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三国关平续国祚兴汉室 > 第四十五章王命嘉奖,二路伐魏

第四十五章王命嘉奖,二路伐魏

第45章:王命嘉奖,两路伐魏

江陵城将军府议事厅内,气氛庄重中透着灼热。关羽高坐主位,丹凤眼微眯,手中明黄色帛书在烛光下泛着威严的光泽。关平、赵云、潘浚、于禁等文武分列两侧,肃然而立。

关羽缓缓展开帛书,声若洪钟:“大王旨意,嘉我荆州将士戮力同心,破吴虏,保疆土,扬我大汉军威!”声音在厅内回荡,每个字都带着铁与血的分量。

“大王万年!”众将齐声应和,声震屋瓦。关平静立其中,感受到这种冷兵器时代特有的荣誉感在胸中激荡,却仍保持着超乎年龄的沉静。他微微垂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的神情,将每个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这是他一贯的“谨慎”,于喧哗中保持清醒。

关羽的目光第一个落在关平身上,锐利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平儿,临危受命,坚守江陵,巧施妙计败吕蒙,生擒吴将。,假节,仍都督荆南诸军事,协理荆州北事。”

关平稳步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沉稳有力:“末将谢大王隆恩!必竭尽全力,不负重托!”他能感受到身后众将的目光——赵云的欣赏,潘浚的钦佩,于禁复杂的审视,都在这沉稳一拜中化作无声的认可。

封赏继续,赵云晋位镇东将军,潘浚赐爵关内侯,于禁表为讨逆将军一连串的嘉奖让厅内气氛愈发热烈。然而就在这满堂欢欣之际,关平却微微蹙眉,目光不自觉地投向悬挂的巨幅地图——他深知,荣耀背后,往往暗藏更大的责任。

果然,关羽语气一转,变得凝重:“然,大王与军师深谋远虑,皆知国贼曹丕方是心腹大患!今日之赏,亦是明日之战鼓!”

他手指地图,声调陡然拔高:“大王已定下战略——兵分两路,大举北伐!”此言一出,满堂皆静,随即爆发出更强烈的战意。

关羽详细阐述西路由刘备亲征,东路由自己挂帅后,突然停顿,目光再次落到关平身上:“军师特意言明,东路大军需设一军师将军,参赞军机,统筹粮草。此重任,非平儿莫属!”

这一刻,关平心中波澜骤起。军师将军!这不仅是职位,更是战略地位的确认。但他很快压下激荡的心绪,再次拜倒:“末将领命!”声音依旧沉稳,唯有微微颤斗的指尖泄露了内心的激动。这正是他性格中“慎”与“勇”的完美融合——面对重任不失冷静,承接使命毫不退缩。

赵云率先拱手:“恭喜少将军!云必竭诚相助,共破国贼!”潘浚、于禁等人纷纷道贺。于禁更是感慨:“少将军文韬武略,洞察先机,有此安排,实乃我军之幸!”这番话出自曾为曹魏大将的于禁之口,格外有分量。

关羽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出当前要务:集成荆州资源、稳固防线、施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每说到一处,关平都微微颔首,眼神中闪铄着深思的光芒。

当听到要自己继续坐镇江陵,总督荆南时,关平上前一步,声音清淅而坚定:“父帅,末将有一言。”得到关羽首肯后,他继续道:“集成荆州,不仅要粮草丰足,更要深固根本。末将建议,在荆南兴修水利,推广新式农具;在江陵设立军工作坊,改良军械;同时遣使连络五溪蛮族,以礼相待,使其不为东吴所用。”

这番话条理分明,既见深谋远虑,又显务实精神,正是“谋士之脑”与“雄主之魄”的结合。关羽闻言,眼中赞赏更深:“准!”

议事结束后,众将陆续离去。关平却留在厅中,走到巨幅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荆州北境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城池。他的目光深邃,既看到了眼前的防务,更看到了未来北伐的漫漫长路。

赵云去而复返,见他独对地图沉思,不禁笑道:“少将军还在筹划?”

关平转身,神色凝重:“子龙将军,北伐之路,关乎国运。我军虽胜,然曹魏根基深厚,东吴虎视眈眈。之策,不仅要做得象,更要做得巧。我要让孙权相信我们真要东征,又要让曹丕觉得我们无力北伐。”

赵云抚须点头:“少将军思虑周详。不知有何妙计?”

关平走近几步,低声道:“可令水军每日在江上操练,多造声势;同时放出消息,说我军正在搜集战船,预备东下。而对曹魏方面”他声音更轻,“可遣细作在襄阳散播流言,称我军新胜,需要长期休整。”

这一明一暗的安排,既显“石破天惊”的魄力,又见“静水流深”的谨慎。赵云眼中闪过惊叹:“少将军果然已具统帅之才!”

夜色渐深,关平独自走在回府的路上。月光洒在他年轻却坚毅的脸上,映出一双格外明亮的眼睛。他知道,从“慎勇”到“大智大勇”的蜕变,就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夜中悄然完成。

在书房内,他提笔写下“兴革十策”,从农事到兵制,从外交到内政,每一条都凝聚着他对未来的深思。写至深夜,他搁笔望月,心中壑然:“静时算无遗策,动时敢撼天威。这条路,我关平定要陪着父亲,陪着大汉的英杰们,坚定地走下去!”

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