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 第318章 波兰的战后建设(五)

第318章 波兰的战后建设(五)

华沙城郊,莫德林要塞旧址附近的一片泥泞训练场上,1922年初春的凄风冷雨裹挟着寒意,抽打在一群衣衫单薄、面有菜色的波兰新兵脸上。他们手中紧握的,是五花八门、堪称“万国牌”的武器:有部分德国毛瑟gewehr 98步枪的残次品(来自战后德国的赔偿,但数量严重不足且状况堪忧),有一些老掉牙的奥匈帝国曼利夏1895步枪(枪栓甚至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拉开),甚至还有少量沙俄时期的莫辛-纳甘1891步枪(配件不齐,弹药稀缺)。一场简单的步兵班组战术演练正在进行,口令声在雨中显得有气无力。

“前进!散兵线!注意间隔!”科瓦尔斯基上尉,一位在苏波战争中失去左臂、装上简陋金属义肢的老兵,声嘶力竭地吼叫着。但他的声音很快被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和士兵的惊呼打断——一门试图伴随步兵前进的法制施耐德1897 75毫米野战炮,它的木质轮毂在泥泞中猛地断裂,炮身一歪,陷在了泥坑里,炮组成员围着这堆瘫痪的废铁束手无策。

“见鬼!又是这破玩意儿!” 科瓦尔斯基上尉冲过去,用仅存的右手愤怒地拍打着冰冷的炮管,“法国人就给我们这种一战前的老古董?他们仓库里淘汰的垃圾都比这个强!” 他转向身边一脸沮丧的炮兵中士,“我们还有备用的轮子吗?”

中士哭丧着脸报告:“上尉,这是师里仅有的六门能动的75炮之一了!备用轮子?后勤处说上次申请的报告被财政部打回来了,说没钱!”

不远处,几辆看起来像是钢铁怪兽的物件停放在草草搭建的棚屋里,那是波兰军队的“宝贝”——五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但它们此刻更像是五堆等待回收的废铁。三辆的发动机无法启动,零件需要从法国原厂订购,而外汇审批流程漫长;一辆的履带断裂,国内找不到替代品;唯一一辆能动的,机枪塔上的霍奇基斯8毫米机枪还缺少关键的闭锁机构。来自法国的“军事顾问”杜兰德少校,正围着这些坦克踱步,不时用带着浓重口音波兰语对身边的波兰军官说:“看,先生们,这些可是好东西,只要……嗯,有合适的零件和熟练的技师。也许我们可以谈谈,由法国派遣一个完整的维修团,当然,这需要一笔额外的服务费用,以及……嗯,贵国在今后军购中的优先承诺。”

“塔德乌什,你都看到了。” 哈勒尔的声音低沉而沙哑,“这就是我们‘强大’的波兰陆军?步枪口径不统一,弹药补给是天大的难题;火炮数量不到编制的一半,而且大多是过时的型号,机动性差,故障率高;坦克……就是个笑话。空军那几十架木头帆布的双翼机,别说对抗苏联可能拥有的新式飞机,就连执行侦察任务都勉强。我们的军队,就像个披着破旧军装的稻草人,只能吓唬一下麻雀。”

他翻过一页,语气更加沉重:“海军……只有几艘老旧的驱逐舰和炮艇,波罗的海沿岸的格但斯克港(但泽)局势微妙,我们的出海口并不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至于空军,飞行员比飞机多,地勤人员严重缺乏培训。最致命的是,我们的国防工业基础几乎为零!位于琴斯托霍瓦的钢铁厂有能力生产一些普通钢材,但特种钢、高级合金完全依赖进口,更不用说枪管钢、装甲板了。位于拉多姆的兵工厂只能进行一些轻武器的维修和极低效率的仿制,精密机床、化工作业线、光学仪器……全部需要外购。而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军队的命脉就永远攥在别人手里,就像现在这样!”

哈勒尔上将痛苦地闭上眼睛:“瓦迪斯瓦夫总理要求我们必须在三年内建立起一支足以威慑东西两边邻国的武装力量。可看看我们有什么?除了勇敢的士兵,我们几乎一无所有。而士兵的血肉之躯,挡不住钢铁和炸药。” 他猛地睁开眼,“我们必须立刻去见总理,这份报告必须让他看到。我们需要钱,需要技术,需要设备,需要时间!而列强们,只想把我们当成他们军火商的倾销市场和地缘政治的棋子!”

与此同时,华沙总理府内,瓦迪斯瓦夫·格拉布斯基正在同时应对三方面的压力。他的面前摊开着三份截然不同的军备援助方案。

联合帝国驻波兰大使张远(北方党人)带来的方案最为“宏大”,由北极星集团(垄断亚洲和大洋洲军火市场)牵头,联合金刚集团(特种钢)、荣耀集团(技术)提供支持。张远语气充满诱惑:“总理先生,北极星集团可以立即提供10万支基于毛瑟98改进的、使用792毫米毛瑟弹的‘二五式’步枪(联合帝国制式步枪,性能可靠),每支配弹1000发;500挺‘二三式’水冷重机枪(仿制马克沁,但工艺更精良);以及100门‘一九式’75毫米野战炮(性能优于法国施耐德)。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贵国在克拉科夫附近建立一座现代化的兵工厂,由荣耀集团提供技术授权和设备,金刚集团提供钢材,初期就能实现步枪和子弹的自产。条件嘛……除了合理的商业价格外,我们希望波兰在未来的能源和交通项目中,能优先考虑龙武集团和永恒集团。当然,黄金集团可以提供一笔专项低息贷款,用于支付这批装备和工厂的建设费用。”

“诸位大使的诚意,我深表感谢。” 瓦迪斯瓦夫斟酌着词句,试图平衡,“波兰的国防建设百废待兴,我们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具体的装备采购和合作项目,我国国防部和装备部会组织专家进行详细评估,既要考虑装备性能、价格,也要考虑与我军现有后勤体系的兼容性,以及长期合作的可持续性。这需要一个过程。”

送走三位外交官后,哈勒尔上将和罗兹瓦多夫斯基中将带着那份沉甸甸的评估报告走了进来。瓦迪斯瓦夫看完报告,长时间沉默不语。

“总理,情况就是这样。” 哈勒尔上将沉痛地说,“我们没有挑剔的资本,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联合帝国的装备质量可能最好,条件也最诱人,但政治代价可能最高。法国的装备……有些过时,但能解燃眉之急,而且法国在地缘上更需要我们。英国……只能作为补充。”

瓦迪斯瓦夫走到窗前,看着阴霾的天空:“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哈勒尔将军,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我们需要一个混合策略。步枪和基础弹药,可以主要考虑联合帝国的方案,因为他们的‘二五式’步枪确实优秀,而且愿意帮助建厂,这对我们实现自主至关重要。但重型火炮和坦克,可以适当向法国倾斜,以维持与法国的传统关系,平衡联合帝国的影响。至于英国,可以邀请他们帮助建立情报和通讯系统,这对我们也很重要。”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同时,我们要启动我们自己的‘军备自主计划’。秘密成立一个由国内工程师和归国留学生组成的技术小组,研究逆向工程和自主设计的可能性。哪怕从最简单的武器开始。我们要让列强知道,波兰不是只能被动接受施舍的乞丐,我们也有自己的意志和潜力。”

消息很快传到各方耳中。在帝都,联合帝国首相李光对陆军大臣王泰兴(北方党人)说:“波兰人很谨慎,想玩平衡。但他们的弱点太明显。让北极星集团在价格上再做一些让步,务必拿下步枪和兵工厂的项目。这是我们在波兰打下钉子的关键。”

列宁沉思片刻,说:“密切关注。但同时,也要看到波兰与其援助国之间的深刻矛盾。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另外,我们自己的军工恢复也要加快。图拉兵工厂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的产能必须提升上去。”

华沙郊外的训练场上,雨还在下。波兰新兵们仍在泥泞中艰难地演练着。他们的装备依然破旧,但一股不甘人后、渴望强大的暗流,已经开始在这个饱经磨难的国家内部涌动。波兰的军备重整之路,注定将与其曲折的国家命运一样,充满荆棘、博弈与无奈的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