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洛京震怒,荆襄固防
洛阳,魏王宫。
新晋魏王曹丕高踞于御座之上,冕旒下的面庞本应洋溢着初掌权柄的威仪,此刻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殿内气氛凝重,侍立的华歆、贾诩、陈群等重臣皆摒息垂首,不敢直视王座上的怒火。
一份来自襄阳的紧急军报,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打破了朝堂短暂的平静。
“废物!一群废物!”曹丕猛地将绢帛掷于殿下,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显得有些尖利:
“策反孟达,收取上庸,如此万全之策,竟毁于一旦!申耽被杀,申仪被囚,孟达那个蠢材竟去向关羽请罪!我大魏的脸面,都被尔等丢尽了!”
他的目光如刀,狠狠剐向跪在殿中的信使,那信使是曹仁的心腹,此刻伏在地上,瑟瑟发抖,连称“大王息怒”。
曹丕的怒火并未因此稍减,反而愈发炽盛。他继位以来,亟需一场对外胜利来稳固权威,压服境内那些仍心怀汉室的暗流。
原本指望曹仁在荆州方向能有所建树,哪怕只是拿下上庸这颗钉子,也能对荆州形成夹击之势,大大缓解襄阳一线的压力。可如今,非但寸功未立,反而损兵折将(指失去孟达申耽这颗重要棋子),策划已久的阴谋彻底破产。
“曹子孝(曹仁字)坐镇襄阳,手握重兵,就连一个内忧外患的荆州都奈何不得吗?关羽老迈,其子关平不过一黄口小儿,竟能让尔等如此束手无策?”
曹丕的话语如同冰锥,刺入在场每一位与荆州事务相关的官员心中。他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失败发生在那个曾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羽,以及那个据说侥幸赢了吕蒙一次的关平手上。这让他感觉自己被昔日的手下败将(指刘备集团)狠狠羞辱了。
“大王息怒。”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司马懿出列躬身,“襄樊一线,关云长父子新胜之馀,士气正旺,加之已稳固上庸,侧翼无忧,其势难撄。曹仁虽欲进取,然荆州军防备森严,急切间难以下手。此次上庸之事,乃孟达、申氏首鼠两端,行事不密所致,非战之罪也。”
司马懿的话看似在为曹仁开脱,实则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叛降者的无能,既稍稍平息了曹丕对曹仁的直接怒火,又点出了当前荆州的强势现状。
他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深知曹丕对宗室老将的微妙心态,过分的斥责反而可能激起曹仁的抵触,于大局不利。
曹丕冷哼一声,并未完全接受,但脸色稍霁:“哦?依仲达之见,我大魏就该坐视关羽父子在荆州坐大不成?”
“非也。”司马懿从容应答,“臣以为,当下不宜再对荆州发动大规模攻势。关羽、关平锋芒正盛,强攻恐难奏效,若再失利,徒损军威。且我军新定中原,河北诸州仍需安抚,内部稳固方为根本。”
他略微停顿,观察了一下曹丕的反应,继续道:“然,岂能让蜀寇安稳发展?臣有一计,可令刘备首尾难顾。”
“讲!”
“刘备虽据益州,然南中之地,蛮夷杂处,其王孟获等部,向来不服王化。我可遣精干之士,携重金、许官职,潜入南中,广结蛮首,煽动其叛。一旦南中烽火四起,刘备必然分兵平乱,其国力消耗,荆州之后援亦必吃紧。届时,我再观衅而动,或南下荆州,或西图汉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番话,将战略重心从直接的军事对抗转向了更深层次的地缘博弈,正中曹丕下怀。曹丕沉吟起来,相比于硬碰硬的攻城略地,这种成本更低、收益可能更大的策略,更符合他目前巩固权力、积蓄实力的须求。
一旁的贾诩此时也微微颔首,出言附和:“司马侍中之言,老成谋国。孙权虽表面臣服,其心难测。若我大军久困于荆州,东吴恐生异心。先定内部,搅乱蜀之后方,方为上策。”
两位内核谋臣的意见统一,让曹丕彻底冷静下来。他看了一眼跪地的信使,挥挥手:“传令曹仁,暂缓对荆州的军事行动,紧守樊城,加固城防,没有本王诏令,不得轻举妄动!另,司马懿,连络南中之事,由你负责遴选人手,尽快办理!”
“臣,领旨!”司马懿躬身应命,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
几乎在曹丕做出决策的同时,千里之外的襄阳城。
沙摩柯已于日前自房陵返回,正在关羽的荆州牧府中禀报上庸之行的详细经过及后续安排。
“大帅,上庸三郡已初步安定。申仪党羽正在清查,关都督已委任可靠将领接防各处关隘。孟达已带来,请大帅定夺。
关羽抚着长髯,丹凤眼中满是欣慰之色:“沙将军你辛苦了,此事你们处理得极好!快刀斩乱麻,拔除了这颗背侧的毒钉,使我荆州北境无忧矣!为父当初让你独当一面,确是明智之举。”
“全赖将军威名与将士用命。”沙摩柯回道,“然,曹仁在樊城蠢蠢欲动,虽此次挫败其阴谋,但魏国绝不会善罢甘休。关都督以为,曹丕新立,急需立威,此番受挫,或许会促使他采取更激烈的报复手段。”
关羽傲然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道为我们还怕他曹子孝不成?”
“将军神武,自然不惧。”关平都督说,“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担心,曹丕若强攻荆州不利,可能会效仿当年曹操连络辽东公孙渊牵制袁尚之故智,转而策动我季汉后方生乱。”
“后方?”关羽眉头微皱,“你是说……南中?”
“正是。”沙摩柯点头,“南中蛮王孟获等人,向来割据自雄,对成都政令阳奉阴违。若曹魏许以重利,遣人挑唆,难保不会生出事端。一旦南中叛乱,大王(刘备)在成都必然震动,需分兵平定,则我们荆州所需之兵员、粮秣补给,恐会受到影响。”
关羽闻言,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虽傲,却不乏战略眼光,深知后方稳定的重要性。“你们所虑甚是。此事,应立即禀报大王与孔明军师,请他们早作提防。”
“关都督已拟好密奏,请将军过目后,即可用六百里加急送往成都。”沙摩柯从袖中取出一封关平交给他的书信。
关羽接过,快速浏览一遍,见关平在信中不仅预警了南中可能出现的隐患,还提出了“加强边防、派能吏抚慰、分化蛮部”等初步建议,不由得再次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其思虑之周详,远见之卓识,已远超寻常将领。
“好!”关羽提笔,在奏疏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用了印信。
新书求收藏,求打赏,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