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127章 提携

第127章 提携

房子确实是目前困扰赵坤最大的问题,

堂堂穿越人土,居然为房子犯愁,传出去真的会让人笑掉大牙的。人家东厂厂公在这个时代早就有了八百平方公里——呸,八百平方米的大庄园。

眼下京城唯一在售的商品房楼盘只有南城的方庄,房价2000一平。这在平均工资只有200出头的年代里,无异于天价,只有名流、大款才能买得起。

针对方庄的房价,明年民人日报会发表一篇名为《房价猛涨,百姓望楼兴叹》的文章,文中发出“方庄楼市最高价已达每平方米2300元,令人咋舌。”的感叹。

另外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位于朝阳大屯乡的亚运村就要上市了,因为拥有涉外资格,房价更是贵的离谱。

200多平米的大平层,四居室,全装修,24小时热水,售价高达每平米4000外汇券。。

看似天价,但一个社会哪怕再穷,也不会缺有钱人。亚运村看力打造京城第一个“富人区”的概念,吸引了一大批先富者。

“拿大哥大,开汽车,住亚运村。”的口号,在九十年代初期一度风靡。

传说中刘欢以1200元每平米的价格,在亚运村买了一套180平的复式,那是开发商给他的内部价,主要是看中当时因唱《亚洲雄风》爆火的人气,把他当作楼盘的形象代言人。

一般人上哪儿去找这种好事?

至于小说中最流行的花一两万买一套四合院这种桥段,别闹。就在不久前,

京城刚刚爆出一个大新闻,就是成龙大哥以五十万每套的价格,一下子买下了八套四合院,总价四百万。

这无异于后世一个大明星以五千万的高价,一口气买下八套豪宅,总价四个亿。

虽说成龙大哥买的四合院大都是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比如他买下的其中一套就是康有为的老宅。

但普通的一进两进四合院也不便宜,什么一两万就能买一套,这个价格可能在十年前还能实现,如今无异于痴人做梦。

少说也要一二十万,甚至更贵。

再说了,赵坤现在对四合院根本不感冒,他在马甸住够了,夏天热、蚊虫多,冬天冷,没法洗澡,上个厕所还得往外跑。

至于投资属性,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上辈子,赵坤曾经看到一篇报道,就是一个富商在九十年代中期,花900万买了一套三进正座四合院,大致和厂公那八百平米的四合院差不多大,到了2023

年,这座四合院以2亿的价格售出。

看似利润惊人,但掐指一算,复合年化收益率也就在12左右,有这钱还不如买茅台股票呢,起码有超过30的复合年化收益率。

虽然赵坤刚刚收到由青影厂转出的二十二万元的巨款,但这些钱他要留着做电影后期,还有明年出国参加电影节的费用。

现在买房子只能是奢望,最靠谱的还是暂时租房。

最好能租一套带厨卫的楼房,为即将到来的陈虹营造一方温馨欢愉的小天地可是想找这样的房子很难。

京城现在的楼房,要么是五六十年代建的筒子楼,要么就是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建的那种一梯六户厨卫公用的六层板楼。

筒子楼大家都知道,就是中间一条过道,房间在南北两侧,过道里做饭,楼梯口是公用的水房和厕所。

一梯六户的板楼,有点象现在两室一厅格局,就是一扇大门进去,一条过道,北边是卫生间和开式公用厨房,两间南房,一间北房,分别住三户人家。

隔着楼梯对面的格局也一样,相当于两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住了六户人家。

真正有独立厨卫的房子得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建的楼房,或者是干部房。

而且现在楼房基本上都是公家的,但凡腾退出来一套,后面排队等着分房的人多的是。能够掌出来出租的房源极少。

赵坤只能委托王睿和赵晓丁帮忙打听,他们俩家都住在西城,

东富西贵,西城是大院最集中的地块,大部分部委、军队和央企总部都在那一块,从建国初期一直到现在,建了很多住宅小区。

另外就是西城的地段,无论向北来位于蓟门桥的北电,还是往东去北极阁三条的青艺,都方便。

瞧瞧,为了能够和陈虹一起实现人生大和谐的目标,赵坤果然是用心良苦。

大恩不言谢,唯有野山参来报。

在赵矿长和郭处长的眼里,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和老师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而且这次赵坤又能顺利地留在北电,解决了编制和户口的问题,郑老师和谢飞老师居功至伟。

眼瞅着马上要端午节,两人精心准备了节礼。

除了常规的蜂蜜、松子、木耳和榛蘑之外,还有稀罕的野山参和林蛙油。

忙完学校的事儿之后,赵坤先跑了一趟谢飞老师的家,然后打着上门蹭饭的名义,跟着下班的郑老师一起回家。

郑老师对赵坤的行径很无奈。

“赵坤,你每次这样大包小包的影响不好,以后不可以了。”

前两次赵坤还没分配工作,打着师生情谊的旗号还勉强说得过去,现在赵坤已经正式入职了,除了师生,还有一层上下级的关系。

就算是祁同伟也不敢明晃晃地扛着东西,跑到省委大院给高育良送礼,必须要考虑影响。

“是啊,小赵,你每次都这么客气,下次可不敢让你进门了。”师母也跟着道。

话虽这么说,师母脸上还是抑制不住满意的笑容,野山参和林蛙油可都是好东西啊!

尤其是野山参,过年前赵坤就送过来一支,效果杠杠的,谁用谁知道。

为此,师母特意炒了两个硬菜,又开了一瓶郑老师珍藏已久的五粮液,让师生二人小酌。

赵坤敬了郑老师一杯后,问道:“老师,您打算让我教什么?”

郑老师笑道:“你不是还要做后期嘛,还有时间上课?”

赵坤一听就乐道:“这么说,我不用上课也能白拿工资。”

“想什么好事呢!”

郑老师嗔怪地了他一眼,沉吟道:“学校准备进行教程改革,具体到我们导演系,将在下个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程研讨。总结近三十年来,尤其是复学之后这十多年的导演教程和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新形势下的适应问题。同时参照国外电影院校的教程模式和做法,对导演学科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规格,

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以及每门课程的阶段的教程大纲,做一次充分的研讨。”

赵坤听了半天,大致能听明白郑老师的这番话,无非就是以前的教程内容和模式过时了,需要改革。另外导演系目前的教程任务函盖了夜大学、各类进修班、大专、本科,以及研究生等众多班级,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可这种战略层面上的教程研讨,那不是得象郑老师、谢飞老师这种的学科带头人关起门来商量的事吗?

关自己这个刚刚入职的萌新什么事儿?

赵坤一脸莫名地问道:“老师,那然后呢?”

“呢——”

郑老师瞅着对面那双清澈而愚蠢的眼睛,手指敲着桌面,恨铁不成钢道:“我跟你说这么多,就是想让你参与进来。你的《黑洞》拿了奖,包括现在的这部《穆棱河畔》,题材、故事,包括展现手法都有别于传统,说明你很有想法。我们的教程研讨和改革,就是需要有新想法!新思维!明白了吗?”

话虽然说的冠冕堂皇,但郑老师此时内心还是忍不住吐槽,要不是老子看你小子顺眼,你以为这种好事能轮得到你?

“明白!明白!”

赵坤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郑老师这是要提携自己,连忙露出感激的笑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