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227章

第227章

2月27日晚,七点十九分二十秒。

“本台消息,在今天凌晨闭幕的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我国青年导演赵坤凭借影片《穆棱河畔》获得最佳导演奖。这是继《红高粱》、《晚钟》、《本命年》之后,我国电影再次在该电影节上斩获大奖。

值得一提的是,赵坤导演早在去年就凭借其毕业短片,勇夺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的最佳短片金熊奖。

今年再度获奖,也使他成为柏林国际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获得者。

同时,另一部入围该电影节的我国电影《大太监》同样表现不俗,获得了特别提及的奖项

“下面播送国际新闻,以老美为首的多国部队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将于当地时间午夜十二点正式停火——”

尽管这只是一条插播在国际新闻前面仅40秒的口播新闻,但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由领导看到这条新闻露出由衷的微笑,这是他调任到广电,分管电影事务以来,做出的实打实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赵坤就是在他关怀下成长的。因为去年这个时候,就是他的一通电话,才使得赵坤留在了北电。

龙江的大领导同样看到了这则新闻,惊讶之馀,不由对旁边的秘书道:“郭老这个外孙真是不得了,又得奖了。”

能够上新闻联播,说明这是国家认可。或许,赵坤如果能再拿几个奖的话,就要被称为青年导演艺术家了。

鸡西,赵家。

此刻赵矿长夫妇正陪着老矿长郭大强小酌,在一字不漏看完这条新闻之后,郭大强老怀宽慰,主动端起杯子敬女婿道:“新华,你培养了一个好儿子,给我们赵郭两家争光了。”

“爸,还有我呢!”郭丽顿时吃醋道。

老郭头斜了自家闺女一眼,一脸霸气道:“你?哼!坤坤要是真听你的话,哪来现在的成就,你心里没数吗?”

没错,当年赵坤要学画画,而后报考央美和电影学院,都是赵矿长一手大力支持的。

赵矿长则诚恳道:“爸,我的情况您又不是不晓得,哪有时间管孩子,平时都是丽丽的督促。而且我觉得坤坤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这跟他打小在您身边长大,受您的教导分不开的。”

“新华,你这夸张了—”

郭大强自认对赵坤除了溺爱,没跟他教导什么,顶多就是讲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战斗故事,而且这里面还有很大的吹嘘成分。

所以一开始被女婿拍的有点不好意思,但转念一想,也是正是因为如此才培养了赵坤坚定的性格。就象自己的老儿子郭晓鹏,从小到大一直不着调,可眼下闯荡老毛子的地盘,照样挣了大钱。

老头虽然嘴上不说,对小儿子一百个嫌弃,其实内心骄傲着呢。

心情大好的老郭头不出意料地喝多了。

京城玉渊潭边上某大院。

自从父亲去世后,谢飞老师便陪着老红军出身的母亲从东城的前圆恩寺胡同的四合院搬到了这里。

他兄弟姊妹七人,唯有他一直陪在老母亲身边,

当看到这条新闻时,他就满脸自豪地和老母亲介绍道:“这个赵坤就是我的学生,过年时候家里的松子、蘑菇啥的都是他送来的。”

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且经历过无数风波的王老太太瞅了一眼自己这个眼瞅着快五十的三儿子,嗔道:“你别得意,看看你学生都超过你了,你这个老师还怎么当哟!”

“妈,瞧您说的,学生取得的荣誉也少不了我这个老师的培养。”

话虽这么说,但谢飞老师此时心里也难免打鼓,每个人都这么说,总不是这么回事。

老郑还好点,毕竟他工作的重点在教程方面。

可自己呢,一向被外界称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尽管去年拿了个杰出艺术责献奖,但和赵坤最佳导演奖一比,确实有点不够分量,看起来自己还得继续努力,找个好本子,冲击一下更高的奖项。

哎,上回在《长城》杂志上看过的那部《香魂塘畔的香油坊》的中篇小说相当不错,

而且以他的经验判断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

原本今年学校教程改革,要编新教材,并指定由他和老郑执笔,所以他一开始打算放一放,等完成编写新教材的任务后再说。

现在看来,改编剧本的工作也要放到工作日程上来。

赵坤获奖的消息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之前就说过,在这个年代,尽管打开国门已十多年,可源自于自身底子太薄,加之闭关锁国已久,依旧急需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开创改开的大好局面。

于是乎当赵坤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继张一谋以后,咱们国家又出了一个很牛逼的年轻导演。

只是此时的柏林却是另一幅景象。

当听到从于大姐口中说出《大太监》的版权交易金额时,姜闻满脸不敢相信,瞪着牛眼道:“才一万二?于大姐,您这不会搞错吧,怎么才这么一点儿!”

花几百万投资,他和小庆、田壮花了无数心血,耗费了近两年时间打造的这部晚清宫廷电影,居然在交易市场受到极大的冷遇,交易金额才一万二美金,比去年赵坤那部仅有三分钟的短片都不如,怎么能让他接受呢?

在座的田壮、庆奶和王主任同样都觉得不可思议,虽说之前《大太监》确实无人问津,但再怎么说也拿了个特别提及的鼓励奖,获奖作品一向受到片商的青睐,怎么可能这么一点呢?

于大姐一脸苦涩道:“不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这部片子我觉得还是更适合华人观众,欧洲人不爱看—”

她话音未落,姜闻就打断道:“《末代皇帝》不是在欧洲挺受欢迎的嘛!”

原本就不爽的于大姐沉下脸道:“《末代皇帝》是英语片,更是一部西方视角的电影。”

ko!

其实碍于田壮,于大姐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末代皇帝》是意大利导演的作品。”

《末代皇帝》从开场的阴间视角,再到用西方普世价值观解构薄仪不由自主的人生宿命。说白了就是以西方人的外人视角对薄仪这个人物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更使得符合西方人的口味,迎合西方市场。

这个大家都看的明白。

你姜闻和田壮就算再有才,那也是从中国人的思维来创作《大太监》这部作品,可惜西方观众对此并不买帐,所以别扯什么《末代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