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年间。
魏征摸着胡子,微微点头,常年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舒心的笑容。
后世还有人如他一般能够时时刻刻的提醒帝王的错误,他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就是家教不行!魏征再次皱起眉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是连家都治不好,怎么帮助皇帝治理国家?
魏征虽然还不知道自己家的儿子们将来怎么样,但是相信以他的名声,若是他的儿子有这种行为,也早就被天幕曝光了!
现在没说,那就是没有,再说了,他魏征可是十分注重培养儿子德行的,他觉得他的儿子们根本不可能成为贪官!
“哼,这个后辈,能犯颜直谏,这一点很好,像我!但是怎么能疏忽了对于儿子的教导呢?这点要改!”
家中有混小子的大臣们恨不能上前咬死这个炫耀的混蛋!
整个长安谁人不知,魏征家的几个孩子最是端方守礼,纵然成不了魏征这种青史留名的贤臣,那也是绝不可能辱没门楣的!
他们家的混小子也是跟魏家的小子们一起长大的,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
【宋璟之后上任的宰相名叫张嘉贞,但这个人就不太行了,私心比较重,也没什么功绩,所以三年后就被文武双全的张说取代了相位。】
【接下来上场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位贤相,张说。】
【张说这个人能文能武,颇有才情,唐睿宗李旦很器重他,在李旦登基为帝的第二年,张说就是大唐的宰相了。】
【只是,张说也同样因为没有接受太平公主的招揽,被罢相了。】
【但是吧,张说这个人虽然很有能力,对于大唐也很忠心,但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前面我们也说过,这几位贤相之间并不都是惺惺相惜的好友的关系,姚崇和张说就是政敌。】
【李隆基上位之后,便看中了姚崇的多谋善断,所以想要让姚崇当宰相,但是张说跟姚崇之间有着很深的仇怨,张说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政敌登上高位。】
【所以他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够打消李隆基任命姚崇为相的念头,但李隆基是谁啊,怎么可能轻易改变主意,所以尽管张说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但是姚崇依旧很顺利的当上了宰相。】
【这让张说非常担忧姚崇会借机报复他。】
开元年间,宋璟还沉浸在自家儿子贪污受贿的壮举中回不了神。
他知道他为了朝堂忽略了家庭,六个儿子最终也更加重视老大,但其他五个也是他的亲生骨肉啊!
他也是时常惦念着检查他们功课的,为什么这几个儿子会长歪啊!
想想自家儿子小时候粉雕玉琢的讨喜模样,宋璟怎么都不敢相信,这上面说的这些人会是自己的儿子!
原本宋璟还担忧自家老友姚崇被自己的儿子气坏了身体,现在看来,他还是先担忧一下自己吧!
姚崇不过才两个儿子需要教育,他可是有五个!!
“臣教子无方!还望陛下降罪!!”宋璟眼眶都红了。
自己这般刚直,怎么生个儿子就变了样了?宋璟只觉得满嘴苦涩,好像硬生生喝了一大碗黄连,苦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李隆基实在是没想到,自己就这么两个得力干将,结果一个个的,下一代都长歪了!
难道真的是他太过于压榨自己手下的官员了,以至于他们连管教子女的时间都没有?
还是说都是属于严于律己、宽待家人的人?
不管怎么着,原本还想着等将来宋璟和姚崇的孩子入仕,就对他们委以重任的李隆基彻底改变了想法。
算了还是别搞特殊待遇了!
老子厉害,儿子也不一定随老子啊!
【姚崇虽然没有主动害张说,但还是在张说犯错的时候推了一把,让张被贬为了相州刺史。】
【张说对于唐玄宗的帮助,主要是在军事上。】
【张说就是那种能够带兵打仗的文臣。】
【开元八年,突厥降户阿布思等人投降大唐后心生反意,朔方大使王晙本就不想接受这些人的投降,见此更是积极上奏,想要诛杀这些投降的突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