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苍穹之下:无声的守望者 > 第203章 不眠的72小时

第203章 不眠的72小时

那声“千分之三的偏差要折腾三天”的哀嚎还音犹在耳,我就立刻对他们说道,“开工!七十二小时倒计时现在开始。”

赵工那句“不能带着问号上天”像根刺,技术支持中心四个人加之赵工团队扎进临时办公室。

“孙工,惯性制导模块数据重跑完毕。”。”。看来不是外部因素。”

楚星河瘫坐在椅子上,“所以真是设备问题?那台老校准仪该退休了!”

赵工拉开椅子坐下,“退休?证据呢?张雨昨天检定时还说设备状态良好。孙琳,你怎么看?”

我调出校准仪使用日志。“赵工,设备是没问题,但日志显示它连续标定七个批量,中间只休息四小时。长期高负荷运行,会不会有累积误差?”

梁卓如突然坐直,“等等!设备手册里写着‘连续工作超七十二小时需强制冷却校准’。上次检定后,它是不是没停过?”

王柏飞快敲键盘,“日志记录天!它已经连轴转八十小时!上次检定完直接投入这批雷霆-10标定,没人给它放假!”

楚星河跳起来,“所以是机器累趴了?误差是累出来的?”

赵工拍桌子,“找到了!系统误差累积!”他指时间轴,“八十小时不间断工作,微米级误差攒成毫米级偏差!”

我立刻接话,“现在不是追责。既然定位根源,下一步怎么处理?换设备重测?”

赵工抓乱头发,“换!用检测中心新校准仪。但重测前得先验证,孙琳,带人把老设备当前状态录下来,做误差曲线分析。”

梁卓如起身,“我去联系检测中心申请新设备权限。”

王柏皱眉,“申请流程两小时起”

“我直接找张雨!”赵工打电话三言两语说明情况。张雨在电话那头嗓门震天:“设备过劳?等着!我带人过来!”

等待间隙我们没闲着。楚星河盯数据曲线嘀咕:“这误差增长趋势象极熬夜写代码的我,越到后面越飘。”

王柏苦笑,“所以咱们这七十二小时不眠,是陪机器一起熬?”

我递过新冲的咖啡,“误差曲线分析出来没?”

“出来了!”梁卓如打开投影,“看,误差随工作时间线性增长。前二十四小时几乎没偏差,四十八小时后累积速度明显加快。”

张雨带技术员冲进来时满头汗。

“数据给我!真是累出的毛病!”他转身吼技术员,“以后所有设备工作满四十八小时必须强制休息!写进规程!”

赵工摆手,“先解决眼前的。新设备准备好了?”

“调试完毕!”张雨语调肯定,“但重测要拆弹体,至少两天。”

我插话,“不用动弹体。用新设备对标老设备当前状态,先验证误差模型。如果模型准,直接修正数据,能省一天。”

赵工眼睛一亮,“靠谱!孙琳,你做验证方案。”

楚星河哀嚎,“又要写新方案?”

梁卓如已打开文档,“我来起草,你算数值部分。”

验证方案折腾到深夜才定。我们轮班盯设备,赵工第三次查数据时笑了:“千分之三的偏差逼出这么多潜力,值!”。新设备复核数据与历史偏差完全一致。

王柏长舒气,“所以参数确实受系统误差影响,但修正值可计算。”

赵工灌完最后一口咖啡,“问题定位了!是校准设备连续工作导致系统误差累积!”

“接下来修正数据、重新标定是硬仗,但必须先睡三小时!”

车间外天还没亮,我靠椅闭眼。

耳边响着赵工那句话:“不能带着问号上天。”

是了,这七十二小时不眠,换来的不是完美数据,而是心里石头落地。知道问题在哪儿,比假装没问题踏实得多。

天刚蒙蒙亮,我就被手机震动吵醒。张涛发来消息:“安安有点儿发烧,刚喂过药。”

我回复道:“严重吗?需要我马上回去吗?”

“暂时不用。妈在这边照顾,你忙你的。就是孩子一直念叨妈妈。”

我盯着屏幕发呆,赵工不知什么时候站到旁边。“家里有事?”

“孩子发烧。”我把手机收起来,“不过有老人照顾。”

赵工递给我个热包子,“干咱们这行都这样。我闺女小时候发烧,我在西北基地回不去,急得满嘴起泡。”

“后来想通了,把手里活干漂亮点,就是为孩子们拼个好将来。”

梁卓如抱着笔记本计算机过来,“孙工,修正算法初步模型出来了。但需要老设备最近八十小时的完整运行数据做基准。”

楚星河顶着鸡窝头凑近,“数据量太大,普通服务器跑不动。得申请用所里那台高性能计算机。”

王柏皱眉,“申请高性能机要领导签字,流程至少一天。”

“我去找朱总工特批。”赵工抓起外套就往外走,“你们继续完善算法模型。”

上午八点,赵工带着特批条回来,“批了!但高性能机正在跑‘天鹰’项目的流体计算。”

“给我们留了四个小时空档。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四点,过时不候。”

楚星河跳起来,“四小时?光数据传输就要两小时!”

“那就优化传输方案。”我打开调度系统,“王柏,你负责压缩数据包。”

“梁卓如,写个并行传输脚本。星河,检查算法模块有没有能预计算的部分。”

办公室瞬间变成战场,键盘声、讨论声、设备运转声混成一片。

梁卓如突然举手,“我发现个漏洞!是重复的系统自检数据。这些可以筛掉不打包。”

王柏一拍大腿,“对啊!自检数据又不会产生误差波动!至少能省一半传输量。”

十一点二十分,数据包准备就绪。赵工盯着传输进度条直搓手,“十二点整准时开始计算,一秒都不能眈误。”

十一点五十分,我们抱着设备守在高性能机房门口。管理员一开门,四个人冲进去抢接埠。

十二点整,计算正式开始,进度条缓慢前行。

楚星河紧张得直抖腿,“你们说,要是算出来修正模型不准确怎么办?”

梁卓如白他一眼,“乌鸦嘴!模型经过三次验证了。”

王柏盯着监控屏,“第一个节点计算完成结果吻合预期!”

“不行!”赵工对着电话吼,“我们正到关键阶段,停机就前功尽弃!”

管理员跑过来查看,“你们生成的中间数据太大,占满临时存储区了。”

“清理缓存!”我下令,“优先保障最终结果存储空间。”

四点整,计算完成。我们盯着最终生成的修正参数模型,屏住呼吸。

赵工第一个打破沉默,“好!,超过预期!”

回到办公室,梁卓如立即开始生成修正参数。楚星河凑在我耳边小声说:“孙工,这下能准点下班了吧?我女朋友今天生日”

王柏笑他,“瞧你这点出息!修正参数还要实际验证呢。”

验证工作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批修正后的参数通过仿真测试时,楚星河已经困得脑袋直点桌子。

赵工看着验证报告,长长吐了口气,“问题根源找到了,修正方案验证有效。这批参数能用了。”

我保存好所有数据,“明天开始批量修正全部参数。”

赵工拍拍我肩,“今天都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继续战斗。”

走出办公楼时,满天星斗。

张涛发来消息:“安安退烧了,刚睡着。梦里还喊妈妈呢。”

我回了个拥抱的表情。抬头看着研究所大楼依然亮着的灯火,忽然觉得,这一个个不眠之夜,守护的是千万个象安安一样的孩子能安然入梦的夜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