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京城天空湛蓝,阳光和煦。全国两会虽然尚未正式开幕,但紧张而有序的氛围已然笼罩在各代表团驻地。上午是代表报到和熟悉议程的时间,安排相对宽松。
方青云处理了几份从汉东传真过来的紧急文档后,看了一眼腕表,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他将秘书楚沐叫到自己在酒店套房的临时办公室。
“楚沐,”方青云放下手中的笔,语气平稳地吩咐道,“你现在去家里一趟,当面向你周阿姨转达我的安排。”
楚沐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凝神准备记录。
“第一件事,”方青云条理清淅地说道,“让周晓联系一下文静,让文静跟她对象张志远那边沟通好,约定在后天晚上,请张志远的父母或者家里能主事的人,到家里来一趟。双方家长正式见个面,把文静和志远的婚事具体商议一下。那天我会提前从会场回去。”
“第二件事,”方青云继续交代,“让周晓和青山提前准备好去裴家拜访的礼物。规格要够,既要体现诚意,也不能过于张扬。具体准备什么,让你周阿姨和青山他们俩斟酌,他们比较在行。时间定在两会闭幕后的第二天,那天我会在京城多停留一天,专门处理这件事。那天上午,我和周晓一起去裴家,把明远和裴雪的婚期正式定下来。”
这两件事,关乎侄女和儿子的终身大事,方青云在百忙之中安排得一丝不苟,时间点卡得精准,既不影响重要的会议,也显示出了对方、裴两家的充分尊重。
“都记清楚了吗?”方青云看向楚沐。
“记清楚了,书记。我重复一遍:第一,后天晚上,请张家长辈到家里商议方文静同志的婚事;第二,两会结束后第二天,您和周晓同志去裴家,商定方明远同志的婚期,礼物请周晓同志和青山同志提前备好。”楚沐流利地复述道。
“恩,去吧。跟你周阿姨说清楚,这边一切都好,让她不用惦记。”方青云挥了挥手。
“是,书记。”楚沐合上笔记本,微微躬身,退出了房间。
离开酒店,楚沐乘坐着汉东省驻京办事处的车辆,径直前往什刹海边的四合院。车子在胡同口停下,楚沐步行来到那扇熟悉的朱红门前,轻轻敲了敲。
开门的是周晓。看到楚沐,她有些意外,但立刻热情地将他让进院内:“楚秘书,你怎么过来了?是青云那边有什么事吗?”
“周阿姨,您叫我小楚就行。”楚沐连忙客气了一句,然后步入正题,“是方书记让我过来的,他有些关于家里的安排,让我当面转达给您。”
两人在堂屋坐下,楚沐没有多馀的寒喧,直接将方青云的两点指示清淅、完整地转达给了周晓,包括具体的时间节点和需要准备的事项。
周晓认真地听着,脸上逐渐露出安心的笑容。丈夫虽然公务缠身,但对家里的事情并未疏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点点头:“好,我知道了。麻烦你跑这一趟了,小楚。回去告诉青云,家里的事情让他放心,我会和青山他们安排好的,让他专心开会。”
“书记也是这个意思,让您别惦记他。”楚沐传达完,便站起身,“周阿姨,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书记那边可能随时有事。”
周晓挽留道:“这都快中午了,吃了饭再走吧?我让张姨多加个菜。”
楚沐婉拒,语气诚恳:“谢谢周阿姨,不了。会议期间,书记日程很满,我得随时在旁边候着,不能离开太久。等会议结束,有机会我再来看您和方老。”
见他态度坚决,且理由充分,周晓也不再强留,将他送到院门口。
楚沐离开后,周晓没有耽搁,立刻去找侄女方文静。方文静正在自己房间里看书,听到大伯母转达的消息,脸颊瞬间飞上红霞,眼中却闪铄着喜悦和期待的光芒。
“文静,这可是大事。”周晓拉着侄女的手,慈爱地说,“你赶紧给志远打个电话,跟他好好说清楚。就按你大伯定的时间,后天晚上,请他父母过来一趟。这是双方家长第一次正式为你们的事情坐下来谈,礼数一定要周到,让你对象那边也好提前准备。”
“恩!我知道了,大伯母!我这就给志远打电话!”方文静用力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和紧张。她明白,大伯方青云亲自安排并出面,意味着她和张志远的婚事即将步入实质阶段,这无疑是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和底气。
而与此同时,在代表团驻地那间用于重要会晤的大休息室内,气氛又是另一番景象。方青云在楚沐离开后,便信步走了进去。室内宽敞明亮,沙发上、扶手椅间,三三两两地坐着来自全国各地封疆大吏们。有的低声交谈,交换着对某个议题的看法;有的则趁着这难得的闲遐,闭目养神。
方青云的出现,自然吸引了不少目光。他微笑着与相熟的同僚打招呼,寒喧几句,话题不可避免地围绕着各自省份的发展情况、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及对本次两会重点议题的预期。这里没有剑拔弩张,但每一句看似随意的交谈,都可能蕴含着重要的信息或者试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属于高层政治场的张力与智慧碰撞。方青云从容地周旋其间,既保持着汉东省委书记的威严,也展现出不乏亲和力的一面。
也正是在这样看似轻松的场合,他或许能从其他省份同僚的言谈中,捕捉到一些关于那位即将到来的搭档——羊城市委书记刘和光的更多侧面信息,为未来的共事提前做些铺垫。
楚沐高效地完成了传话任务,悄无声息地回到了驻地,继续他作为秘书的职责。而四合院那边,方文静已经拨通了张志远的电话,带着甜蜜和紧张,传达着后晚家庭会议的重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