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多条大腿多条路
“我们可以付一笔高额的授权费。”
雷军又很有诚意的说道。
小米还是很有原则的。
对供应链这块利润的确控制得低,但从来不拖帐期,这种借用其他家技术宣传的事情,是肯定要单独加钱。
而且是加到对方满意的那种。
小米控制成本,但并不缺钱。
雷总身为现金王,自然是有这种底气。
主要是星辰科技既不融资也不上市,不然他其实很想参与进来。
许易一下被控住了。
“呃—雷总,这倒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
“许总,小米可以为你的原则单独买单。”
“不是,这真的是原则问题。”
许易微汗。
—
说实话,有那么一点心动。
可对于极星这块技术招牌,他们也看得很重。
无论是汽车动力电芯,还是手机电芯,都会共用极星这个品牌名。
代表的也是星辰科技从零开始自研,行业金子招牌的像征。
而威能电池被赋能的,也是极星电池的专利。
“好吧。”
雷军颇感遗撼的叹了口气。
“那电池优惠这个层面,最多能给到多少,我们首发至少有四十万的备货量,今年有几百万的出货量。”
“真不能再低了吗?以小米的生态,我们恐怕难以接受这个定价。”
临近九月要发布的小米ix2,他们内部商议的定价是在3299-3999之间,顶配的特别版能达到4699。
当然最顶配那个版本也不是用来走量的。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惊爆性的价格。
什么连夜睡服高管,那是开玩笑的。
产品定价除了成本控制外,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友商了。
要是友商竞争力很大,那定价就不可避免的要压低了。
毫无疑问啊。
由于今年三星手机市场份额大幅度下滑,各家为了抢市场今年的产品力都很爆表,牙膏都快挤爆了。
同时成本控制也是非常的极致。
为了抢到感动人心这个噱头,所以小米ix2也绝不可能突破定好的价格线。
一定要看起来比友商产品力比友商高,更厚道。
他不能真的拿定价去赌。
“雷总,喝茶。”
双方回到总裁议事厅。
许易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也不直接拒绝。
“这是同事给我带的庐山云雾茶,都是海拔1500米以上的头采嫩芽,滋味鲜爽醇厚。”
应对雷总团队的想法,他当然可以理解,包括雷总这个人,也是十分的优秀,投资眼光顶级。
但涉及到产品合作,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双方必不可少要产生很多计算和考虑。
来保证合作利益的最大化。
雷军微微抿了一口,一股清香扑鼻,心思完全没落在上面去。
今年将要发布的手机方案大致都定型了。
论卖点还是很多的,无论是处理器还是四面陶瓷的曲面屏,全新摄象头方案等,他们内部连演讲稿都写好了。
从过往的销量来讲,大电池和快充作为宣传噱头,带来的销量增幅不是非常显著。
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处理器和屏幕,其次还有拍照、轻薄度手感这些。
电池的确影响持久续航体验。
但坦白讲这对销量影响还没那么夸张。
毕竟大家在续航宣传上,都是可以“用一天”。
这么多年过去了,手机续航不断增大,发布会还是“一天的续航”。
一个字都不用改。
实现长续航的方式有很多。
堆能量密度也好、功耗控制、或是给电池体积留更大的空间,都是一种方式。
虽然极星电池的这种方式,毫无疑问是最具有难度和含金量的。
但用其他方式能达到效果,用户说不定还会夸你能耗控制好呢!
反之,你堆了个大电池,结果续航还和别的家旗舰差不多。
用户心里怎么想?
看看人家苹果,年年电池容量都是最低,消费者年年买爆!
他们小米最喜欢对标的对象就是苹果了。
“许总,我想我们再考虑一下,或者明年三月的新机型,咱们再合作?”
雷军思考再三,斟酌着开口说道。
“好。”
许易淡淡一笑,回答更简单。
心知对方是不想为首批产能买单了。
“首发极星电池的产能是有些贵,后续只要加大量产,成本也会降下来的。”
他们电池供应的定价,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今年首批的产能要把研发和设备成本摊进去一部分。
除此之外。
还有谈“首发”的意思。
就象是高通芯片的首发,这每年都是有单独协议条款的。
你得加钱才能上。
每年首发旗舰芯片的机型,消费者当然在意这个。
而极星电池能做到能量密度第一,加之针刺实验,也可以用业界第一电池来宣传。
只不过这个名头,目前在雷总看来,还没那么值钱。
除非加之联合自研的名头,让小米在名声上赚波大的。
可这又涉及到星辰的原则了。
双方相视一笑。
仿佛达成了某种共识。
不是不合作,而是缓合作、慢合作,有计划、有次序的合作。
“许总,你对我们手机行业怎么看?”雷军终干忍不住好奇问道。
他一直想找机会和许易深入地聊聊,善于学习是他的个人优点。
许易答道:“我觉得手机行业更象以前的国产车?”
雷军微微思索:“以前的国产车?”
“是,手机行业最重要的,不就是芯片、屏幕、摄象头么,还有自家做的系统。
系统这个层面不用说了,每家有自己的理解。
说到这里,许易特意往旁边的小米团队看了眼。
嗯。
没看到金凡。
“以前的国产车,没自研发动机能力,也搞不出好的变速箱,底盘调教也很差,所以卖不上价口后来的国产车,大量借用了国际供应链成果,也把高端的配置弄上去了,但实质性还是别人的。
这和手机是一样的。”
—”
许易笑道。
林斌听完忍不住开口:“许总你的意思,是我们小米手机没有自己的东西?”
“不,我说的是国产手机。”
许易也忍不住“强调”道。
这话一出。
现场的氛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尴尬起来。
“许总,你说的话我很认同。”
雷军却道。
15年的时候小米全年售出6490万台手机,一举拿下国内市场第一的宝座。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供应链谈判冲突,三星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一停止向小米供应aoled屏幕。
这下差点把小米销量干崩。
雷军一时间莫名感慨,“全球化看似很美好,但内在风险不小,为此我们做了很多投资,也成立了子公司研发,不过深感艰难重重。”
屏幕方面小米大力投资了国产供应链,包括芯片方面也全资成立了松果电子,经过三年研发已经完成流片,第一代自研soc澎湃s1明年就可以进行首发。
他这次所说的“艰难重重”,已经有了几分真情实意。
说实话,在这之前他们小看了芯片设计的难度,采用ar公版设计,搞了几年也才搞出了一款性能中低端的芯片。
但做都做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先把第一代芯片搞完了。
想到这里,雷军对许易的看法产生了兴趣,“许总你觉得我们的自研澎湃s1芯片能成功吗?”
许易似笑非笑:“这个问题雷总你心里不就有答案了。”
雷军微微一滞。
心头不禁暗自疑惑起来,自己刚刚哪里露了底吗?
怎么就被看出来对芯片这件事把握不大的?
“许总觉得造车是一种什么体验?”
他干脆揭过这事儿不聊。
“累。”
许易一个字总结。
“我和比亚迪王总、何小朋他们聊天,他们常常跟我诉苦,说造新能源车太累。”
雷军若有所思,“不过按照许总你的看法,国内造新能源车比油车前景大,毕竟政策有导向,发动机都可以不用研发了,电池与电机的研发难度比发动机与芯片小,顺势而为创业是最轻松的。”
他突然觉得这事儿很划算。
如果新能源车市场继续增长,那么将是能源转型与下一个经济支柱的内核点所在。
当然,就目前而言顺为资本已经做了不少投资了,对于将来的风口是不可能错过的。
结果。
许易的下一句话,又出乎他意料了。
“不,我们也搞了自研发动机。”
“自研发动机?”
“是,主要是习惯了多条腿走路嘛,以后能少点风险。”
许易理所当然的语气。
雷军眼神连连错愕。
坦白讲,这挺惊吓的。
就星辰科技这边的研发专利布局,都不能用多一条腿来形容了。
—
什么都要搞一手研发。
到底还要多几条腿??
哥们,八爪鱼都你没腿多!
“雷总是想进军造车界?”
许易开口问。
雷军:“暂时还没这个想法。”
“以后有吗?”
“以后的事,倒也说不准。”
双方一阵沉默。
眼神之间微妙的交流,仿佛有了某种韵味。
许易再次岔开话题,轻笑道:“雷总,实不相瞒我们星辰还准备搞搞半导体,这方面的人才,到时候你芯片要是不打算搞
了,有多馀的资源,帮我引荐引荐。”
“呃,许总你们还打算搞芯片设计啊?”
“害——多条大腿多条路嘛!汽车底层芯片制程也不高,想做做储备。”
“好,到时候我问问看。”
话音刚落。
雷军猛地从上一句的震惊中回神,心里回过味来。
一不对!我也妹说要放弃自研芯片啊!
他怎么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