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可,一个合格的导演,是不会回答这种问题的,你需要到影片中查找答案。”
宁岁聿冲她露出个璨烂笑容,表示大导演说的对。
“好吧,我相信这部短片肯定会加映的,我要再看一次。”
有了《调音师》珠玉在前,后面的几部短片有点悲催,观众完全代入不进去,甚至很多人还在分心讨论,主角最后到底有没有死。
首场放映结束,有一个15分钟的采访环节,主办方贴心的准备了英语、法语同传。
短片的导演登台后,影厅内的议论声被惊呼声代替。
拍短片的大多是年轻导演,但是年轻到中学生程度的,就不可思议了。
更关键的是,几人在台上一站,就给人一种主角带着幕后人员,在进行电影路演的感觉。
几位导演依次自我介绍之后,所有问题都集中到了宁岁聿身上,就连同台的几位导演也不例外。
台下大多是欧洲的媒体,可能美国的媒体都在卢米埃尔厅那边,毕竟今年有两部美国电影入围。
“丹尼尔,你真的只有十五岁吗?你是怎么想到拍这样一部短片的?”
第一个提问的是一家法国媒体,他们占了地主之利。
“我很希望自己是二十五岁,这样你就不会有现在的疑问了。”
宁岁聿先开了个小玩笑,才回应第二个问题: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生活在谎言之中,他们习惯了谎言,甚至忘记了真实的自己,最终落入谎言的陷阱。这就是拍这部短片的初衷。”
宁岁聿点头,虽然才认识两天,但也不能当着人家的面否认吧。
主办方对这种有话题度的事情,都是乐见其成的,话筒很快给过去。
“我们跟丹尼尔是两天前才认识的,因为我是丹尼尔的歌迷,而林奇导演的儿子,是丹尼尔的书迷。”
听完妮可的话,宁岁聿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刚才这个记者的问题中,有个小小的陷阱。
如果刚才就这样含混过去了,这家伙还不知道能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肆意猜测。
而她的这番话,也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力。
“基德曼女士,您刚才说的歌迷和书迷是指的什么意思?”
“如果你关注今年格莱美的话,就应该知道,史上最年轻的年度单曲创作者,就叫丹尼尔·宁。
如果你关注北美图书市场的话,就应该知道,已经连续10周位居畅销榜榜首的小说《暮光之城》,作者的名字也是丹尼尔·宁。”
前排的记者们你看我,我看你,好一阵子都没能消化这个消息。
而影厅中已经喧闹起来。
能来这里的观众,都是热爱艺术的,其中很多都喜欢音乐,自然就有关注格莱美的。
正常来说,不会有人把格莱美获奖者,跟一部戛纳短片的导演联系起来。
一众记者努力消化完这个消息,张张嘴,有太多的问题想问,以至于堵在嘴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沉默片刻后,都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
“丹尼尔,你都已经拿到了格莱美,为什么不专注于音乐,而是要拍一部电影短片呢?”
“事实上,我创作歌曲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拍电影,格莱美只是一个意外,电影才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还举着手的记者,不由咽了下口水:你这么说,考虑过那些音乐人的感受吗?
“丹尼尔,你计划什么时候拍摄自己的长片电影呢?”
又被问到这个问题,宁岁聿也只能把回答程龙的话拿出来,再说一遍:“我的第一部长片已经拍完了,正在后期制作当中。”
台下的记者又沉默片刻,脑子里努力消化着“十五岁、惊艳短片、长片已经拍完”这几个消息。
有个记者脱口而出:“丹尼尔,你就这么确定,自己的短片能拿奖吗?”
宁岁聿也被问愣了,这都哪儿跟哪儿?
不过,他还是理解了这个问题的意思。
很多年轻导演,都是通过短片获奖来证明自己,然后才能获得拍摄长片的机会。
他摊摊手,解释道:“短片拍完,锻炼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而短片能不能获奖,这只是附带的事情。”
宁岁聿身边几位年轻导演,听完这话都觉得有点牙疼。
半个小时后,因为下一场电影马上要开始放映,宁岁聿这才脱身出来。
妮可竟然还在外面等着他:“丹尼尔,希望我的话没对你造成太多困扰。”
宁岁聿摇头:“不,妮可,我得感谢你才是!”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妮可笑道:“电影马上上映,我要回去参加宣传了。
丹尼尔导演,很期待你的第一部影片,很期待能跟你合作。”
在好莱坞,成功导演永远都是受到追捧的。
而宁岁聿,已经具备了所有外在条件,只差最后一步。
回到酒店,全程默默跟随的宁大伟和李淑华,进了自己的房间后,对视一眼,半晌无语。
最终还是宁大伟开了口:“儿子长大了,以后事业上的事,让他自己做主吧,咱们掺和不了。
我给他管好法务,你给他管好帐,咱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李淑华不服气:“什么叫‘也就这些了’?我还得盯着他把媳妇娶回来呢!”
下午的时候,宁岁聿就接到主办方通知,《调音师》明天要加映。
上午的事情传开后,欧洲的媒体开始确认格莱美的消息,而美国的媒体,则在确认《调音师》的消息。
第二天,随着各路消息的确认,和《调音师》的加映,终于登上各家报刊娱乐版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