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汴京的紧张气氛,正月里的杭州苏府,在年节的馀韵中,又添了一桩喜事——二爷苏仲平的续弦之礼。
婚事虽因是续弦,而且事急从简,办得不算张扬,但该有的礼数还是有的,场面温馨而体面。
京城忠勇侯府是在腊月十五收到的消息,派人送来了贺礼。
苏家收到时,还怪有些尴尬的,苏仲平又被老父亲痛骂了几句。
好在郑氏嫁入苏府后,并未因是续弦而气短,也未因是苏晚意姨母而过分僭越。她性情温和却不失主见,处事公允。
每日清晨,她都会准时到苏家大夫人林氏处,一同商议家事,态度恭谨,对大夫人主持中馈极为尊重。
对于二房原有的小妾和几位庶子庶女,郑氏的态度清淅明了:
既不刻意打压,也不过分亲近,而是严格按规矩来。
她明确告知那八个妾室,日后二房份例、庶子女教养事宜皆需经由她手,严禁私下克扣或挑拨是非。
她言道:“老爷疼惜你们,是你们的福分。但内宅规矩不能乱,孩子们的前程更是大事。以往如何我不管,今后若有人不安分,坏了二房和气,或眈误了孩子们,我断不轻饶。”
话语平和,却自有一股威严,让原本因金姨娘被发卖而有些人心惶惶的二房内宅迅速安定下来。
郑氏与苏晚意的相处,则是另一种光景。
她待晚意,既有姨母的天然亲近,又有作为继母的责任与怜惜。
她常唤晚意到房中说话,关心她的饮食起居,细细询问嫁妆准备的喜好,言语间满是关爱。
“晚意,你莫要拘束。”
郑氏拉着她的手,柔声道:
“我与你母亲虽非一母所生,但自幼一起长大,情分深厚。你母亲不在了,我既进了这个门,便会尽力看顾你。京城侯府门第高,规矩大,但你放心,万事有苏家替你撑着,有……有我在,总不叫你受了委屈。”
她还细心地将自己出嫁时的一些体己首饰添补进晚意的嫁妆里,虽不十分贵重,却是一份心意,更让晚意感动。
自从嫁入苏家,郑氏一日不得闲。
连日来,她与林氏婆媳一道,反复清点、核对晚意的嫁妆。
每一匹锦缎、每一件首饰、每一箱古玩,都记录在册,封装入箱,务求尽善尽美,绝不能失了苏家皇商的脸面,更不能让未来的亲家忠勇侯府小觑。
苏晚意则安静地待在自己院中,看着下人们忙碌地收拾她的随身物品。
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离愁别绪。
她抚摸着江琰所赠的那支玉兰簪,想起西湖畔的游船、夜市里的灯火,脸颊微热。
京城,那个他所在的地方,会是怎样一番天地?
二月初二,龙抬头。
苏府正厅。
苏老爷子苏昌柏端坐主位,精神矍铄,目光扫过厅内儿孙。
主要人物皆在列:长子苏伯庸夫妇、二子苏仲平与新婚妻子郑氏、长孙苏文轩夫妇,以及几位庶出的子弟。
“京中事宜,都已安排妥当。晚意定的嫁妆,也整理的差不多了。”
苏伯庸沉稳开口,“二弟此次进京,首要任务是打理好京中产业,更要紧的是,务必确保晚意的婚事顺遂。忠勇侯府是诗礼簪缨之族,规矩大,我们苏家虽富,但礼数上绝不能有半分差池。”
苏仲平难得地收敛了平日的风流跳脱,郑重应道:“大哥放心,也请父亲放心。我今后定会谨言慎行,不负家族所托。”
他身旁的郑氏也微微颔首,姿态端庄。
苏老爷子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长孙苏文轩:
“文轩,你此次随你二叔一同进京,除了送嫁,更要借此机会,好生熟悉京中的人情往来、商业脉络。我苏家基业在江南,但京师乃天下中枢,不可不察。你要多看、多学、少言,遇事多与你二叔、二婶商议。”
苏文轩起身躬敬行礼:
“孙儿明白,定当用心学习,不负祖父期望。”
他年轻稳重,是苏家着力培养的下一代接班人。
苏老爷子又看向长孙媳李氏:
“轩哥儿媳妇,你素来稳重细心。你二婶初到咱们家,又是第一次入京,还要操持晚意婚事,诸多不便。你在一旁,需得多加帮衬,内外协调,务必让晚意风风光光出嫁。”
李氏温婉应道:“祖父放心,孙媳定当尽心竭力,协助二婶,照顾好晚意妹妹。”
至于那位将随行的庶子苏文斌,他是苏仲平后院的另一名妾室所出,苏老爷子只淡淡嘱咐了一句:
“跟着去京城,安分守己,学着做些实事,莫要惹是生非。”
苏文斌连忙躬敬应下。
会议结束,众人各自散去准备。
苏伯庸特意留下苏仲平,又细细叮嘱了许多京中需要注意的关节,尤其是与官府、勋贵打交道的事项。
苏仲平一一记下,虽感压力,却也知此行事关家族未来,不敢怠慢。
二月初八,启程前夜。
苏晚意去给祖父磕头告别。
苏老爷子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孙女,眼中既有不舍,更有期盼。
“晚意,到了京城,便是侯府的人了。江琰那孩子,祖父瞧着是好的,有才学,知进退。你嫁过去,要孝敬公婆,和睦妯娌,与夫君举案齐眉。苏家,永远是你的娘家。”
苏晚意眼中含泪,重重磕头:
“孙女谨记祖父教悔。”
二月初九,宜出行。
清晨,杭州码头,一支规模不小的船队整装待发。
除了载人的官船,还有几艘货船,装载着苏晚意的嫁妆以及苏家准备在京中打点、经营的货物。
苏家主要成员皆来送行,场面既隆重又带着离别的伤感。
苏仲平夫妇、苏晚意、苏文轩夫妇、以及那位庶子苏文斌,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登上官船。
船帆升起,缓缓驶离码头,向着北方,向着那座繁华与机遇并存的帝都汴京驶去。
船行水上,苏晚意凭栏远眺,江南水乡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前方,是未知的京城,是那个即将与她共度一生的男子,也是她人生崭新的篇章。
她握紧了手中的玉簪,心中既有忐忑,更多的却是坚定的期待。