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81章 大单体电芯,极星电池!!

第81章 大单体电芯,极星电池!!

第81章 大单体电芯,极星电池!!

“再过一段时间,a2电芯量产出来,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就能达到行业一流优秀水平。”

“但还不够”

“下一代的大单体电芯方案,内部筹划得怎么样了?”

许易问。

用不了多久,行业内就会出现密度在130wh/kg的磷酸铁锂电池包。

此后再过一两年,行业主流磷酸铁锂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将会达到150wh/kg。

当然。

他们自主生产的成本优势,还是无法抹平的。

要想实现这么大能量密度,还有性能和安全性、使用寿命上的突破。

必须要进行深度的研发,和对目前电池包配方、整体结构的大范围改进。

从结构上来说:

所谓的大单体,就是更加集成化、能量密度更高、更低成本的电池结构。

举几个业界耳熟能详的例子:

——长薄型大单体(比亚迪刀片电池)

——方形大单体(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大圆柱大单体(特斯拉4680)

“许总,按照之前内部讨论的构想,我们对大单体电芯的研发,进行了初步技术立项。

目前能最快速度有研发突破,以及最有希望实现量产的,应该是——长薄型大单体电芯,和去模块的整车设计。”

董宇轩点头道。

说实话。

之前他们还在研发a2电芯的关键阶段。

许易突然提出下一代大单体电芯的研发构想,让电池研发团队的众人都懵比了!

因为光手上的a2电芯研发项目,就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

配方设计与小试,起码也要6个月。

这只是保守估计。

毕竟硫酸亚铁提纯的难点和工艺上的瓶颈,可能会花上更多的时间,他们这种初成立的研发团队也需要磨合。

然而。

最后却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很平平无奇。

和以往的研发历程相比,实在是太顺利了,仿佛一切本该如此。

这不禁让整个团队,对未来大单体电芯的研发项目充满信心!!

许易手指摩擦着下巴,倒是愣了一下。

没想到他们内部研发团队,会选择和比亚迪一样的研发路线。

要知道这会的比亚迪,应该内部已经有对刀片电池的研发项目了,只不过还没对外公开。

当然。

大单体电芯,以及“ctpt去模块”的概念,并非是比亚迪独有。

在前两年的时候,高校论文中和业界头部企业,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并对此做了一定的研究。

此前lg发布了“软包大单体”电芯可替代多小电芯+多模块”的可行性。

“怎么说?长薄片电芯是最优解吗?可我记得方形大单体,从结构概念上能量密度会不会更高一点?”

许易不禁想起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

型状上更象是方形的转头,体积结构也够厚,从性能表现和能量密度,是高端车的首选。

那玩意是在22年发布,足足晚了刀片电池两年。

不过大单体方案,也并非从麒麟电池才开始,宁德时代从18年就开始大范围应用大尺寸电芯了,最少在目前,头部电池厂肯定就有相关技术立项了。

“许总,从结构上看,方形大单体的确具备一些优势,但从上限来讲只能算各有优劣。

但最主要的原因

还是咱们目前的工艺达不到。

采购的主流宽幅涂布机,最大涂布宽度只有130,刚好满足了长薄片大单体电芯的体积要求。

您所提出的方形大单体,宽度起码达到了200。

用130涂布机生产200宽的电芯,需要拼接,量产可能会导致涂层均匀性出现问题,还有迭片出现误差。

而且当下薄片大单体的生产成本,也会更低”

董宇轩摇摇头。

许易意识到自己的要求,多少有点变态了。

受制于当下的涂布机和迭片机的工艺,恐怕搞出类似刀片电池的长薄片大单体,就已经是极限了。

研发概念再超前,也要考虑到当下行业设备的精度水平。

硬要搞的话,到时候工艺和良品率爆炸,就得不偿失了。

即使是类似初代“刀片电池”的长薄片大单体,若是能抢先行业一两年,在16-17年的节点发布出来,恐怕也能引起重大地震!

“还有,目前我们内部对长薄片大单体电芯的研发,还没正式取名和代号,您看”董于辉不禁望向许易。

“好,既然这种大薄片电芯又薄又长,形似刀片,依我看就叫极星电池好了!”

“呃——?!”

董于辉差点咬了舌头,满脸的错愕。

不儿…

这什么鬼命名规则?

又薄又长,形似刀片结果您取了个名字——叫极星电池?

这对吗?

“极代表追求极致,科技的极致,未来的极致星代表我们星辰汽车的概念,这么命名,很合理吧。”许易一本正经的解释。

当然,他这么做主要是规避。

毕竟提前发布“刀片电池”,鬼知道人家比亚迪是不是早就在内部有过命名了。

到时候真撞了虽说不影响,但也挺尴尬的。

从目前的研发预期来看。

他们的“极星电池”,不光会比第一代“刀片电池”早发布,综合性能也绝对会更强!!

现场其他研发人员,露出满脸难以评价的表情。

“合理合理”

“非常河狸。”

“极星两个字实在是太有内函了,许总这个命名,为项目大成功奠定了基础啊!!”

听着现场“赞同”的声音,许易突然明白了。

为什么几年后,某些造车公司,明明都已经聘请年薪几百万顶级设计师,与最专业的宣传团队。

最终出来的车型外观设计,以及车辆命名,会如此的抽象和令人难蚌。

果然。

设计师拥有再好的才华,也抵不过领导的喜好。

就目前来说,星辰汽车疯狂烧研发以及建店投入,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

好在。

不光有老头乐市场所带来的流动资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厂的持续发力,星辰i的热销,也终于拉开了序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