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清源镇的巡察工作还在继续。
气氛好得有些不真实。
镇政府交上来的材料挑不出毛病,安排的考察路线风景优美,陪同的干部个个笑容满面,有问必答,简直找不到一丝破绽。
巡察组的大部分专家私下里已经赞不绝口,都觉得清源镇的发展模式是个好榜样,值得在全省推广。
但他们没注意,队伍里那个负责端茶倒水、整理资料的实习生小叶,笔记本上记的东西,和那些光鲜的官方报告完全不一样。
走访了几个模范新农村后,叶铮在一次碰头会上,终于找到了机会开口。他说话的语气带着点胆怯和好奇。
“各位领导,我……我能不能……申请去蓝海生物那个海洋牧场基地看看?”
他扶了扶黑框眼镜,脸有点红,不好意思的说:“我在学校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海洋生态农业的,对吴总搞的那个人工上升流系统,特别……特别崇拜。就想去现场感受下,学习学习。”
这个请求,听上去很合理,也符合他学究的人设。
巡察组组长想了想,看了一眼旁边陪着笑的镇长钱有福。
钱有福立刻明白了,满脸堆笑的说:“没问题!当然没问题!我们正准备安排各位领导去我们镇的龙头企业看一看呢!小叶同志想去,我们举双手欢迎!我马上联系吴总,让他亲自接待!”
……
半天后,巡察组一行人来到了位于远郊的蓝海生物海洋牧场基地。
这里比公司总部还气派。
从公路拐进基地,是一条好几公里长的柏油路。路两边都是宣传栏,讲的都是蓝海生物怎么用高科技造福家乡的事。
基地的中心是座白色穹顶建筑,看着很有未来感,旁边是一排排先进的玻璃温室和水循环厂房。
“各位领导,这里就是我们海洋牧场的心脏——中央生态调控中心。”
负责接待的是基地一个姓刘的副总,顶着个大啤酒肚,笑得比镇长钱有福还热情。
他指着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设备,背起了早已准备好的解说词。
“大家请看,这套设备是我们从德意志进口的第五代光合反应器,能仿真太阳光谱,给我们的超级藻类提供最好的生长环境!”
“还有那边,是我们的智能化苗种培育室,水温、ph值、含氧量,全部由计算机二十四小时精准控制,保证每颗鱼卵都能在最好的环境里孵化!”
巡察组的专家们听得连连点头,嘴里啧啧称赞。
叶铮跟在队伍最后面,象个好奇的学生,东张西望。
他的目光却落在了那些不起眼的角落。
那台号称从德意志进口的第五代光合反应器,操作面板上积着一层薄灰,几个关键的指示灯压根就没亮。
那个所谓的智能化苗种培育室,玻璃墙角竟然长着青笞,这在需要绝对无菌环境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些设备,更象是摆在这里给人参观的模型,而不是真正在生产的工具。
“刘总,我能问个问题吗?”
叶铮再次举起手,脸上是一副很想学习的表情。
“我看资料上说,基地的养殖区在外面近海,我们能去看看那些深海网箱吗?”
这个问题让刘副总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这个……外面的深海网箱都在几公里外的海里,坐船过去不太方便,而且海上风大,不太安全……”他开始找借口。
“没关系的!”叶铮的语气很坚持,甚至带着年轻人的固执,“我是学这个的,不怕风浪!而且,只有看到实际的养殖规模,我的调研报告才能写得更真实啊!”
他这话说得在理,巡察组的组长也不好反驳,便点了点头:“既然小叶同志想看,刘总就安排一下吧。我们就在岸边看看就行,不用出海。”
刘副总的额角渗出了一点汗珠。他勉强挤出个笑容,点了点头:“好……好的,那各位领导,这边请。”
众人被带到基地后面的一处观景平台。
从这里能看到一片广阔的海域,海面上确实漂着一个个巨大的圆形网箱,看起来规模很大。
“大家请看!那就是我们公司的内核资产——万吨级生态养殖网箱!我们一共投放了五十个!每一个的养殖量,都顶得上一个小型渔场!”刘副总指着远方,语气又充满了自豪。
专家们又是一阵赞叹。
叶铮没说话,只是默默举起手机,假装在拍照。
他的手指却在屏幕上飞快操作。手机镜头不断拉近放大,通过龙组的特殊算法,对远处的网箱进行图象分析。
【分析完毕。】
【根据网箱的水线高度、周围水鸟的聚集密度及水面涟漪反应,判断五十个网箱中,只有七个在使用。其馀四十三个,均为空置或半废弃。】
【实际养殖规模,不足上报材料的百分之十五。】
看着手机屏幕上的结论,叶铮眼神一冷。
果然,全是假的。
他收起手机,目光落在脚下。平台下面有条排污渠道,正流着处理过的养殖废水。
“哎呀!”
叶铮脚下一滑,好象没站稳,手里的笔记本和笔掉了出去,滚到平台边上。
“小叶,没事吧?”旁边的同事问。
“没事没事,我捡一下。”叶铮连忙摆手,他弯下腰,捡笔记本的同时,一只手极其隐蔽的伸向排污渠道的出水口。
一枚伪装成纽扣的微型采样器从他指尖滑落,悄无声息的浸入水流,一秒内就完成了水样采集和密封。
等他站起来时,那枚纽扣已经回到了他的袖口上,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
“刘总,你们这个苗种真神奇!我能近距离看看吗?”叶铮又指着旁边一个展示用的玻璃水缸,里面有几条不起眼的鱼苗。
“当然可以。”刘副总松了口气,只要不去看海里,怎么都行。
叶铮凑到水缸前,假装仔细观察,身体正好挡住了一旁人的视线。他的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掏出手帕,装作擦眼镜。
手帕划过水缸上沿的瞬间,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探针从手帕边缘探出,闪电般刺入水面,从一条鱼苗的尾鳍上刮下了一点组织样本,然后迅速收回。
整个过程快得肉眼根本看不清。
……
考察结束,返回县城的路上。
车队在一个叫望海崖的景点停了下来,这是镇里特意安排的放松环节。
大家都落车看风景,叶铮也跟了下去。
望海崖上,有几个背着相机的环保志愿者在活动,正拿着仪器对空气和土壤进行采样。
一个戴草帽、穿志愿者马甲的活泼女孩,看到巡察组的车,好奇的凑了过来。
“叔叔们好!你们也是来考察环境的吗?”女孩的声音很清脆。
正是等在这里的幻狐。
叶铮走到悬崖边,假装看风景,一阵海风吹来,他口袋里的手帕“不小心”被吹到了地上。
“哎呀,这位大哥,你的手帕掉了。”
幻狐笑着跑过来,弯腰捡起手帕,热情的递还给他。
两人手指碰到的瞬间,叶铮感到一个冰凉的东西被塞进掌心,同时,藏在手帕里的探针和袖口上的纽扣采样器,被对方用快得惊人的手法取走了。
一次完美的秘密交接。
“谢谢。”叶铮接过手帕,露出一个腼典的笑。
“不客气!”幻狐俏皮的眨了眨眼,转身跑回了志愿者队伍里。
当晚,招待所的房间里。
叶铮收到了龙巢的加密信息。
【物证已接收,正通过最高保密等级军用渠道,火速送往国家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所。预计四十八小时内出第一份检测报告。】
叶铮删掉信息,走到窗边,看着这座繁华又虚假的小镇。
他眼中一片冰冷。
科学是不会说谎的。
他很想看看,等这份来自国家顶级实验室的铁证报告拍在桌上时,清源镇那帮人会是什么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