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三国关平续国祚兴汉室 > 第二十八章降将归心,纳于禁

第二十八章降将归心,纳于禁

第28章:降将归心,纳于禁

江陵都督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关平沉思的面庞。案头堆放着潘浚送来的内政简报、赵累传回的北部军情,以及殷主簿关于吏治清查的最终报告。荆州这台庞大的机器,正在他的推动下,艰难却坚定地重新运转起来。

然而,有一件事始终萦绕在他心头——如何处理那些被俘的曹魏高级将领,尤其是那位曾威名赫赫,如今却声名扫地的左将军、益寿亭侯,于禁。

于禁被俘后,一直被单独关押在一处清净但守卫森严的院落,待遇上未曾短缺,却也未曾有任何人前去探视。这种被遗忘般的冷处理,对于一位曾经位高权重的老将而言,或许比严刑拷打更是一种煎熬。关平深知,于禁的归降与否,意义重大。这不仅关乎一位将领的得失,更关乎未来北伐时,如何对待曹魏降将的风向标。

“来人。”关平放下手中的竹简,“带路,我去见于文则将军。”

亲兵略显诧异,但还是立刻遵命。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外。守卫见是关平,无声行礼后打开院门

院内,于禁正坐在石凳上,望着院中一棵光秃秃的槐树发呆。他须发白了大半,面容憔瘁,眼神空洞,往日的威严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种深沉的暮气和难以化解的羞愧。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头,看到是关平,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又恢复了死寂。他认得关平,这个在战场上让他一败涂地的年轻人。

“于将军,别来无恙。”关平挥退左右,独自走进院内,语气平静,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倨傲。

于禁嘴角牵动了一下,露出一抹苦涩至极的笑:“阶下之囚,有何恙可别?关都督是来取笑于某这败军之将、失节之人的么?”他的声音沙哑,带着自嘲和绝望。

关平在于禁对面的石凳上坐下,目光直视着他:“将军此言差矣。我此来,非为取笑,而是想与将军聊聊过去,聊聊现在,也聊聊……未来。”

“未来?”于禁猛地抬头,眼中爆出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又迅速黯淡下去,惨笑道:“于某还有何未来可言?襄樊之败,水淹七军,屈膝投降……天下之大,已无我于文则立锥之地。曹公……魏王若知我降,必视我为仇寇;江东孙权,虚伪客套,实则轻贱;至于你季汉……呵呵,关云长傲视天下,岂能容我这般失节之人?”

他将自己的处境看得透彻,却也充满了悲观。这正是关平突破的关键。

关平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话锋一转,提起了于禁的辉煌过往:“将军过谦了。谁人不知,将军早年随鲍信讨黄巾,后归曹公,治军严整,法令如山。征吕布,讨张绣,平青州兵乱,临危不乱,稳如泰山。曹公曾赞曰:‘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此等功业,岂是一场天灾水祸所能尽掩?”

这番话,如同在干涸的心田注入了一丝清泉。于禁的身体微微颤斗,眼中流露出追忆和痛苦交织的复杂神色。那是他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光。

“然而,”关平语气转为沉重,“襄樊之战,汉水暴涨,实乃天灾,非战之罪。将军为保全数万将士性命,不得已而降,此乃仁者之心的无奈决择。对比庞德之刚烈,各有其境,难简单论对错。但曹丕之辈,心胸狭隘,必不能容。将军若返北地,恐非但无立锥之地,反而会受尽屈辱,甚至性命不保。”

关平的话,句句戳中于禁内心最深的恐惧。他投降后最怕的,就是面对旧主的责难和世人的唾弃。历史上曹丕让他拜谒曹操陵墓时观看其投降壁画的情节,关平虽未明言,但那种羞辱感,已被他精准预见。

于禁的脸色变得惨白,冷汗涔涔而下。关平的话,撕掉了他最后一丝自欺欺人的幻想。

关平见状,知道火候已到,语气转为诚恳而有力:“将军,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季汉上承汉室正统,汉中王仁德布于四海,诸葛军师智慧超群,我父虽性傲,却最敬重真正的豪杰。将军之才,在于治军、在于稳重,此正是我荆州新军所急需!我季汉欲北伐中原,兴复汉室,需要的正是将军这般经验丰富、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他站起身,对于禁拱手一礼:“于将军,曹魏已非明主,孙权乃反复小人。天下虽大,唯我季汉,有包容四海之胸襟,有中兴汉室之宏愿!将军若能弃暗投明,助我训练士卒,整饬军纪,他日随我军北上,克复中原,岂非既能洗刷前耻,又能重建功业,名垂青史?这,才是将军最好的归宿!”

这一拜,这一席话,如同惊雷,在于禁脑海中炸响。他呆呆地看着关平,这个年轻人没有轻视他,没有羞辱他,反而为他剖析局势,指出了一条看似不可能,却又充满诱惑的道路。洗刷耻辱,重建功业……这几个字,对他这个心死之人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可是……云长将军他……”于禁仍然顾虑关羽的态度。毕竟,他是向关羽投降的,这始终是横在两人之间的一根刺。

关平自信地笑了笑:“父亲那边,我自有分说。父亲敬重英雄,更以兴汉大业为重。将军之才,若能用于正道,父亲必会冰释前嫌。况且,届时将军是我关平力保并举荐之人!”

关平的保证,彻底打消了于禁最后的疑虑。他看着关平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从中看到了真诚、魄力和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或许,这真的是上天给他的一次机会?

于禁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袍,然后对着关平,这个年纪足以做他儿子的年轻人,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哽咽却无比清淅:“禁……败军之将,蒙都督不弃,剖析利害,指点迷津!都督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从今往后,于禁这条残命,便交付给都督,交付给季汉了!愿效犬马之劳,虽万死而不辞!”

关平上前一步,亲手扶起于禁:“我汉中王得于将军,如高祖得韩信也!将军且先安心休养,待我禀明父亲与汉中王,再为将军安排职司。眼下,正有一事,想请教将军……”

关平顺势开始向于禁请教曹魏北方的军制、将领特点以及中原的地理形势,于禁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关平的“洞察学习”能力悄然运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看着侃侃而谈、逐渐恢复生气的于禁,关平知道,荆州的实力,又悄然增加了一分。而于禁的归顺,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季汉,有足够的胸怀和实力,容纳天下英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