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 第743章 庆历新政58

第743章 庆历新政58

【当时北宋科举有规定,六十岁之后的人,就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到了赵祯的手中,这条规定就变成了只要到了六十岁,不论是否考中,全部授官。】

【六十岁的老人了,之前还一直都在庸庸碌碌的准备科举考试,这种人做了官还能干出什么名堂呢?也不过就是白白的占着一个职位,虚领着一份俸禄罢了。】

【能够在六十岁后功成名就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自从秦朝统一之后,我们就知道,严苛的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而这种长久以来的习俗,却在赵祯这里失了效。】

【赵祯虚心听取朝臣们的建议,这没错,但是他的耳根太软,又缺乏自己的决断。】

【庆历新政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庆历新政之所以这么快就失败,与宋仁宗这种没有决断的仁慈有着莫大的联系。】

【新政触及守旧派的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是守旧派频繁上书诬陷,就能让宋仁宗对范仲淹这位改革主持人产生怀疑。】

【在守旧派反对新政的言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不是想着如何用雷霆手段将他们镇压,而是选择停止新政,息事宁人,这种反复无常又没担当的性格,实在是暴露无遗。】

【宋仁宗的仁还是一种故意摄取声望的手段,就像是我们上面所说,难道这个老秀才的想法,赵祯不清楚吗?他知道,但是他还是给了这个人一个做官的资格。】

【赵祯获得了一个仁慈并且大度的名声,可是这个老秀才既然一直都没考上,难道不正是说明了这人的才能不足以当官吗?】

【还有那个六十岁直接授官的做法,他确实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尊老的好名声,也让这些考了一辈子都没上考上的人在临终前有了一个体面,但是这其中突然增加的官员数量和需要多支出的俸禄,更是让北宋本来就很艰难的境况雪上加霜。】

【而在仁宗一朝,想着用这种歪门邪道当官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甚至成功的人都不少!】

【还有那些对于臣子的深厚封赏,更是遗祸无穷。】

【宋仁宗的封赏很是无厘头,有时候可能只是因为这个人讨了宋仁宗的欢心,还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些官员生病了,或者去世了,再或者在任上有什么困难向赵祯哭诉。】

【这种不均衡并且大手笔的封赏,让赏赐和晋升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皇帝自己带头破坏规矩,就不要怪这些臣子们汲汲营营,谄媚圣上,攀附权贵了!】

【北宋后来出现这么多奸臣,估计也跟宋仁宗留下来的这个习惯有关,毕竟只要能够奉迎上意,就能获得大笔的赏赐和升迁,何乐而不为呢?】

【仁慈是件好事,但是对于君王而言,过分仁慈,只会为王朝带来灾难。】

【在北宋的皇帝中,宋仁宗赵祯确实还能算的上明君,但要是将这个范围扩大到整个封建王朝,赵祯也只能算是中上吧。】

【纵然也是有着一系列缺点,但是宋仁宗赵祯也确实是为当时的北宋百姓带去了更好的生活。】

【他鼓励商业,让当时的北宋商业繁荣,社会也比较安定,每一个决策都尽量深思熟虑,每年更是亲自审核死刑犯,确保不会错杀任何一个好人。】

赵祯没想到,在后世人的眼中,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的缺点。

仁慈竟然也成了他这个皇帝的枷锁,将他牢牢的困死在了“仁”这个名声上。

范仲淹诧异地看向了宋仁宗,后面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官家怎么能轻易的赦免那个写反诗的人,这等重罪,应该严惩才是!

天幕说的很对,这个人既然一直都没考上,那就说明他根本就不具备做官的才能,这样的人,给了他官职又能怎么样呢?他真的能够做出一番成绩吗?

显然是不能的!

还有那个录取六十岁以上的老考生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知道这条禁止六十岁的人再参加科举考试的法令,可是他们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颁布的!

太宗陛下当初为了能够从武将们手中夺取权力,倚重文官,看重名声,一心想要超越太祖。

可是即便是这样在乎自己名声太宗陛下,都不愿意让这些一直考不上的人进入朝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