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秀兰
等众人上了车,奶奶扫了一眼车厢,发现只有沉思远、桃子和阮红妆跟了过来,顿时有些诧异,疑惑地问道:“思远,你爸妈他们呢?是不是刚才人多,走丢了呀?”
沉思远连忙解释:“没有,奶奶,我们今天兵分两路,我爸妈他们去其他地方了,一会儿咱们再跟他们会合。”
奶奶一听,立刻皱起了眉头,语气肯定地说:“这肯定是你妈的主意,她是嫌我腿脚不好,走路慢,跟不上她是吧?”
沉思远听了,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他赶紧转移话题,对着前面的司机师傅招呼道:“师傅,我们可以走了。”
这位司机师傅是特事局安排的,不仅驾驶技术好,对夏京的路况也了如指掌。
车子一路行驶,最终停在了罗儿胡同附近。
罗儿胡同虽然同样位于夏京的二环以内,可名气却比南锣鼓巷差远了,平时基本上没什么游客来这里,所以商业化也没那么严重,整条胡同显得格外清净,充满了老夏京的那种独特韵味。
不过,唯一让人不太满意的是,胡同两边的房屋看起来着实有些破旧,墙壁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
奶奶落车后,看着眼前破旧的房屋,眼睛里满是惊诧,忍不住说道:“夏京这么大的城市,怎么还有这么破的地方呀?”
沉思远笑着解释:“奶奶,这些房屋基本上都属于文物保护建筑,不能推倒重建,只能进行简单的修缮,时间久了,难免就会显得破旧。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更有老夏京的感觉呀。”
奶奶小声嘀咕了一句:“破就是破,还说什么感觉,依我看,住牛棚更有感觉”呢。”
虽然声音不大,但还是被旁边的阮红妆和桃子听到了,两人忍不住抿着嘴偷偷笑了起来,肩膀还微微抖动着。
沉思远听到奶奶的话,也不跟她犟嘴,反而顺着她的话说:“嘿嘿,奶奶,等咱们回滨海了,就在你房子旁边盖个牛棚给我住,到时候天天陪着你。”
这话一下子就把奶奶给逗乐了。
“你这孩子,都娶媳妇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着调!你住牛棚,难道让你媳妇也跟着你住牛棚不成?”
阮红妆连忙挽住奶奶的骼膊,笑着说:“当然不啦,我要跟奶奶一起住,让思远一个人住牛棚,每天起床就喂牛。”
至于这牛是谁,不言而喻。
桃子也赶紧凑了过来,拉着奶奶的另一只手,着急地说:“还有我呢,还有我呢!我也要跟奶奶一起住——”
“哈哈——”
奶奶闻言,笑得更开心了。
这一刻,她心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感觉自己就象被全世界的温暖包围着。
春日里的晨光总带着几分不疾不徐的温柔。
凌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罗儿胡同深处的四合院还浸在浅淡的寂静里,刘秀兰已经醒了。
她没有立刻起身,而是侧躺着,目光落在身旁空荡荡的枕头上。
那是老伴周明山生前用了几十年的棉布枕套,洗得发白,边角却依旧齐整。
她愣了好一会儿神,这才缓缓坐起身,动作沉稳。
她走到衣柜前,衣服挂在里面整整齐齐,显得极为工整,连一丝褶皱都没有,可见她平日生活的态度。
她取出一套衣服换上,洗漱时,刘秀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头发虽已大半花白,却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根黑色发箍箍着,黑色铁发箍看起来很廉价,但她箍在头上,却别有一番气质。
六点整,刘秀兰准时走出四合院。
胡同里已有了零星的动静。
东边张大爷提着鸟笼,笼里的画眉叫得清脆。
西边李婶穿着练功服,背着个剑袋,匆匆准备去公园晨练。
还有几个晨跑的年轻人,穿着运动服,脚步轻快地从她身边经过。
刘秀兰笑着跟张大爷打招呼,自光落在鸟笼上。
逗弄了两下,这才不紧不慢地往什刹海公园走去。
这条路她走了快十年,从退休那年开始,无论刮风下雨,几乎从未间断。
沿途的每一棵树、每一条路,她都熟悉得象是自己的掌纹。
第三棵老槐树下,曾有个卖糖炒栗子的小摊,老伴生前最爱在冬天买一袋,揣在怀里给她暖手。
第五个门墩前,去年冬天有个迷路的小男孩,还是她送回了家。
什刹海公园,晨练的人已经不少。
有打太极的老人,动作行云流水。
有跳广场舞的阿姨,音乐欢快却不喧闹。
还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低声哼着摇篮曲。
刘秀兰找了个靠近柳树的角落,放下手里的布包,开始做她的“养生操”。
这是她老伴年轻的时候在部队学的,后来又教给了她,退休后两人经常一起来此锻炼。
她抬手、弯腰、转身,目光偶尔会落在湖面上,晨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细碎的金光。
她想起和老伴刚结婚,在湖上划船的景象,那时她刚从外语学院毕业,分配到外交部,老伴在部队当参谋,两人难得见一面,每次约会都格外珍惜。
想到这里,刘秀兰嘴角忍不住弯了弯,动作也慢了几分。
晨练结束时,已经七点半。
刘秀兰拿起布包,准备去买点菜。
最近的集市太远,她也懒得去,本来胡同里就有个菜市场的,后来被认定是违章建筑,彻底关闭。
所以他们现在买菜,要么去几公里外,要么就是在附近超市买菜。
超市的菜品类要少一些,价格也要贵上不少。
不过她现在一个人过日子,用度较小,加之她退休金也比较高,所以倒也不计较这些0
买完菜的路上遇到熟人,纷纷与她打招呼。
毕竟在此住了几十年,都是街坊邻居,彼此最是熟悉不过。
“刘姐,你儿子什么时候回来?”
“我也不清楚,我已经有些日子没见他了。”
“哦,那等他回来,告诉我一声,我家那小子准备去国外留学,我想向他咨询一下。”
“他是去工作,又不是留学,他能知道些什么?”
“我就想问问国外现在环境怎么样,孩子一个人出去,我总有些不放心。”
刘秀兰一路上和街坊邻居闲聊着,一边往家走。
等回到四合院时,已经八点半。
阳光通过院中的石榴树,洒下斑驳的光影。
这棵石榴树是老伴退休那年种的,如今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每年夏天都会结满红彤彤的石榴。
刘秀兰放下布包,先去厨房把菜归置好,每一步都有条不紊,多年工作的习惯,已经渗入到骨子里,带到了生活中。
可就在这时,她忽然发现忘记买盐,家里盐罐子已经空了。
想到此处,她叹了口气,终究是老了,以前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她现在退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于是又重新出了门。
但却没再去之前买菜的超市,而是在附近小店买了袋盐。
就在她拿着盐袋往回走的时候,迎面走来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