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日,下午时分,那期盼中的“转机”,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降临。
江琰刚回到锦荷堂,平安便神色紧张地呈上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函:
“少爷,刚才一个乞儿塞到门房手里的,只说交给翰林院江大人,便跑了。”
江琰心头一跳,立刻接过,拆开火漆。
信纸粗糙,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显是刻意用左手书写,只有寥寥两行:
“军粮藏于黑风峪北三十里,野狼谷废弃矿坑。守备三十馀人,皆劲旅伪装,五日内必转移。”
信息简短,却如惊雷炸响!
江琰瞳孔骤缩,壑然起身,毫不尤豫地道:
“平安,立刻派人去请父亲、二叔他们到书房!快!”
他紧紧攥着那封信,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这封信,是救命的稻草,还是索命的陷阱?
片刻之后,书房内,五人再次齐聚。
烛光下,每个人的脸色都因这封信的内容而变幻不定。
“这……这是真的吗?”江瑞最先沉不住气,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与疑虑。
江尚儒则是又惊又疑:“匿名信?来源不明!若是对方设下的圈套,诱我们前去,然后反咬我们与匪徒勾结,甚至杀人灭口,那该如何是好?”
一直沉默的江尚绪,目光如炬,看向自进来后便异常沉默的江琰:
“琰儿,信是送给你的。你如何看?可能猜到对方是谁?”
江琰摇摇头,将信件轻轻放在桌上。
然而,江尚绪却又放出另外一个重磅消息。
“据说,皇城司那边查到押运军粮的官兵中,有两人在事发后失踪。而他们在出发前,曾与一名叫‘钱四’的牙人有过接触。经查,这钱四……与冯大关系甚密。”
刹那间,书房内落针可闻!
江瑞脸色骤白。线索竟直接指向了秋姨娘的兄长冯大,进而牵连到了江府!
若此事被坐实,那就不是失职,而是勾结匪类、监守自盗的重罪!
“父……父亲……”江瑞看向江尚绪,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江尚绪看向他,摇摇头,“不必担心,先把眼下要紧之事解决,再一个个解决其他的。”
江琰此时突然出声:
“父亲,二叔,二哥,世贤。我刚思得一策,或可破局,请父亲、二叔参详。”
“首先,关于此信真伪,我们无力,也不应自行判断。其次,关于筹粮,我今日回府前已先去过苏家一趟,与父亲猜测一致,岳父表示可在三日内于杭州凑齐五千石粮草,但京城这边,估计难办。”
江尚儒闻言颓然:“终究是时间依旧来不及啊!”
“正因时间来不及,我们才不能再走寻常路。”
江琰语气斩钉截铁,“我的计划是——明日下朝,我随二叔一同进宫,面圣请罪!”
“请罪?!”江瑞蹙眉,“五弟,这……此时请罪,岂不是坐实了二叔无能?陛下盛怒未消,岂非火上浇油?”
江琰看向他,冷静地解释:
“二哥。此案牵扯的不仅是两部,还有沿途官府、驻兵等,幕后黑手能量惊人,我猜测并非一家之力可以做到。而且这几日户部遭到的困阻,陛下想必也一直在暗中关注着。若我江家与户部、兵部两位尚书联手,便能解决此事,恐怕陛下不会觉得二叔能力出众,力挽狂澜,而是会认定我江家依然权势熏天,这些年的韬光养晦怕也全是装的!忌惮之心一起,对咱们家和两位殿下的今后绝没有任何好处。若是主动陈情,坦承困境,恰恰是向陛下展示我等的极限、艰难与……忠诚。”
江尚绪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
“示弱以自保。继续说。”
“我们面圣,陈情需分三步。”
江琰条理清淅,“第一,二叔先行请罪。向陛下禀明户部已竭尽全力,但筹粮过程遭遇前所未有之阻力,陈明官仓、漕运、商路皆被无形之手扼住之现状,直言十日之期实难完成,甘受陛下责罚。此乃‘示弱’,博取陛下对局势复杂性与我等着境之理解。”
“第二,献上此匿名信。言明此乃唯一线索,但恐是敌人调虎离山或嫁祸之计,我江家与户部人微言轻,且身处嫌疑之地,不敢擅专,更无力查证,恳请陛下圣断。此乃‘借力’,将难题与风险交还陛下,借皇权之剑,去劈开这团迷雾!”
江尚儒此时忍不住插言:
“琰儿,此计虽妙,但冯大这件事,脏水已然已经泼到了咱们江家,陛下……在此刻,还会信我们吗?”
江琰坦然迎上他的目光,语气铿锵有力:
“正因脏水已至,我们更要主动摊牌!这种时候,任何的隐瞒和自作聪明都是取祸之道!这种粗劣的栽赃,以陛下之明,岂会看不出端倪?况且,大皇子殿下正在北疆军中!军粮事关殿下安危与战局胜败!我江家身为国戚,与殿下荣辱与共,于公于私,都绝无自毁长城、资敌叛国的道理!将一切阴谋阳谋,连同我江家的忠诚与窘境,一并摊开在陛下面前,恰恰是证明清白、争取信任的最好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
他顿了顿,说出计划的最后一步:
“第三,在陈明困难与献上线索的同时,奏明陛下,为保北疆万无一失,我江琰已通过岳家,从江南筹措了备用军粮,现已齐备。然路途遥远,恐沿途再生变故,恳请陛下加派人马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前去查探被劫军粮,二是派遣可靠官军,沿途严加护送江南备用军粮。若那封匿名信为真,直接夺回军粮,则江南之粮可充入京仓,以备战备冬需。若信件为假,则江南之粮立刻改道,直发北疆!如此,前线军需可保无虞。此乃‘表忠’,表明我江家即便在自身受疑、处境艰难之际,仍愿倾尽家财,心系国事,忠君体国之心,天日可表!”
一番话,如庖丁解牛,将错综复杂的危局剖析得清清楚楚,更提出了一条融合了“示弱、借力、表忠”三重智慧的解局之道。
书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江尚绪脸上变幻的神色,从凝重,到深思,再到最终的决断。
他深吸一口气,“既如此,明日我便亲自与你二人一同面圣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