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赵桂英正把百货店的订饭盒擦得锃亮,每个饭盒上都用红漆标着“百货店-张姐”的字样,生怕送错。
林建军蹲在案板边,帮小胖理刚切好的葱花,绿莹莹的碎末堆在粗瓷碟里,等着明天做腌笃鲜的配料。
“建军,在家不?”弄堂口传来周师傅的声音,带着点局促的试探。
他是弄堂口“周记理发店”的老板,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围裙上还沾着点碎发,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脚步慢悠悠的,象是揣着啥难开口的事。
林建军赶紧起身:“周师傅,您咋来了?是要订工作餐不?”
“可不是嘛。”
周师傅搓着手走近,把牛皮纸信封递过来,信封边缘磨得毛糙,“我这理发店有 3个徒弟,天天吃冷馒头也不是事儿,想订 3份工作餐,跟百货店一样,5两粮票+ 3毛现金,行不?”
林建军接过信封,刚打开就觉得不对劲。
指尖碰到粮票时,潮乎乎的发黏,还带着点霉味。
他把粮票倒在八仙桌上,一张张摊开,只见大多票子边缘打卷,有的还沾着细小的霉点,最底下两张印着“1978年”的地方粮票,纸色都发灰了。
“周师傅,这粮票……”
林建军捏着张受潮的粮票,指腹蹭过发皱的边缘,“有点潮,还有这 1978年的旧票,现在供销社都不太收了,怕兑不了现。”
赵桂英凑过来看,一看见霉点就急了,手里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这可咋行?受潮的粮票换不了布,也买不了肉,咱收了也没用啊!”
她不是小气,是真怕吃亏。
家里的粮票本就紧张,要是收了没用的票子,下个月买肉都得赊帐。
周师傅的脸一下子涨红,耳朵尖都透着热,他赶紧解释:“桂英妹子,我也没办法啊!最近理发的人少,街坊都省着钱花,有的来理发还拿鸡蛋抵帐,我这实在凑不出好粮票。”
他攥着围裙角,“你看这 3份饭,我先给现金,粮票您先收下,以后有好的我再补,成不?”
这话刚落,对面张翠兰就扒着门框探出头,手里还择着菠菜,撇着嘴阴阳怪气:“我就说做买卖没那么容易吧?还以为天天送订单多风光,这不,烂票子都收上门了,小心砸手里!”
弄堂里本就有街坊在晒太阳,听见动静都围过来,王阿婆拎着毛线筐,李大爷拄着竹凳,七嘴八舌地议论。
“这粮票确实不行,我上次拿受潮的去供销社,人家直接给退回来了”
“周师傅也不容易,理发店生意是不好做”。
林建军心里也犯嘀咕。
收吧,这粮票用不出去;不收吧,周师傅是街坊,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还少了 3份订单。
他盯着桌上的粮票看了会儿,突然想起前几天去郊区送菜,菜农老方说“收旧粮票换粗粮,玉米、红薯都行”,心里一下子有了主意。
他捡起那张 1978年的旧粮票,笑着对周师傅说:“周师傅,您别慌。这粮票受潮没事,我正好认识郊区的菜农,他们收旧粮票换粗粮,我换点玉米、红薯,熬粥给街坊们当早点,也算不浪费。”
他又把粮票都拢起来,塞进信封递回去一半:“您先给 1份的粮票,剩下的 2份,等您有好粮票再补。毛现金,现金您要是方便,先给 5毛就行,剩下的下次一起结。”
周师傅愣了愣,没料到林建军这么通融,赶紧从兜里摸出 5毛钱,又把信封里的粮票全倒出来:“建军,你这么实在,我咋好意思?粮票您都拿着,就算换不了多少粗粮,也是我的心意。现金我再凑凑,现在给您 9毛!”
“不用不用。”林建军按住他的手,“您生意难,我知道。先给 5毛,剩下的不急。”
说着把 5毛钱递给赵桂英,又把那沓受潮的粮票收进抽屉,“明天早上 8点,我让小胖把饭送过去,保证热乎。”
围观的街坊都松了口气,王阿婆笑着说:“建军这孩子,会办事!既没让周师傅为难,也没亏着自己,比大人还周全。”李大爷也点头:“可不是嘛,换别人早把人赶出去了,建军这实在劲,难怪生意好。”
张翠兰见没看成热闹,悻悻地缩回屋里,门“吱呀”一声关得响,倒显得格外心虚。
周师傅千恩万谢地走了,临走前还说:“以后街坊理发,我都给打折,算谢你的情!”
林建军笑着应下来,这不仅是多了 3份订单,更是守住了街坊情分。
赵桂英把 5毛钱放进铁皮饼干盒,忍不住说:“还是你有办法,我刚才都急坏了,生怕收了没用的粮票。”
“放心吧妈。”
林建军从抽屉里拿出粮票,“老方说 1斤旧粮票能换 2斤玉米,这沓粮票最少能换 10斤玉米,熬粥够街坊们吃好几天,还能省点家里的粮票。”
林国强蹲在灶台边,听着这话也笑了:“你这脑子,比我在国营饭店时活络多了。以前我遇着这事,要么硬拒,要么自己吃亏,哪想得到这么周全?”
他起身拍了拍林建军的肩,“以后这生意上的事,你多拿主意,爸信你。”
小胖在旁边听得热闹,凑过来说:“建军哥,明天送完百货店的饭,我去送理发店的吧?我还能顺便问问周师傅,理发能不能真打折,我这头发都长了。”
“行啊。”林建军笑着点头,“送完饭跟周师傅说,就说我让你去的,保准给你便宜。”
不过明天得去去郊区找老方换粗粮,顺便问问能不能订点新鲜的红薯。
再跟周师傅说,要是理发店的徒弟爱吃,以后可以长期订。
另外,得把受潮粮票换粗粮的事跟街坊说一声,说不定还能帮着收点旧粮票,既解决了街坊的难题,又能给家里添点粗粮。
林建军知道,做街坊生意嘛,靠的不是硬邦邦的规矩,是灵活的心思,是实在的情分。
就象这受潮的粮票,换个法子,就能从“难题”变成“好事”,让日子过得更顺,让生意走得更稳。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搭伙登记本”,拿起笔,又添上了“周记理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