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都是我的好老师,你们不要再吵啦!”
康宁毕竟是专业歌手,嗓门也很大。
一嗓子下去,几位老师才想起康宁还在呢,于是重新端起为人师表的样子,但脸上依旧留着不爽。
教那些幕后人员有什么意思?
把康宁这明星独苗教好,出门脸上有光!
比如作为某知名制作人,出去大声吹嘘,路人不骂你一句傻波一就不错了。
但要吹自己是康宁老师,十个路人至少有三个得对他竖大拇指。
而且万一康宁觉得自己教的不上心,不带他们出去浪,岂不是更亏了。
以后其他学生的实习含金量,说不定还得靠刷康宁的专辑制作来提升。
(康宁:我成刷子了?)
于是老师们搁置争端,认真为这首新歌诊断。
歌还是很好的,不论从立意还是音乐性来看,都非常优秀,只是欠缺一些新鲜声效的辅助。
这几位也是手痒了,稍作讨论便决定换一间设备更全面的教室。
用实践教程方式,向康宁展现真正的技术。
不用担心学院太偏心康宁。
这里什么都可能缺,但绝对不缺老师,更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教程。
到了新教室,电子乐老师动静最大。
从复古风格需要的808鼓机、声音采样器、实体声码器,到最新的daw、idi控制器、合成器等等,密密麻麻摆放了一大排器械。
要不为什么说电子乐其实是器械音乐呢。
这行需要的电子设备太多了。
如果不想用实体器械,各种插件的学习使用也让人头秃。
想深入玩转电辅音乐,真的需要下苦工,还得肯花钱。
新鲜的电子声效不停传出,对电子乐了解的人一听便知,教室内绝对有走在电音研究前端的大佬。
不时传出来的还有各种类型的鼓声不断传出,打击乐老师以极具技巧性的节拍不断调整鼓组,堪称节奏大师。
各种类型迪斯科节奏也不时响起,丰富缭乱的节奏让人象是回到八九十年代的迪厅。
效果器的声音、复古节拍、电音效果、鼓组与贝斯交织融合。
在老师们各种秀才艺时,康宁也根据须求不时的提出建议。
在种类繁多的音效组合中,他高效地选出最合适的搭配。
他自己编曲时,对听都没听过的音色和声效,总是显得很无力。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上学深造,还好有老师群策群力。
很快,编曲的音轨一条条被调整完毕。
铁刷敲击小军鼓的密集鼓点,
鼓掌声采样经效果器调整做成节拍。
内核旋律用复古电音循环播放。
增加失真处理的底鼓、清淅的重鼓、低音base、类似木鱼的敲击。
此时康宁也明白为什么摩尔能这么服众。
他真的是当世器乐大师,而且音乐敏感度非常高,用丰富的乐器组合,为这首歌添加了亿点点细节。
中间老师们的家人也不是没打电话催过,但没人回家。
众人就象搭乐高上瘾的孩子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歌曲也经过重新架构慢慢成型。
中途还有其他完成教程任务的老师,路过时也来凑热闹。
直到凌晨,复古又潮流且未来感十足的编曲,终于完成。
最棒的是,这首歌因为有电音,完全不需要实体乐器录制伴奏。
最终的成品工程文档,已经安静的躺在计算机里。
摩尔院长率先开口:“我们做了一件大事伙计们,这是一首伟大的歌曲,说不定对整个纽约都具有非凡意义,让我们为康宁的创造力欢呼!”
周围已经疲惫,但精神振奋的老师们把康宁围起来,兴奋的鼓掌,吹着口哨。
老师们还不时拍拍康宁的肩膀,有的摸摸康宁的脑袋,还有的老师从背后啪的拍了下康宁的屁股。
有康宁这个挂逼引导,他们用直接、明确、一击致命的方式,寻觅到关键音色。
如此酣畅淋漓的创作,他们这群老师真是太久没有感受过。
一群中老年人庆祝完还不想走,非要撺掇康宁把和声、主声都录好,再连夜完成混音。
这大半夜的,甚至有人提议把录音混音老师从床上薅起来,一起参加这个大party。
康宁感动不感动?
他哪敢动啊!
他还年轻,熬夜倒没什么问题。
这帮老师万一晚上猝死几个,这口锅足够他被有心人驱离美国了。
“谢谢院长、老师的支持,但来日方长,今天说话太多,我嗓子早就不在最佳状态了,各位心疼一下我这刚成年的小孩吧,还要长身体的!”
直到此刻,老师们才莞尔一笑,陆续收拾好设备才离开。
临走前还一直在鼓励康宁。
说他制作音乐天赋异禀,当初院长让他入学的选择没有错,不要姑负天赋。
这话说的康宁汗颜无比,行活歌曲他倒是能量产,但可能一百首都出不了一首精品。
现在发布的歌全靠抄。
好在他懂得勤能补拙,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
两天后,一首中文歌和为泰勒准备的英文歌全都录制完毕。
中文歌很快就在环球音乐的录音室录制完成了,也由公司负责发布运营工作。
而后那首英文歌,康宁和杰瑞电联集团副总裁罗伯森,沟通版权问题。
“总裁大人,最近过得如何?”
“当然,什么都不用安排,看着你专辑销量蹭蹭涨,开心极了。”
“我最近又写了一首歌,感觉非常棒。”
“哦?看来我们又要出爆款赚大钱了。”
“坦白讲,这次没想用这首歌赚钱,版权我也想自己持有。”
“我对您和公司足够敬畏,或者您先听听我的想法如何?”
罗伯森换成公事公办的口吻说道:“说吧。”
“这首歌虽说是我创作的,但没有学院老师的群策群力,以我的水平一年内绝无可能制作完成,我对学院非常感激。”
“给钱就是了,咱们公司不差那点费用,这不是你狮子张口的理由。”
康宁在电话这头挑了挑眉,有话头就行,就怕罗伯森咬死了没得谈。
“总裁先生,我还没说完。利益方面老师不差这点,我也没打算要,我希望能够把这首歌的所有版权收益都捐给学院,公司的运营收益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是我耳朵坏了,还是你疯了?虽然还没听过,但你这么自信,这首歌质量一定不俗,你至于捐了吗?”
罗伯森甚至觉得康宁是不是被kfc了,这行为简直不可理喻。
“摩尔院长说,这首歌甚至可以作为纽约的城市之歌,具备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如果以公司和我的名义捐赠,方方面面的回报甚至会大于金钱收益。”
“那也不过一首歌而已。”
“是,不过一首歌而已,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试试?”
“你没能说服我,konny,现在最多能让我相信你还没有疯掉。”
好吧,康宁原本就觉得一箭一雕未必能打动罗伯森,于是他甩出第二张牌。
“总裁先生,还有一个理由,但我要先向您请教一下,与比伯竞争,明年我有多大希望获得tv和格莱美新人奖。”
听闻此言,罗伯森沉默了。
是的,哪怕公司愿意公平地为二人出资公关奖项,即便康宁的专辑销量更好。
被吹牛老弟和亚瑟在背后力挺的比伯,人脉网络绝对比康宁这个外来户强,而且强的不止一点,康宁几乎没有得奖希望。
“我对此无法保证,只能说会尽力助你得奖。”
“总裁先生,非常感谢公司帮我实现财务增长,现在钱对我来说不再是急需,但我需要奖项证明自己,也需要足够强力的人脉圈给我安全感。”
到世界杯结束,康宁就能通过资本投机实现财务自由,但他在美国过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这边不光有各式各样的诱惑,还屎坑遍地。
各种真真假假的华人团体联系过他,但薅羊毛的居多…
各种教派安排人接触过他,康宁哪敢答应…
很多入会仪式极其恶心,但很有势力的校园兄弟会拉拢过他,这黑历史哪敢留给别人…
在多元的美国,这些还算小虾米的麻烦,已经让康宁和杰瑞硬着头皮拒绝了。
目前环球音乐的势力和名头还够用,但再往后……不太好说。
更何况比伯也在环球音乐,只靠集团关系网,康宁在奖项上很难突破。
斯坦哈特的音乐技术、音乐商业等专业,其价值远不止文凭,而在于它是一个资源密集的生态系统。
每位教授都是行业大佬。
不光自身便是格莱美等大奖的评委,还能影响到同行业很多权威人士。
最关键的是,已经成名却依旧坚定走学院派的流行明星,当今数遍全美就康宁一个。(就已查到的资料来看)
这意味着学院的资源、人脉、人力,通过投资康宁可以得到有效放大。
相互绑定有百利而无一害。
“你确认这首歌足够打动学院?”
“确认,而且学院真的毫无保留,我对此非常感激。加深关系后,除了对我个人有助力,也能给您和公司在社会层面带来极大回馈。”
“这点我相对认同,但对回报仍存保留态度。而且这些似乎与你说的版权毫无关系。”
“一直没跟您说,这是我想送给泰勒的定情歌曲,希望能和她共同演唱,也保留一点我们自己的美好纪念,还望您成全,歌曲运营完全交给公司,我分文不取。”
“呵,当初做背调,以为你是不食烟火的怪胎,怎么成情圣了?和泰勒唱也不错,单凭你的华国身份,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
听到这,康宁和杰瑞相互对视一眼,均带着期待与惊喜的表情。
别怀疑杰瑞为什么不向着公司说话。
随着世界杯各赛程结果一一揭晓,手里攥着几张还未变现票据的杰瑞,身心早就变成康宁的型状了。
“那您是同意了?”
“原则上同意,但还要听到完整歌曲才行,你小子可别姑负我的信任。”
罗伯森这边能清淅听到听筒另一边的欢呼声。
挂断电话后,他看着落地窗外的风景,不由喃喃道:
“有脑子,懂进退,知恩图报,年少轻狂,挺好。”
三天后,罗伯森总裁听过成品后,力主批准了康宁持有该歌曲版权的协议。
版权由康宁自己所有,意味着他想分享给谁唱都可以。
也与摩尔及斯坦哈特学院音乐中心敲定捐赠条款。
除环球音乐的发行费以外,其馀版权运营收益,都将以康宁和环球音乐的名义,捐赠给斯坦哈特学院音乐中心。
罗伯森也有自己的考虑。
康宁首专收益很好,不论实体专辑或是流媒体,销量稳步增长后劲十足,《sugar》到现在都还稳稳占据榜一位置。
这是明显巨星胚子,但因其华国人属性,的确需要业界大佬的助力与维护。
他同时也看好泰勒的未来,如果以后有机会签下,绝对稳赚不赔。
和这对情侣打好关系,对罗伯森来说明显利大于弊。
一首歌的版权而已,捐出去还能名利双收。
这种程度的利益交换,筹码已经足够堵住公司里个别人的嘴。
现在就等正式发布后的公开捐赠仪式。
希望这首歌能够达到预期,罗伯森心中暗暗地想。
回到学院的康宁被叫到学院最好的试听室。
里面摆放着的,真的是上百万美元的国际顶级音响。
学生平时可没资格进来,门锁都是加厚加密的。
在这听音乐绝对能享受极致音质和奢华体验。
里面共十二个座位,全都是豪华单人沙发。
等康宁敲门进入时,之前一起制作音乐的老师早就到了。
摩尔院长过来拉着他坐到前排中心,老师们起立为康宁鼓掌。
康宁连连摆手客气,示意自己往后坐就行。
“这是你的歌,你应该在最好的位置欣赏它。”
“而且你捐赠的事我都告诉他们了,我们都认为你值得。”
电子乐老师也说:“你真有魄力,这么好的歌说捐就捐了,我们都明白这首歌的真实价值。”
打击乐老师也开口:“我希望你能明白自己到底放弃了什么,但现在我要说,你获得了我们所有人的尊重,学院的所有人都应该感谢你。”
在老师们一番鼓励后,康宁才入座。
除了一开始坐在c位的不适,他很快就适应了这个位置。
既来之则安之嘛,捐都捐了,来都来了。
他用电动按钮把沙发调到最舒服的角度,示意老师准备妥当。
电音老师按下播放键,现场所有人把呼吸的音量都降了下来。
音乐响起,环绕声以最舒服的效果传入耳中。
迪斯科的舞曲瞬间把人拉回到九十年代。
闭上眼睛,象是看到一个90年代的超大型舞台。
舞台上的人穿着亮银色服装,女孩带着如梦似幻的蝴蝶翅膀,男孩们手握科幻感十足的权杖。
随着歌曲进入副歌,好象所有舞者都从舞台顶端走下列队。
他们手里拿着八九十年代的报纸、书籍、杂志,戴着银色全包围墨镜。
既象来自未来,又象过去穿越到现在。
在魔幻现实中,舞台变得更大,更广阔。
康宁的歌声不断昂扬,似乎能看到他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听完一曲,无人说话。
直到连续播放三次后,摩尔才开口:
“我真想立马看到你和泰勒把它演绎出来。”
“额,那可能又要请假了,老师。”
“随便请,我把舞美老师也给你请来设计舞台!我们所有人都期待那一天,但……销假之后要继续补课。”
摩尔的保证给了康宁足够信心,但填鸭式名师指导似乎仍要继续。
康宁内心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