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国舅难当,这一世我只想躺平 > 第90章 海外作物

第90章 海外作物

翰林院的日子,表面是一派文人雅集、清风朗月的景象。

江琰因身份特殊,加之行事低调稳妥,倒也没人敢明面上给他难堪。

然而,官场的暗流从不因表面的平静而止息,真正的较量往往发生在无声之处。

这日,翰林院掌院学士周大人召集几位侍讲、修撰、编修,商议为即将到来的万寿节预备几篇歌功颂德的应制诗文,并整理一批前朝祥瑞典籍以供御览。

这差事看似风光,实则敏感。

文章做得太过,有阿腴之嫌。

做得不足,又恐显得不够躬敬。

周学士捋着胡须,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江琰身上,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

“江编修文采斐然,又是陛下亲点,此次万寿节应制诗文,便由你主笔一篇,如何?也好让同僚们再次见识一下咱们本届探花郎的风采。”

这话一出,几位资历较深的翰林,如那位与林家关系匪浅的王侍讲,眼中都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

让一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主笔如此重要的应制文,看似重用,实则将其架在火上烤。

文章若写得平庸,会落人口实,说他江琰根本不尽心,毕竟《明月几时有》《石灰吟》这种珠玉在前。

若写得过于华丽,又容易被人攻讦为谄媚。

更关键的是,这打破了翰林院论资排辈的潜规则,无形中为江琰树敌。

江琰心中明镜似的,这是周学士对他的一次试探,也是某些人乐见其成的局面。

他起身,神色恭谨,却不卑不亢:

“周大人抬爱,下官徨恐。应制诗文,关乎天颜,重于泰山。下官年轻识浅,恐难当此重任。况且,院内诸位前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如王侍讲、李编修等,皆曾参与过往年庆典文稿拟定,由他们主持,更能彰显我翰林院厚重底蕴与对陛下的赤诚。下官愿附骥尾,从旁学习,竭尽绵力协助诸位前辈,方为正理。”

他这一番话,既谦逊地推辞了主笔之位,避免了成为众矢之的,又巧妙地捧了在场的资深同僚,尤其是点了王 侍讲的名,将可能产生的嫉妒引向了别处,同时表达了积极配合的态度,让人挑不出错处。

周学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欣赏。

他没想到江琰如此年轻,却能这般通透地看清局势,懂得藏锋避芒,又能顾及同僚颜面。

这份沉稳与周全,远超其年龄。

王侍讲等人闻言,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江琰主动让出风头,还给他们戴了高帽,他们若再紧逼,反而显得小气。

周学士从善如流,笑道:

“江编修谦逊知礼,顾全大局,甚好。既然如此,此次应制诗文便由王侍讲牵头,李编修、江编修协同,务必精益求精。”

“下官遵命。”王侍讲等人齐声应道,这次看向江琰的目光少了几分审视。

一场潜在的风波,被江琰以谦退与合作的态度悄然化解。

他现在要显露的不是什么惊世才华,而是官场中更为珍贵的——分寸感与生存智慧。

他身份尊贵,此番待人接物,也更能拉近与旁人关系,说不定什么时候便能收为己用了。

下值回府,江琰刚换下官袍,平安便捧着一封信和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裹走了进来。

“公子,是杭州那边来的,去年码头那支‘海蛇号’商队的回信。”

江琰精神一振,立刻接过。

去年去杭州提亲时,他曾派平安去码头打听是否有出海船队。

恰好偶遇这支准备前往“南洋”及更远海域的商队,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江琰画了玉米和红薯的图样,亮明身份,许以重金,拜托他们若在海外见到类似作物,务必带回种子或植株。

此刻的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

信是商队首领所写,言辞躬敬,详细叙述了此次航行的艰辛与见闻。

他们确实在一些陌生的陆地上靠岸,也按照图样努力查找,但并未找到完全符合的作物。

不过,他们也带回了几种当地土人种植或野生的、看起来也是块茎或结穗的植物,觉得或许有用,便一并带回,聊表心意。

江琰打开包裹,里面是几个小布袋,分别装着几种他从未见过的植物块茎、干枯的藤蔓和几串看起来象是小型谷穗的种子。

它们形态各异,但都与记忆中的红薯、玉米等相去甚远。

希望落空,江琰难免有些失望。

但转念一想,海外物种繁多,哪能一次就找到目标的。

或许这些未知植物,也另有其价值呢。

谨慎起见,他吩咐平安:

“去找几只庄子上送来的肉兔,将这些植物分别喂给它们,仔细观察吃后的反应。”

平安领命而去。

第一日下午,便有两只兔子倒下,其中一只当晚便英勇就义了。

喂食了那种小型谷穗的兔子似乎并无异样。

但到了第三日,情况急转直下。

喂食了某种块茎的兔子开始精神萎靡,口吐白沫,当晚便死了。

另一只吃了那种干枯藤蔓的兔子,也明显蔫了,蜷缩在笼子角落,不吃不喝。

江琰看着笼子里死去的和奄奄一息的兔子,眉头紧锁。

果然,未知就意味着风险。

这些海外来物,并非都是良种,很可能带有毒性或是不适应此方水土。

他让人将死兔和病兔赶紧找地方埋了,并严令不得将此事外传。

又让江石把剩下的这些植物送给谢无拘药堂去,看是不是能发现其他药用价值。

虽然这次引入高产作物的尝试失败了,还折损了几只兔子,但也给他提了个醒:

查找和引进新物种绝非易事,需要更多的尝试、更严谨的验证。

瀚海寻宝,第一次尝试,便以一场小小的“兔疫”告终,但希望的种子,已然埋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