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霄见祖龙和元凤二人目前渡劫状况尚算平稳,便不再过多关注,将目光重新转回到三清身上。
“你们还有其他疑惑吗?不妨也讲讲各自参悟出的道途。”玄霄目光温和,带着几分鼓励。
老子听闻,思索片刻后开口问道:
“二叔,我认为‘道’的精髓在于‘和’,追求的是阴阳相生、万物和谐不争。
然而,近来我见洪荒纷争渐起,人心日益向恶。
若一味执着于求‘和’,似乎反倒成了对恶行的纵容;
可若是强行加以干预,又违背了‘和’的本意。
那么,这‘和’与‘度’之间,究竟该如何把握呢?”
玄霄抬眼望向天际那悠悠流云,语气平和淡然:“老子,你所领悟的‘和’,乃是天地自然之‘和’,但你忽略了一点,‘和’并非意味着‘无争’,而是‘争而不乱’。
‘和’并非要消除万物间的差异,而是让这些差异各安其位、和谐共生。”
说着,玄霄指尖轻轻一弹,一道冰剑虚影凭空浮现。
那剑身上刻满了细密的纹路,在光芒下隐隐闪烁着神秘的气息。
“世间本就有善有恶,就如同这剑,有锋利的剑刃,也有握持的剑柄。
若世间只留善而不容恶,就好像剑没有了锋刃,徒具其形,毫无用处;
但若是恶念过度泛滥,便如剑的锋刃折断,最终只会伤及自身。
你所追求的‘和’,应当是确立规矩、划定界限,让善有得以存身之处,恶有受到制约之地,而并非一味地追求‘无争’。”
太清老子听后,闭目沉思了好一会儿。
忽然,他睁开双眼,眼眸中闪过一抹明悟的光芒:“二叔所言极是!‘和’确实需要‘规矩’的护持,倘若没有规矩的约束,这‘和’就如同镜花水月,虚幻而不可得。多谢二叔的点醒!”
此刻的老子,身上的气息提升了不少,明显感觉他的道途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玄霄对着老子微微点头,以示肯定。随后,他将目光投向元始,问道:“元始,对于你的道途,可有什么困惑?”
元始神情认真,恭敬地说道:
“二叔,我认为‘道’在于‘理’,追求的是明辨是非、洞悉万物本源。
但近来我发现,众生的根基和禀赋各不相同。有些生灵聪慧通达,一点就透;
而有些则愚钝固执,很难走上正道。
若是用同一种方法去度化他们,聪慧者会嫌进度太慢,愚钝者又会觉得太快,如此反而导致更多人在求道之路上迷失方向。
所以,这‘渡人’之法,究竟该如何抉择呢?”
玄霄听后,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
他心里明白,元始如今秉持的理念,正是日后阐道的萌芽状态。
“元始,你所追求的‘理’,是天地本源之‘理’,但你却忘了,‘理’需‘择人而授’。
要知道,‘理’并非人人都能轻易领悟,‘道’也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来传承。”
玄霄微微一顿,继续说道:
“众生的跟脚千差万别,就如同剑有着不同的用途。
有的剑适合在战场上斩杀生灵,有的剑则更适合用于防身护体。
若用适合斩杀的剑去防身,反而会显得笨重不便;
若用防身之剑去斩杀生灵,不仅难以奏效,还可能带来危险。
你所追求的‘渡人’之道,应当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先度化那些聪慧通达之人,让他们成为传播‘道’的明灯。
而后,再由他们去引导那些愚钝之人,如此循序渐进,才能让‘理’之道广泛传播,同时也不会因为跟脚的差异而误人子弟。”
元始听后,眼中闪过一道金光,随后忽然放声大笑:
“原来如此!‘道’不可随意滥传,必须‘择贤而授’,这样才能确保‘理’的纯粹性!多谢二叔的点醒!”
然而,一旁的通天显然不太认同这个观点。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说道:
“二叔,我认为‘道’在于‘变’,追求的是顺应变化、不拘泥于一格。
刚刚听到二哥的困惑,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只渡化聪慧者,那么那些愚钝者、异类者,难道就没有入道的资格了吗?
世间生灵种类繁多,倘若仅仅因为根器的缘故就将他们摒弃,这难道不是违背了‘天地万物皆可入道’的根本宗旨吗?”
元始听到通天不仅反驳自己的道,甚至还隐隐顶撞玄霄,脸色顿时变得不悦起来,说道:“通天,我早就说过你的道并非正道,你为何就是不听呢?而且你竟然还敢顶撞二叔!”
“二哥……”通天听到元始的话,还想继续争辩,却被玄霄抬手打断。
“行了,你们的道都没有错。”玄霄的话语一出,元始和通天都将目光投向他,眼中满是疑惑。
玄霄看向通天,缓缓说道:
“通天,你所领悟的‘变’,是天地变化之‘变’,但你忽略了‘变需容其不同’。
‘道’并非只有一条路径,‘变’就在于容纳万千不同的道路。
聪慧者有他们独特的求道之路,愚钝者同样也有属于自己的道。
就如同剑,并非只有斩杀生灵和防身护体这两种用途,还有用于御剑飞行、辅助炼丹的剑。
若只认定一种用途,那就失去了剑所蕴含的万千可能性。
你应当‘截众流而归一’,无论生灵跟脚如何、种族有何差异,只要他们有向善向道之心,就给予他们入道的机会。
不过你也要明白你所要截的是众生之道,而不是个人之道,当截一人之道,而害众生之时,你需要神舟考虑这所截之道是否合理。”
通天听到玄霄竟然认可了自己的道,眼眸中瞬间充满了狂喜之色:“二叔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道就应当包容万物,不拘泥于任何形式!”
元始则一脸不解地看着玄霄,问道:“二叔,您这话的意思与刚刚似乎有所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天听到元始的疑问,也同样疑惑地看向玄霄。
看着两人满是疑惑的神情,玄霄轻轻笑道:
“天地之道,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而是如同阴阳相生般相互依存。
元始所悟的‘理’,恰似‘阳’,展现出‘刚正之态’,它为生灵确立规矩、指明方向;
而通天所悟的‘变’,犹如‘阴’,蕴含着‘包容之柔’,它为生灵增添活力、拓展边界。
正如老子所领悟的‘和需规矩护持’。
若是没有‘理’所确立的‘规矩’,那么‘变’的‘包容’就可能沦为纵容;
反之,若是没有‘变’的‘包容’,‘理’的‘规矩’也会成为束缚众生的枷锁。
所以,你们二人的道,从来都不是相互对立的‘两派’,而是同一大道的‘两面’——一面坚守‘纯粹’,一面拓展‘包容’。
因时、因势、因人而灵活运用,如此方能让‘道’真正顺应天地的意志,惠及世间众生。”
听到玄霄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三清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过了许久,三人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二叔,您能给我们详细讲讲混元大罗金仙境界吗?”老子望着玄霄,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
玄霄一听老子的提问,便知道他已然打算先冲击混元大罗金仙境界,再谋求证得圣人之位。
他神色认真地看着老子,缓缓说道:
“混元大罗金仙这一境界,关键在于‘混元归一’。
达到此境,需将自身所悟的道、所修的法、所施的术,完美融合于天地大道之中。
要彻底抛却内心的执念,做到如天地般自在无碍,毫无滞涩,如此方能突破境界的重重桎梏。”
老子听了玄霄的解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元始和通天也陆陆续续提出了自己一些修炼上的疑惑的,而他们的疑惑玄霄一一做出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