了北影厂,在洗印车间门口停下来,也打断了管琥的思绪。

不等赵坤起身,他抢先一步打开侧门,接着又跑进车间去叫人。

作为北影厂的子弟,他在这里再熟悉不过了,到处都是叔叔大爷、哥哥姐姐。

赵坤也早就跟这边联系好了,相比之前的抠抠索索,此时的他可谓财大气粗,这次足足留出了一百万港币做后期。

而且和北影厂都是用港币结算,这可也是创汇啊!

尽管此时北影厂早已积重难返,赵坤的这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但蚊子腿也是肉不是,北影厂的积极性很高。

看着所有胶片卸下来,送入洗印车间的库房,赵坤这才把心放下。

胶片时代,投资几百、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创作成果全都凝结在这一盘盘的黑色胶片中,稍有闪失,就意味着所有这些全都打水漂了。

所以很多时候电影都是一边拍,一边冲印,除了拍摄本身的需要之外,也不失是保存成果的好办法。

赵坤暗暗告诫自己下次绝不能这么干了。

洗印车间的车间主任是老相识了,这次赵坤出手大方,特意过来打了招呼。

洗印车间内部是严禁烟火,两人特意走到外面的路边,赵坤递上一根,问道:“主任,这次大概需要多久?”

“这次你拿过来的胶片比上次多一倍都不止,起码得—呢,一个礼拜吧。

“成,麻烦主任了。”

赵坤道谢的同时,悄悄将一个信封塞进主任的口袋。

主任没有哎声,待一支烟抽完,才淡淡地说道:“五天后你过来拿吧。”

“ok!”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