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然后才不紧不慢地说道:“既然于书记让我谈看法,那我就直言不讳了。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有功论功,有过罚过,这是我们处理任何问题,包括处理干部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最有效、最能经得起检验的原则。”
他话锋开始切入正题:“当初,市委在处理田嘉明同志的问题时,主要考虑到他在抗洪抢险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出于保护干部、维护稳定的良好愿望,采取了一些……嗯,相对内部化的处理方式。初衷或许是好的。但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这种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留下了隐患,授人以柄啊。导致媒体记者一次次揪住不放,我们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同志也一次次被动应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周宁海的声音逐渐提高了一些,显得很是理性:“我认为,我们现在陷入了一个误区,试图用一个暂时的、不彻底的‘捂盖子’方式,去掩盖另一个已经出现的问题。这种做法,就像用纸去包火,不仅包不住,反而可能让火势蔓延,烧得更旺,最终酿成无法控制的大火啊。”
他看向于伟正书记,语气诚恳但立场鲜明:“于书记,各位同志,我个人的意见是,面对当前如此被动的局面,市委必须果断调整策略,摒弃侥幸心理,主动纠正之前的偏差。我的建议是,立即由市里成立联合调查组,主动对田嘉明同志的问题进行彻底、客观、公正的调查。在调查清楚事实的基础上,再研究具体的处理意见。该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该澄清的事实,要坚决澄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地回应舆论关切,也才能给上级组织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否则,如果继续试图遮掩、回避,我担心,下一次来的,恐怕就不仅仅是省里的调查组了。我们不能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啊!”
周宁海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更深的寂静。他的发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站在了政策和原则的制高点上,直接否定了市委之前的处理思路,提出了一条看似更符合规矩,但实际上意味着要彻底推翻原有结论、进行追责的路径。这番话,支持?还是反对?这不仅仅是对田嘉明问题的态度,更是对市委过去决策的态度。
于伟正书记听完,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变化,他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手指依然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片刻才开口说道:“宁海同志的发言,很有见地,站位也很高。提出的建议,方向是明确的,就是要实事求是,主动纠偏。”
他语气变得有些微妙:“不过,这个建议,和我们市委之前采取的维护稳定、保护干部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啊,甚至是完全转向了。同志们,大家都谈谈看法吧。宁海同志提出的这个思路,可行不可行?利弊如何?我们都议一议。”
会场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这个时候,率先表态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在一把手的态度还没有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大家的眼神都有些游移,似乎在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