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冰?
正在干饭的赵坤探头朝门口张望,果然看到了穿着一身米白色长款羽绒服,戴着一顶可爱的红色绒线帽的李冰。
“冰冰,你的戏拍完了?啥时候回来的?”
李冰看到开门的是张燕,也不由愣了一下,刚想张口,听到里面赵坤的声音,顿时喜笑颜开,用欢快的声音道:“哥,我戏拍完了,今天刚回来。”
说着,又朝张燕点点头,喊了声:“燕子姐!”
“刚回来怎么不好好休息,倒倒时差,跑我这儿来了?”赵坤起身迎出来道。
“好多同学都提前到校了,宿舍里忒闹腾,就想到您这儿来躲清静。另外也想当面恭喜一下您拿了金球奖,入围了奥斯卡。”李冰一边脱着羽绒外套,一边笑道。
今年主要是过年早,1月23日春节,因此寒假放得早,开学也比往年早了十来天。
只不过今年张燕和李冰因为工作的原因都没能回家过年,今天正好凑一块儿了。
“电话里不是早就恭喜过了嘛,非得还要当面恭喜呀。吃了没,正好燕子刚刚拿来了不少饺子,来一碗?”赵坤笑道。
“都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本来就想来您这儿蹭饭的,正好赶上了。”
李冰如今算是彻底历练出来了,这小嘴叭叭的,特别会说话。
不过既然想要当演员,她如果还象当初那样沉默、害羞肯定不行。首先就得要解放天性,说白了就是要脸皮厚,得放得开。
李冰显然早就过了这一关,已经进入到高情商的阶段。
此时她说着,还不忘转头跟张燕道:“燕子姐,谢谢你!”
张燕也是抿嘴一笑:“这有啥好谢的,这不正好赶上了嘛!有好几种馅呢,想吃点啥?”
“真的啊,都有些啥?”
“你自己过来挑。”
还别说,这俩个姑娘一来,叽叽喳喳的,倒是给原本家里增添了不少生气。
吃了一盘子洋柿子鸡蛋馅的饺子,李冰和张燕便准备告辞了。
可能一开始来的时候李冰或许有些想法,毕竟再过大半个月就是她二十岁的生日了。
要是搁东北老家,岁数已经及格了,该嫁人了。可能在岁数及格之前就已经找好了对象,早就矿上学会妖精打架了。
可惜不巧,张燕也在。
第二天下午,青影厂筹备组办公室。
赵坤和《京城晚报》的记者黄大发相对而坐。赵坤正在摆弄着桌上的茶具,洗茶、烫杯一番流程,黄大发也是饶有兴趣地看着。
目前这种所谓的功夫茶已经在京城开始流行了,动不动就是什么大红袍、铁观音、湾湾冻顶乌龙啥的,属于高档消费。
但赵坤泡的依旧是龙井,一芽两叶的那种,在绿茶等级中算是二级茶,却是产自西湖旁边的内核产区,也属难得。
毕竟那边一年的产量就那么多,除去贡品和内部收购的之外,绝大部分是需要出口创汇的。现在市面上的那些西湖龙井大部分都是来自富阳和桐庐一带的所谓钱塘产区。
赵坤的这些茶叶还是通过徐风以港商的身份从当地的外销部门购得的。
一番流程过后,赵坤将过滤好的茶水倒入两个精致的茶杯,用夹子夹了一杯送到黄大发面前。
“请用茶。”
黄大发小心翼翼地端起来先闻了闻香味,然后吹了吹,小小地尝了一口,神情夸张道:“真香!好茶!”
其实来自东北的她骨子里就是个糙妹子,压根就尝不出什么好坏来,既然赵坤这么有兴趣,自然是要捧场的。
当然她也没有忘了本职工作,拿出一个小小的录音机,道:“找坤导演,可以开始了吗?”
后世那些大行其道的数码录音笔要到2000年以后才会出现,现在的记者采访都是带这种袖珍便携式的磁带录音机。
赵坤点了点头,顺手又给两人倒了一杯。
这是他计划中的最后一次采访,前几次都给了央视、新华社等几家国家级媒体,接受地方媒体的采访还是第一次。
黄大发按下录音键,开口提问道:“先谈谈这次获奖的感受吧?”
“呃,感觉很惊喜!虽说之前有很多报道将《霸王别姬》列为最佳外语片奖的最大热门,但有句话你不知道听说过没有,就是大热必死”,就好比这次从《义海雄风》同样各个提名的呼声都很高,但最后却颗粒无收。
所以在公布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感觉特别惊喜,同时也松了一口气,总算对《霸王别姬》的整个创作团队,尤其是大支持这部电影的观众有了交代,。”
“那你认为他们把奖颁给你的原因是什么?”她接着问。
咦,这妹子不按常理出牌啊,之前所有的采访都没有问到过类似这种犀利的问题。
赵坤顿了顿,随即笑道:“评委都有自己的审美追求和判断力,或许《霸王别姬》刚好符合这个标准。而且我们不能否认《霸王别姬》确实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切!
黄大发暗自撇嘴,但也没揪着不放,问道:“获奖以后会有什么变化吗,比如在选择题材方面,有没有好莱坞的公司向你发出邀请呢?”
“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吧。至于你说的那些邀请,其实在获奖以前就有,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拍自己创作的电影,对于那些命题作文并不擅长。“
黄大发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忙问:“能具体透露一下是哪家公司吗?为什么说是命题作文呢?”
其实这年头国人对老美和好莱坞都充满了滤镜,实际上并不了解其具体的运行结构,赵坤只能帮她科普了一下好莱坞的运行规则,比如制片人中心制,还是剧本啥的。
但至于具体公司他并没有透露,只是说六大之一。其实这一猜就能猜出来,目前跟他合作最紧密的只有刚刚被本子收购的哥伦比亚公司。
黄大发显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继续按照题本提问道:“马上又要到奥斯卡了,你的两部作品又入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都说金球奖是奥斯卡的风向标,你觉得会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的中国导演吗?”
“当然期待了,不过这个我要说明一下,金球奖在好莱坞的影响力很大,但在业界的权威性真的不高,美国人当它是一台好看的晚会,所以大家不用太有——呃,那种比较激动的情绪。而且金球奖和奥斯卡的评选标准完全不同,我个人觉得有希望,很期待,但最终能不能得奖只能看天意了。”
关于奥斯卡赵坤可不敢把话说满,毕竟后世喊了那么多年的“冲奥”口号,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拿到奥斯卡的中国人竞然是一向不受奖项待见的程龙大哥。
黄大发点点头,表示赞同。许是憋屈太久了,这次《霸王别姬》拿了金球奖之后,国内的媒体都太过乐观了,好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非《霸王别姬》莫非。
至于为什么不是《黑色通辑令》呢,只能说这部电影的主题和主流价值观不符,更象是赵坤的一部炫技之作。
更关键是这部电影后面还挂着“英属香港”的标签,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一部纯正的中国电影,只能算是一部华语电影。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