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全族供我科举路,我赠族犬诰命身 > 第574章 平叛主帅

第574章 平叛主帅

总的来说,其实还是很沉稳的。

“那毕竟是战场……”

苏静姝还是很担心。

“子期,此次是哪支大军去平叛?”

方仲礼沉声询问道。

“我老师准备举荐镇北大将军霍云庭担任平叛主帅。”

“具体是哪支军队出征还没有定数。”

“不过应当大差不差吧。”

方子期点了点头道。

“镇北军?”

“那倒是咱们大梁的劲旅了。”

“子期,你素来是有主见的人。”

“你若想去,谁也拦不住。”

“你若是不想去,爹就算是拼着这破官不当了,也定要护子期你的周全!”

方仲礼一副护犊子的神情。

“放心吧爹,没事的。”

“我老师不可能坑害我。”

“说明此去福省,确实没什么危险。”

方子期微微一笑,此刻倒是显得颇为自信。

“恩!那就好。”

“那爹就放心了。”

“你娘也是关心则乱,子期你莫要多想。”

“好男儿志在四方!”

“子期!你且去闯吧!”

“若是累了就回来。”

方仲礼重重点头道。

方子期心中一暖。

晚间,除了他娘苏静姝一直念叨着之外,气氛还算融洽。

……

第二日,早朝。

刚上朝。

几派就跟着动作起来了。

晋王率先出列,朝服下摆扫过丹陛金砖,发出轻响,却刻意抬着下巴,目光扫过殿下文武百官,那模样倒真有几分 ‘为国分忧’ 的凛然。

“陛下!”

“太后娘娘!”

“畲族叛军肆掠延平府,劫我大梁府县,使百姓流离失所,民心惶惶!”

“臣愿亲率五万左骑军精锐,星夜兼程前往延平府平叛!”

“臣定然将叛军首级带回应天府,以安民心!以固国本!”

晋王萧景琰的话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紧跟着,晋王一系的官员开始纷纷出声赞同。

“臣兵部尚书苏继儒愿随摄政王一起前往延平府平叛!”

苏继儒从队列中走出来,也开始给予晋王鼎力支持。

与此同时,禁军大将军、靖海侯赵景昭也随即出列

“陛下!太后娘娘!”

“臣愿率领禁军出战!守卫我大梁河山!”

“臣愿立军令状,不平叛不回师!”

赵景昭此刻摩拳擦掌,兴奋至极。

打大顺打不过,打个畲族小叛军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送上门的军功和财富,不要白不要。

赵景昭说完后,首辅高廷鹤皱了皱眉头,准备站出来说话。

而就在此时,户部尚书柳承嗣率先一步走出。

“陛下!娘娘!”

“臣举荐镇北大将军霍云庭担任平叛主帅一职!率领镇北军平叛!”

“镇北大将军麾下之镇北军军纪严明、战力卓绝,与鞑子作战鲜有败绩!”

“畲族叛军虽身处山地,然多是乌合之众!若是镇北大将军能够以雷霆之速飞驰延平府,必定能够速战速决!”

“且镇北军中骑兵占比亦多,行军速度亦有保证!”

“若是镇北军出战,必定能够以最快速度平定畲族叛乱!”

“臣以为,镇北大将军霍云庭乃平叛主帅不二人选!”

柳承嗣言辞铿锵,字字珠玑!

一时间,整个朝堂中传来一阵阵唏嘘之音,各自眼神中的光芒都在跟着肆意闪动。

原本太后一派的官员是打算跟在赵景昭身后支持赵景昭带领禁军出战的,但是此刻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好了。

太后一派的两大战将现在意见相左?

嗯?

这可咋整?

该支持谁?

此刻太后一派的官员干脆都闭嘴了。

此刻的镇北大将军霍云庭双眸中放射出精芒,双手不由得握拳……

自从几年前在长江沿岸同大顺军队和鞑子短暂交锋之后,数年时间他都没机会出手一战了!

作为武将,征战沙场才是他的宿命!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马裹尸还,是一位武将最纯粹的浪漫!

一直待在应天府醉生梦死又有什么意义?

霍云庭此刻看向柳承嗣的目光中透着一丝温和。

这位柳阁老…当真是一心体国!是大梁少有的柱石。

“臣霍云庭,愿率领三万镇北军星夜赶赴福省平叛!”

“叛军不灭,臣当以死谢罪!”

霍云庭跪伏在地,眼神中透着倔强和坚定。

这点气魄还是有的。

首辅高廷鹤此刻默默点头,也从人群中站出来道:“自古以来,举贤不避亲,老臣也举荐霍云庭!”

嗖嗖嗖……

瞬间,接二连三的官员都出列,支持霍云庭出战。

原本三派在朝中都是势均力敌的。

但是现在因为柳承嗣支持霍云庭,使得霍云庭的胜算瞬间猛增。

“既然众爱卿都力荐霍爱卿……那霍爱卿听旨!”

“今畲族逆贼作乱延平府,劫掠州县,戕害百姓,致民生凋敝、民心浮动,此乃国之隐患,本宫心忧之。”

“前有群臣陈奏,或请领兵,或荐贤才,本宫察其忠,亦辨其能。镇北大将军霍云庭,久镇北疆,威服挞虏,麾下镇北军军纪严明、战力卓绝,素有‘雷霆之师’之称,恰合平叛之需。”

“兹任命霍云庭为平叛主帅,统领三万镇北军精锐,限三日内自应天府拔营,星夜赶赴福省延平府。”

“沿途各州府需听候调遣,供给粮草、修缮驿道,不得有误!尔霍云庭需谨记:此行以‘速平叛乱、安抚百姓’为要,若敢纵兵扰民、迁延战事,本宫必依军法严惩;若能如期荡平逆贼、护我大梁子民,待班师回朝之日,本宫必加官进爵,赏赉不吝!”

……

太后赵玉昀一席话,说得大气磅礴,听起来颇具气场。

此刻站在一旁记录的方子期,脸色变来变去……

怎么感觉这词这么熟悉呢?

这不是他前些日子写的一份敕书吗?

当时他写敕书不是很熟练,所以就练笔了不少……

莫不是这些练笔的敕书被太后娘娘瞅见了?

然后背熟了?

还是说这懿旨敕书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很多词都是能换着用的?

“禀告太后!”

“此次出征平叛,应从翰林院抽调一名官员随军记录战争之况!”

“臣举荐新科状元、翰林院修撰方子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