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148章 高端难,难于上青天!

第148章 高端难,难于上青天!

第148章 高端难,难于上青天!

4月10日,周三。

由陈舟带领的混动研发部门,和东安动力进行了积极的对接。

市面上虽然也有几款增程式动力汽车,且他们都拆解过。

但在许易看来,那都不能算真正的新能源增程车。

主要差距有几点一发动机热效率太低。

nvh静音做得太烂。(噪音)

发动机介入时抖动顿挫明显。(驾驶体验差)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

那当下的增程式汽车,开起来简直比燃油车体验还差。

距离他所要求的“静音、无感、高效能”的高端增程式系统还差之太远。

提出几点大方向的硬性要求。

许易就放手让研发团队去干了。。

发动机介入时,车内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内,120k/h时速发动机满功率运行,噪音控制在70分贝以内。(在低速与高速工况都要低于环境噪音)

一驾驶体验保证无顿挫,方向盘无明显震动,震动幅度至少要低于30万级别燃油车。

还是老套路。

足够诱人的项目奖金摆在那,完成后还有额外的分红股权发放。

这么明确又极致的要求。

让新集成的研发团队成员们直瞪眼,瞬间戴上了痛苦面具。

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完成?

要把东安动力的原厂发动机热效率,从37优化到39就已经是一项大工程,难度不亚于重新研发。。

同时还要避免爆震、兼顾体积重量。

放到合资品牌里,都接近第一梯队水平。

虽然陈舟之前拿出来了一套方案预想,可其他两项要求,也是实打实的变态啊!

同步进行下来,难度不是一点两点的倍增!

“要相信自己!”

“遇见瓶颈和困难了,多拆拆合资友商的发动机,研发经费管够!!”

许易则用力拍着陈舟的肩膀,一顿安慰和激励输出,震得对方都恍惚了!

害。。

又不是千大v8和v12。

国产发动机的道路虽然艰辛,可还是很有希望的。

毕竟增程式动力系统是固定在特定转速区间。

国内的很多车企之所以不砸这个研发,是因为觉得投资回报率跟不上。

放着插混和燃油系统的发动机研发不搞。

去单独研发被主流市场不认可的“增程发动机”?

研发了也卖不出去啊。

“冰箱彩电大沙发”打法没在市场爆火之前。

增程式车型在行业内看来就是垃圾方案,远远不如插混一根,纯纯画蛇添足。

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让业内人士来知道星辰汽车当前的研发方向,也会感到很惊。

放着插混和纯电方案不搞,居然去搞增程。

这真是乱烧钱!!

就算不计算电池,按照许易所要求的整套高级的增程动力系统,研发经费也要超过一个亿。

这还不涉及到整车的其他开发。

最终整车研发成本砸下来,恐怕要超过二十亿。

到上市卖不出销量怎么办?

这是一场豪赌。

会议厅。

“许总,按照您所提出的要求,下款suv咱们冲击在三十万以上的高端定位。

六座布局、高智能化、高配置、起步搭载l2车道级辅助驾驶。

最重要的是一一空间要大、屏幕要大、座椅要大要软、还要有车载冰箱要大、外放电。

那么现在除了动力系统之外,还有很多内核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作为大沙发的座椅问题。

您要求前排双座都要标配座椅按摩和座椅通风,后排双座给通风配置,这一项的成本开支,恐怕有些过高了。

目前国内供应厂商的通风按摩座椅,采购价格大致在6000元/套,但噪音和舒适设计上,较之合资厂商差距很大,没有用户数据积累和人体工学研究,风扇噪音大,很难达到您所说的舒适要求。

如果采购合资厂座椅,那每套座椅的成本要干到8000元以上。

咱们是否可以在主驾标配座椅通风按摩,其他座位按照标准座椅配置,只给加热,这样成本还能省一大截?”

产品经理曾岱岩苦笑着说道。

说实话。

许易不光搞得动力研发部门压力很大。

就连市场部产品规划这边的高管压力也很大。

简直就是个“人形压力怪”!!

您自己听听这配置靠谱么?

一台车,两套按摩通风加热座椅、四套通风加热座椅。

光整车座椅采购成本就干掉了三万。

单个座椅的成本超过六千。

很多人以为,座椅通风不就是在座椅里安几个风扇嘛?

纯粹是汽车厂商乱抬价。

但实际上。

“座椅通风”这个配置,在早期是很昂贵的。

高端的燃油车,光选装座椅通风就要花五六千,如果加之按摩功能,起码要花到八千这主要是因为,座椅通风的内核组件目前都不能国产。

其中的“风扇、按摩模块、ecu”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

风扇要用进口的“低噪音离心式风扇”。

按摩模块要用进口的“气囊式组件”。

座椅ecu控制单元,要采用合资厂商才有匹配的“自适应算法”。

还有其他的风道材料,都得进口。

合资品牌车企,本身带有高溢价。

无论是销量还是配置都支撑得起这种座椅。

但国产车就不行了。

截止到目前为止。

国内自主车企三十万以上的高端车型,年销量才在1一2万台徘徊,占到整个市场的5

左右。

大多座椅都要走合资采购。

所以说许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计划。

光是在第一项“沙发”上,就卡住了。

因为行业的现状是涉及到三十万以上汽车的内核配置。

哪怕是座椅组件,国内都是没有自主生产能力的。

这就很尴尬了。

为什么现在行业内的国产车,几乎和“高端”绝缘?

因为但凡涉及到“高端”这两个字的配置与技术,国产车企都不能自主生产。

一个小小的通风座椅,都出现了很严重的“卡脖子”现象。

而三十万这个级别,还只是高端的入门级别。

再往上还有五十万、七十万、百万级、数百万级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想都不敢想的级别。

在众人纠结的目光下。

许易也点点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走合资厂采购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令人难以接受。

既然这样——咱们自研不就得了!!”

话音一落。

全场膛目结舌!

许易继续道:“这笔帐很好算,如果咱们的下台高端家用suv,年销量达到五万台,那么座椅研发的投入就能回本了,超出这个范围,只会血赚。”

其实。

放在当下的阶段,自研座椅确实非常不划算,比采购投入更大,高端车又卖不上量。

可如果换思路想,将来国产普遍十五万到二十方的车型,都搭载了座椅通风按摩。

那作为第一家国内量产供应自研通风按摩座椅的厂商,只要能把成本打下来,回报将是几十上百倍的增长。

“我觉得可行,咱们的星辰s7考虑到成本因素,就没搭载座椅通风组件,甚至没提供选装—

咱们如果拥有了自研的低成本座椅通风组件,成本打到三千元以下,到时候星辰s7进行改款,增加四千元的通风选配,相信也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选择了,可以摊薄研发成本。”

俞年发表意见。

按照市场行情来看,二十万上下的车型都不提供座椅通风标配。

部分高配车型,才会提供通风选装服务。

用户需不需要“座椅通风”呢?

答案是不光需要,很多地区的用户还是刚需“座椅通风”!

线下用户反馈和星辰社区,已经有人在说这个问题了。

只是出于生产周期和成本考虑。

第一代的星辰s7,显然没办法给到“座椅通风”这个选项了。

而且。

星辰s7在其他方面“给得太多”,些许不满的声音也被压下去了。

拿特斯拉来说。

国产后整整上市五年,才提供了座椅通风选装。

也是出于“配置简化、极致产能化”和“控制成本”的生产逻辑。

“咱们要坚定全局自研路线!”

“哪怕前面有再大的困难,再高的成本,这些-在国产化,销量冲上五万、十万之后,都会变得低成本化。

低成本带来的高配置,高规格体验,才能让更多的用户选择新能源车,选择去买国产车。

哪怕是一个座椅,只要成本高了,那也得自研!!”

许易发表内核思想。

那些购买合资车、高端燃油车的用户是很“精明”的。

国产车一一如果没有“低价高配”,怎么卖得上量?

只有在比合资车更低的价格,又给到他们更多的配置,更良好的体验,才能动摇高端燃油车用户的基本盘!!

“冰箱彩电大沙发”就是这个思路。

别看他们车子定价在三十万以上。

可反观其他合资车,bba等豪华品牌。

就算是花四五十万,都买不到“冰箱彩电大沙发”。

“是,许总,我很认同您说的!

国产车要高端化,只有自研这一条路走得通,搞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走合资厂采购是永远干不过合资品牌的。

如果到时候咱们的自研座椅,舒适度比合资厂还高,成本又更低,那才能真正取得超越性的销量!”

王景明深以为然。

这条路行业都验证过了。

哪怕你用一样的发动机平台,一模一样的配置,卖得更便宜,人家豪华品牌用户依然不看你一眼。

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而且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加之越级的体验!!

几句话下去。

大伙儿心头火热!

没错!必须要自研!!

而且是猛猛干自研!!

就在此时。

有人泼下一盆冷水。

“但是,新车要搭载的l2驾驶辅助系统,要实现‘a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居中辅助—

咱们也干全局自研吗??

许总,这是不是有点太极端了!”

智能事业部总监赵阳,略带迷茫的问。

之前的从业经历,他不光涉及车机智能系统开发,同样也做过辅助驾驶模块的软硬件适配,在这方面还是很了解的。

这玩意。

也是合资高端的专属,国内还刚刚起步。

要把整套l2辅助系统,全局软硬件自研,那还是很恐怖的。

怕是几十亿都打不住。

他们星辰汽车,有这么多钱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