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华娱:从养成天仙开始 > 第19章 新电影的选择

第19章 新电影的选择

所以宁岁聿也想趁着现在的机会搏一把。

最重要的一点,先找一家大公司合作,不然他自己可搞不定这个公关游戏。

大公司看重奖项,但更看重利益。

等宁岁聿证明了自己的赚钱能力,再拿出一个好剧本,自然会有人上门寻求合作。

选定影片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组建一个完整的制片人部门。

哪怕他拿了格莱美,又出版了小说,还很畅销,可还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经理人。

正式添加一家公司,这跟一部影片的临时合作可不一样。

所幸他要拍的这部片子,并不复杂,干脆再让汤姆挑大梁,多配几个人辅助他就是。

宁岁聿跟老爸一起,面试了一些人,招进公司给汤姆打下手。

本来宁岁聿靠着格莱美的名声,和布兰妮的宣传,这种“场外手段”,一直霸占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就引得很多出版业内人士侧目。

这会儿他准备拍电影的消息传了出去,又起一波热议,终于引得不少人出头。

汤姆拿来一份报纸,递给宁岁聿。

“丹尼尔,这上面已经连续出现了好几篇批评你的书评,你看需不需要回应一下?”

宁岁聿关注过这一阶段的图书市场,《暮光之城》根本没有竞品。

而且这个时间段,也不是图书销售的旺季。

这本小说纯靠着格莱美的名气,还有布兰妮的宣传,这才在销量上一骑绝尘。

按照目前的趋势,小说销量随着口碑的扩散,还会持续增长。

按理说,完全不会影响到同行才是。

而在没有同行跳出来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出现集中的负面评价。

宁岁聿接过一看,是《今日美国》,记得上次在格莱美的采访,他们的记者就挖过坑。

这么大的报纸,不至于这么小气吧?

再看书评,关于《暮光之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文笔上。

都是诸如“文笔稚嫩,充斥着陈词滥调”、“肥皂剧式对白”一类的评价。

这个没得反驳,宁岁聿对自己的文笔有清淅的认知。

其他还有对小说中【素食吸血鬼】这一设置的评价,一些哥特文学研究者认为是“对吸血鬼黑暗本质的阉割”。

幸好宁岁聿用了大量时间,对原作的缺陷进行了修正。

规避掉了“吸血鬼设置漏洞”、“贝拉过于被动”、“美化爱德华控制欲”等问题,否则这些都免不了被批。

但对于小说的评价基本止步于此,反而话锋一转,指向了宁岁聿拍电影的事情,尤其以着名书评人阿比盖尔的言辞最为激烈。

【一个十五岁少年,意外成功之后的自我迷失。】

【靠名气与宣传换来的销量,到底有几分真实?】

【电影可以靠名气宣发,但电影能靠名气拍摄吗?】

【这是对好莱坞无数电影人梦想的亵读!】

……

嘶!

宁岁聿牙根生疼,他觉得这文章不应该放书评,应该是社评才对。

“汤姆,兰登书屋那边怎么说,会影响销量吗?”

汤姆摇头道:“不会,《暮光之城》没有竞争对手,书评中提到缺点无足轻重。反而是对你任何评价,都可以视作热度,有几率转换为销量。”

“那就简单回应一下,正好为我们的电影宣传留个引线。”

宁岁聿上辈子什么舆论场面没见过,根本不用无师自通,套模板都能应付这点小场面。

很快,宁岁聿的回应通过《纽约时报》发表了出去。

【法律规定饮酒的年龄,但从来没有限制学习的年龄。】

【你27岁做书评人,是因为你只能做书评人。】

【我15岁拿到格莱美,并不意味着我只能拿格莱美。】

【电影上映之后欢迎点评,希望在此之前,你能先学会做一个影评人。】

如此强硬而又自信的回击,又引发新一轮的热议,而格莱美奖得主丹尼尔·宁的电影,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本着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心态,宁岁聿专心投入到电影的筹备当中。

这部影片在历史上是2006年上映,但筹备的时间很早,不过剧本被宁岁聿提前截了胡。

影片制片成本宣称是800万美元,但宁岁聿对此存疑。

在2001年,拍一部没有知名演员,没有大场景的现代喜剧片,需要800万?

宁岁聿反复核算,成本也没超过500万,他甚至有把握400万出头就能完成。

他这几年赚的钱只有400万,又跟兰登书屋协商了100万预付版税,才凑齐了制片成本。

这部电影中没什么有名气的演员,对号入座去找就可以。

唯一年龄不对的主角,参加选美的小女儿奥莉芙的演员,宁岁聿也提前找好了替代人选。

小范宁太漂亮了些,身材也不够胖。

但这些可以用化妆解决,再做一个假的小肚腩就可以。

其他的选美比赛的小演员,宁岁聿也都在上次试镜的时候做了储备。

长片电影当然不可能只靠迪昂一个人,他是带着团队添加的。

演员试镜,勘景,确定租贷、改造方案,购置道具……

一个多月的忙碌后,准备工作终于完成。

有成片在手,宁岁聿继续延续自己的风格,将分镜脚本细化到了极致。

考虑到自己这个未成年导演,以及更加未成年的主演,两个人6小时和4小时的工作限制,宁岁聿在每天的拍摄计划上,可是下了大功夫。

有小主演范宁出场的镜头,以及一些重要镜头,由他亲自拍摄。

而一些其他次要镜头,则交给第一副导演拍摄。

按照这个原则,他都快将交出去的剧情,画成了手翻书,就连灯光、镜头角度都做了详细标注。

这项工作,占据了他这一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

开拍之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剧本围读。

宁岁聿更愿意称之为集中培训。

参加的人,就是宁岁聿、两位副导演,以及六位主演。

安排好的会议室内,宁岁聿坐在首位,看着分列两侧的导演和演员。

“各位,很荣幸即将跟你们一起,共同完成一部优秀的电影拍摄工作。

鉴于我和范宁的特殊情况,我们在现场的工作效率必须要更高一些,所以才有今天这一项准备工作。”

他们几人都是宁岁聿亲自面试、试镜的,对他自然有所了解,听完这话,都低声笑了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